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科教研論文

  生物課程是高中理科學生所需掌握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它不僅是高考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自然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摘 要】隨著今年來新課改的啟動,高中生物教學逐漸轉型。由傳統的教師講述、學生接受的僵硬教學模式,轉化為充滿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法,多種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互動性更強的課堂反饋的模式。這種模式也從初步的探索階段日益成熟起來。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學生如何在短暫而豐富的課堂教學中獲取最本質的教學內容,本文將通過分析現狀來簡要探討更具效率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效率

  更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生物教學更有效率,教師應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學生愛上學習生物。高中生物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一、加強課程系統性理解

  作為一門高中教學中代表性的理科教學,生物也同其他理科學科一樣,具有極強的系統性。高中生物任課教師很大程度上存在對新課程理念認識模糊不清的現象,新課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師必須改革傳統生物教學方式方法。高中生物的知識點之間在存在著橫向和豎向的聯絡,不僅僅教師需要明確這樣的聯絡,也應將這些聯絡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這一點上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課程設計上面所下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在課程進行中,放慢節奏,不要一味以自我為中心向學生灌輸知識,每隔一段時間整理與反饋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只有系統地對生物有了整體認識,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會出現對知識掌握有偏差的情況。特別是對於高中生物這門學科,知識繁雜,比之數學等學科,概念性的部分更多,學生在記憶起來尤為困難。教師在高中課堂上位於主導的地位,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接受程度。而評價一節課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上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適當的提問可以引領學生做好歸納總結的工作,問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做到“以點蓋面”,將課程內容像珠子一樣串聯起來,將知識點系統化,完整化,才能更好地方便學生的理解。

  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多種媒體介入教學後使得教學手段逐步多元化,高中生物的教學在這一點上可以發揮特殊的優勢。生物學與其他學科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它所涉及的內容更為細緻和具體,有多門如植物學、動物學等學科的滲入,使其在內容上更有益於拓展。教學過程中,利用課本和電子課件的展示我們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和反應,通過圖片的形式生動直觀的表現在學生面前。例如,新課講解時,教師在進行一定的鋪墊後,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這種理解是很淺顯、很模糊的,記憶起來也有困難,可能會造成記得不紮實、不準確的情況,而這時候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將學生模糊的概念變成具體的影像,長期的儲存在學生的腦海中。不僅方便了學生的理解,更加強了學生的記憶,一舉兩得。同時高中生物教學也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是高中生物日常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中的演示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實驗都有利於課程內容的吸收。多種教學形式的運用不斷的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的活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增強學生複習效果

  雖然生物是理科的一門學科,但是需要記憶的部分卻如同文科一般。要讓學生很好的對知識把握住,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而這種記憶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這種體現就是複習工作。將繁雜的知識、概念熟記於心,需要反覆的訓練和反思。為了培養這種思維意識,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他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他才會主動去學習,去思考,去回顧。有時候,教室在課堂中的提問,是十分重要的,要引導而不是將答案規定在一個框裡。經典的問題,可以重複去提問,這樣更利於學生的記憶。這種複習的機制,在於從學生那裡獲取到學習知識掌握情況的資訊反饋。從舊的知識和新的知識連結點上多下功夫,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知識的接受和轉化需要舊知識的積累,將每一箇舊知識鞏固好,就能建立起生物學習的大廈。在學習的過程中,知識的背景也能起到強化記憶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轉基因”這方面的內容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各類資料,來獲取課堂上可能聽不到,或者無法詳細瞭解的內容,這樣的準備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知識的背景有很深的瞭解,更便於學生的學習。當然,必要的聯絡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有目的性的練習,及時的練習,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好的練習不必多,對當堂的知識有複習提點的作用最好。[3]過量的練習,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反感,而喪失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我們要發揚“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這樣就為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而能較快地成長為既有高度創新精神、又有很強資訊能力的符合21世紀需求的新型人才。

  總之,高中生物教師要積極地總結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出高效的課堂,為高中生物教學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二

  【摘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科教興國的正確方針,必須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堅持教育的發展要不斷適應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作為基礎教育工作第一線的生物教師在教育和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下面結合高中生物教學談一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 科教興國 綜合能力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加強跟教師生動而善於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生物界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生物學與人類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尤其與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學生從小對花草、蟲、魚、鳥等生物就有天然愛好和親近,這是教師進行生物教學的良好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各種掛圖、模型、實物、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學用具,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組織觀察、實驗使學生充滿學習興趣,將“講堂”變“學堂”,重視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提出要求並佈置適量的作業,對做得好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有利於培養學習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優美的語言,提高授課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條件。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為使學生掌握系統而紮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培養學生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備課時,一方面要備教學大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備學情,真正將“教案”變“學案”。教學要由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轉變成“讀、講、做、練、議”等多種形式的師生雙邊活動。讀、講、做、練、議等使學生口、眼、耳、手等多種感覺器官接收知識資訊,事實上知識的掌握往往不是一種感覺器官參與就能完成的,必須是幾個相關的區域同時形成興奮中心,充分發揮大腦高階神經中樞各神經元之間的複雜聯絡,有利於對知識掌握和理解,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要重視生物學概念教學,組織好每堂課的生物學概念,使學生正確掌握和運用概念,瞭解知識的結構體系,使知識和技能概括化、系統化、構成“豎成線,橫成片”的結構體系。因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決定於心理活動中對概念的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相互溝通,形成辯證邏輯的聯絡,逐步構成縱橫交錯的知識結構。

  三、善於設疑,啟迪思維

  常言道:“行成於思,思源於疑”。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是教學資訊反饋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好的提問,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啟用劑”,強化記憶的“催化劑”。提問要講究科學方法。①瞭解學生,因人提問,簡單的問題讓基礎差的學生回答,回答正確的及時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從中受到鼓舞,樹立自己的自信。②抓住重點,比較提問。③以新帶舊,串聯提問。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提問和爭論,鼓勵學生懷疑精神,因為懷疑與思考緊密聯絡。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勤奮好學,勤於好問的習慣,創造提疑和答問的良好氣氛。

  四、加強實踐活動,強化實驗教學

  實驗、練習、課外活動等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生物學教學要重視實驗,尤其是設計實驗,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動手操作,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形成技能的同時,培養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教學中,感性認識是重要的,觀察、實驗是蒐集科學事實,獲得感情體驗的基本途徑,也是形成、發展和檢驗生物科學原理的實驗基礎。感性認識的強弱關鍵在於學生感知過程中是否處於積極思維狀態。在學習中,腦、眼、耳、口、手等協同活動是提高感知效果的一個重要過程,教師要科學引導學生去“摸”,直接感知引導去“看”,精心設計誘導去“做”,重視運用輔導去“練”,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眼看、耳聽、口說、手寫、腦思幾種活動有機配合,協同活動,提高效果。教師應編制靈活性、判斷性、綜合性強的題目,從平時練習到考查考試,訓練學生審題準確和解答迅速的能力,使學生通過練習等環節,真正理解知識,並靈活運用知識,在運用知識的實踐中培養和發展能力。生物課外活動是科學研究的基本雛形,富於實踐性和創造性,十分有利於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智力和生物學能力,在採集製作標本、栽培花草苗木、養殖小動物等實際活動中,都需要仔細觀察、分析各種生物現象,參閱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鍛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促進了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及獨立工作能力的發展。

  五、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綜合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當前生物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和熱點,也是一個難點。對教師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教師要克服困難,應對新的挑戰,教師在全過程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的觀察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一種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對各種綜合能力的進行了一次綜合檢驗,特別是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總之,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是生物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如何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生物學能力是擺在我們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