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人怨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徵人怨》出自於《全唐詩》,是唐代詩人柳中庸所作的七言絕句,是一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徵人怨》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徵人怨》閱讀原文
徵人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饒黑山。
注:①金河:即黑河,源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流入黃河。②玉關:即今甘肅玉門關。③馬策:馬鞭。④刀環:指有環的刀。
《徵人怨》閱讀題目
1、 這首七言絕句,被後代詩人高度評價,是世代流傳的佳作,在詩的形式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2、 詩的第一、二句寫的是什麼?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3、 詩的第三、四句寫的是什麼?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徵人怨》閱讀答案
1、句子成對,句式對偶,直起直收,音韻鏗鏘,形式美,烘托一個“怨”字。
2、對仗工整。
3、寫景。對仗工整,色調華美。
《徵人怨》閱讀譯文
年年轉戰在金河和玉門關,天天都同馬鞭和戰刀作伴。
三月飛白雪灑蓋著昭君墓,萬里黃河曲曲彎彎繞黑山。
《徵人怨》閱讀賞析
這是一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唐時屬單于都護府。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隸屬於單于都護府的徵人的怨情。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於“徵人”的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
前兩句就時記事,說的是:年復一年,東西奔波,往來邊城;日復一日,躍馬橫刀,征戰不休。金河在東而玉門關在西,相距很遠,但都是邊陲前線。馬策、刀環雖小而微,然而對於表現軍中生活來說卻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對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聯想。這兩句“歲歲”“朝朝”相對,“金河”“玉關”,“馬策”“刀環”並舉,又加以“復”字、“與” 字,給人以單調困苦、不盡無窮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兩句從“歲歲”說到“朝朝”,似乎已經把話說盡。然而對於滿懷怨情的徵人來說,這只是說著了一面。他不僅從那無休止的時間中感到怨苦之無時不在,而且還從即目所見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無處不有,於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時屆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卻 “春色未曾看”,所見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蕭殺如此,令人悽絕。末句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滔滔黃河,繞過沉沉黑山,復又奔騰向前。黃河和黑山相隔甚遠,這裡不可坐實理解。上句說青冢,這裡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並用一個“繞”字牽合,寄寓綿綿怨情。這兩句寫景,似與詩題無關,其實都是徵人常見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與黃河黑山這兩幅圖畫裡,既顯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與荒涼,也表明了徵人轉戰跋涉的苦辛。詩雖不直接發為怨語,而蘊蓄於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迴腸蕩氣。
此詩通篇不著一個“怨”字,卻又處處瀰漫著怨情。詩人抓住產生怨情的緣由,從時間與空間兩方面落筆,讓“歲歲”“朝朝”的戎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與“黃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現身說法,收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藝術效果。而這首詩的謹嚴工整也歷來為人稱道。詩不僅每句自對***如首句中的“金河” 對“玉關”***,又兩聯各自成對。後一聯的對仗尤其講究:數字對***“三”“萬”***與顏色對***“白”“青”“黃”“黑”***同時出現在一聯之中;顏色對中,四種色彩交相輝映,使詩歌形象富於色澤之美;動詞“歸”“繞”對舉,略帶擬人色彩,顯得別具情韻。這樣精工的絕句,確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