為什麼老人害怕獨處

  退休後,沒事做,老人們自己面對空空的房間,總是油然而生一種孤獨感。孤獨感不僅對於老人有著很大的影響。首先來看看?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老人擔心自己生病

  一旦生了病,自己動彈不了,身邊又無人可以幫助,特別是缺少來自親人的慰藉。這種情況下,獨處的老年人會出現更多的心理反應,如緊張、焦慮、恐懼、擔心、敏感等。所以,人到了老年後要避免獨處,儘量與子女住在一起或住在附近,子女要關心體貼老年人,多回家看看,問寒問暖,使老年人感到家庭氛圍和親情帶來的幸福與快樂。如果子女都不在身邊而又喪偶的老年人,有條件再婚的,子女必須支援。如不想再婚或缺少再婚條件者,子女應將老人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如果老人要去養老院或老年之家生活,子女也應支援並給予經濟上保障。

  2、老人怕認知障礙

  老痴的早期訊號首先是容易忘事,人人都會忘事,但老痴忘記的是發生過的整件事,即使經過反覆提醒也回憶不起來,而健忘者只是遺忘事情的某一部分,一般經人提醒就會想起。還有性格變化,如易害怕,疑神疑鬼,變得懶惰,不願參與活動,對人也不熱情。

  特別提醒:飲食上,要做到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和低鹽飲食。多聽音樂,讀書看報,和朋友談天、下棋等,可活躍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改善並延緩痴呆的進展。運動還可促進神經生長素的產生,預防大腦退化。

  4、老人獨處會胡思亂想

  退離工作崗位後,特別是工資來源較少或者根本沒有工資跟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他們常常“慮。的是:兒女是否嫌棄自己?自己是否給家人增添了負擔?廣己是不是吃的太多了?自己又咳又喘的是不是招人討厭?想買頂帽子人家能給錢嗎?等等,他們想的很多卻又不願J下口,越老越愛面子。長此下去,多慮變成了憂慮。不是常常見到有些老人整日緘口不語,憂心忡忡的以至到後來不思茶飯嗎?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標準

  1、老年人要自我認知能力強,能容納自己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個基本的評估,有個基本的瞭解。但是,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有的人由於深層的心理原因,具有強烈的自卑情緒,常常自卑、自責。因此不能正確看待自己,過分高看自己和過分自卑的人自我認知的水平都不高。這種人自律性差,自我約束、自我平衡的能力差。一個人不能容納自己,哪裡還會有平衡、和諧的內心生活?

  2、老年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人到老年,各種生理機能均嚴重下降,軀體疾病增加,此時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尤為重要。但有些老年人不服老,總和年輕時代比較,勉強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在達不到預期目標後出現強烈的挫敗感;有些老年人自我評價過低,覺得什麼也做不好,心態失衡。所以,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應經常保持良好、積極、樂觀、開朗的心態,不攀比、不自卑,順其自然。

  3、老年人要用隨和開展社交

  退休後,如老待在家裡,日久必生煩悶,越過越乏味。開啟悶葫蘆的最好辦法,就是多多參與社會活動, 用隨和的心態開展社交,構建晚年的社會生活圈。人是感情動物,隨和一點,接觸多了,交住久了,自然就融洽了。

  適合老人的娛樂活動

  1、老年人可以學跳舞

  時下,廣場舞在老年人中十分流行,跳一曲廣場舞,不僅可以欣賞到一曲朗朗上口的音樂,同時可以跟著音樂擺動自己的身體。娛樂的同時又鍛鍊了自己的身體,讓自己出出汗,排排毒。

  2、老年人可以練習書畫

  練書法,繪畫都是一種藝術,有人把練書法、繪畫比作不是氣功的氣功鍛鍊。首先,書法講究意念,練習時必須平心靜氣、全神貫注、排除雜念,這與氣功的呼吸鍛鍊和意守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次,書法、繪畫都講究姿勢,要求頭端正、肩平齊、胸張背直、提時懸腕,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這與氣功修練的姿勢極為接近。老年人平時練一練書法,畫一下畫,過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靜下心來做這些事,可以幫助老年人修養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