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非選擇題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文化主觀題主要怎麼考呢,看看往年的題型也許就能找出答案。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

  1.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重視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並完善向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教育機構等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便利。要堅持正確文化創作方向,創作更多優秀文化作品,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

  ***1***結合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麼要重視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發展健康向上的文化。

  ***2***“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是政府的責任。”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分析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1***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能夠塑造人生。***2分***②重視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發展健康向上文化,有利於為人們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提高人們的文化與思想道德修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分***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引領文化發展方向,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人發展大繁榮***。***3分***

  ***2***①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是政府的重要責任。***3分***②政府具有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職能。***2分***③政府具有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建設各種公益性文化設施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它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2分***

  2.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湧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有人認為,文化興,則人氣旺;人氣旺,則經濟活。文化是發展的增長極,文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發展。

  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發展”的理解。***12分***

  答案解析:①文化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②文化更是發展,首先是強調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次是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會提高人們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促進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再次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

  ***二***

  3.材料一:十一黃金週本來應該是歡樂、休閒、祥和的,但2014年中秋節、國慶節長假的種種亂象,卻讓人樂不起來。高速擁堵、景區爆棚、遊客滯留等問題讓人感嘆還不如在家休息,而旅遊中的不文明行為更是讓人遊興大減:隨意變道不打燈,高速路上隨意停車卻不設警示標誌,前方堵車仍“加塞”,這些破壞交通規則的行駛行為在黃金週期間屢見不鮮;景區裡,亂扔垃圾成了很正常的事情,據海南三亞環衛部門統計,中秋夜過後,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3公里海灘共清理出50噸遊人賞月留下的生活垃圾,南京玄武湖漂滿了果皮、紙杯、塑料袋,變成了垃圾湖;亂塗亂畫、任意攀爬古蹟

  材料二:黃金週問題多多,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棒子僅僅打在遊客身上顯然不公平。問題的關鍵,似乎更應該從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即決策層和有關管理部門來查詢,並從多方面進行反思。比如,從休假制度上來看,現行的黃金週制度設計合理與否,有無討論的餘地,仍然值得進一步商榷。對此問題,多位專家學者和代表委員建議恢復五一黃金週,為十一黃金週“分憂”,但也有專家對此持反對態度,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怎樣才能讓社會更加文明***14分***

  答案解析:①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德意識***2分***

  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分***

  ③引導民眾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引領積極的社會風尚***2分***

  ④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培育文明風尚***2分***

  ⑤引導民眾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培育文明行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2分***

  4.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播出,獲得了超乎預期的社會關注和收視效果,許多國家和地區爭相購買其播映權。該片借鑑了歐美紀錄片的成熟表現形式,以精美的畫面和溫情的語調,通過一個個普通人物的故事,在表現大江南北各色原生態美食及其製作工藝過程的同時,著力展示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讓觀眾瞭解到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請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回答:

  ***1***該紀錄片為什麼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4分***

  ***2***該紀錄片的成功對於發展中華文化有何啟示?***10分***

  答案解析:***1******2分***原因:①該紀錄片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②大眾傳媒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限制,在文化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

  ***2******8分***啟示:①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要通過一定的載體和表現形式,著力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要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特色。③文化發展的實質在於創新,要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創新,以更好地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④面向世界、博採眾長,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三***

  5.材料:過年放鞭炮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它承載著親人團聚的幸福。是“中國年”年年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但2014年1月由於多地霧霾天氣的出現,許多地方出臺政策禁止或減少燃放煙花炮竹,這就使年味淡了一些,於是很多人在“要民俗要年味”還是“要藍天要健康”上產生了糾結心理。

  結合材料,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談談你對中國人過年糾結心裡的認識?***8分***

  答案解析:① 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過年燃放煙花與炮竹,是一種表達親人團聚的幸福的情感表達方式。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雖然燃放煙花炮竹會導致環境汙染,但人們仍然願意享受年味。③傳統文化有雙重作用,如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妨礙人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空氣質量的改善與環境的保護,這就產生了要年味還是要健康的糾結心理。④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此春節我們也要對其積極向上的內容加以保護髮揚,對其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東西加以改造剔除,以促進春節文化的傳承。***每點2分,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