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的藥用價值

  鹿血為鹿科動物梅花鹿和馬鹿的血液,系名貴中藥。

  

  【藥名】鹿血

  【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血。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宰鹿時取血,風乾成紫棕色片狀即成。

  【性味】味甘;鹹;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效】養血益精、行血祛瘀、消腫療傷。

  【主治】治虛損腰痛,心悸,失眠症,肺痿吐血;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酒調,3-6g;或入丸、散。

  【考證】出自《千金·食治》。

  鹿血的藥用附方

  1、調血脈,止腰痛:鹿血,滾酒調,熱服。***《本草新編》***

  2、治老人心悸、失眠:鹿心血,研細兌酒服。***《四川中藥志》***

  3、治鼻血時作:幹鹿血,炒枯,將酒淬薰二、三次,仍用酒淬半杯和服之。***《綱目》***

  鹿血的食療價值

  鹿的血液。宰鹿時盛取血液,風乾成紫棕色片狀用,亦可鮮用。

  味甘、鹹,性熱。能益精血,補陽氣,止血。用於精血虛虧,陽氣不足,頭昏耳鳴,心悸短氣;體倦乏力,肢體欠溫或崩漏失血,吐血,鼻衄等。可用本品研細末,用酒調服或以酒送服。每次可用3~6g。注意事項同鹿肉。

  鹿血酒

  鹿血酒有單昧鹿血酒和複方鹿血酒,單味鹿血酒除全血酒外,還有脫纖維蛋白酒和血漿酒。

  ***1***全血酒系單味鹿血酒,是隻用鹿血與50度白酒泡,鹿血含量在10%~15%即成。

  ***2***脫纖維蛋白酒是在採血時,用竹筷纏上紗布,在接血容器內不斷攪拌,血液纖維蛋白被攪在紗布上。由於纖維蛋白被提出,血液不凝固,用這樣的血做成10%~15%的鹿血酒,靜止時,底下有固形物沉澱,上部橙黃色透明,搖晃時沉澱物泛起,呈紫紅色混濁樣。

  ***3***血漿酒是將全血中有形成分全部除去,僅留血漿部分與50度酒混合而成,血漿濃度應為10%~20%。鹿血漿酒呈橙黃色透明。目前市售的血漿酒濃度在3%,有的低於3%,似太低。

  ***4***複方鹿血酒是鹿血與中藥共同構成的鹿血酒,因藥用目的不同,所以中藥處方也不一樣。

  例如,側重滋補的用人蔘、枸杞、蓯蓉、熟地等;側重風寒溼痛的則用五加皮。牛膝、防已等。現介紹一種補氣養血、暖胃散寒的鹿血酒。

  配方:蒸黃精1250克、黃茂1000克、人蔘***去蘆***500克、炒萊菔子200克、五味子200克、陳皮750克、炒白朮200克、高良薑500克、肉桂100克、炒蒼朮200克。鹿角膠85克、丁香65克、淫羊藿100克。紅花65克、白糖19千克、50度白酒250千克、鹿血70千克。共17味藥,除鹿血、白酒、白糖外,計5215克。

  製法:

  冷浸法:除鹿血、白酒、白糖外,以上14味藥酌予碎斷,裝入布袋,置罐或其他容器中,加入白酒,密閉浸泡,室溫保持15℃以上,夏天30天,其他季節40天,每天攪拌一次。取出布袋,壓榨,榨出汁液澄清後,取上清液與浸液合併,加鹿血與白糖攪拌溶解,密封,靜置45天,過濾。灌封。

  預熱冷浸法:除鹿血、白酒、白糖外,將以上14藥酌予碎斷,裝入布袋,置罐或其他容器內,加入白酒蓋嚴,隔水加熱或用蒸氣加熱至沸,乘熱取下,全部倒入缸等容器中,密封,室溫保持15℃以上,夏天30天,其他季節40天,每天攪拌一次。取出布袋壓榨。榨出汁液澄清,取上清液與浸液合併,加入鹿血、白糖攪拌溶解,密封,靜止15天,過濾、灌封。

  性狀:本品為橙黃色澄清液體,氣芳香,味美,微甘。 功效:補氣養血,暖胃散寒。

  主治:氣血虧,神疲力乏,胃寒作痛,食慾不振。

  用法與用量:1次5--10毫升,1日2~3次,溫服。

  注意: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