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關於班主任工作的參考論文

  作為班主任,每天都應該非常充實、愉悅、有成就感。在教育工作中,不要追求表面,而是立足於簡單實際的工作,這才是德育的重點。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了這個學期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德育教育;班主任;學生

  【中圖分類號】G164.98【文章標識碼】C【文章編號】1326-3587***2012***10-0125-01

  在我擔任班主任工作這幾年裡,經歷了許多事情,那滋味可真是酸甜苦辣百感交集,也許是初代班主任的原因,所以對學生的德育工作這方面準備的不是很充分,雖然如此,我也盡我最大努力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總體效果還是可以的,我教育學生的標準就是以人為本,故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的。

  一、信任學生,真正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愛的前提。我認為作為班主任或任課老師都要在尊重學生、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去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的過失,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從而贏得學生的愛戴。我覺得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才能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的目的。所以我在平常教育學生的時候偏重於講道理,以真情來打動他們,當然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改善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瞭解學生,熟悉學生,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在和他們進行交談對話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資訊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我們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做些什麼,想什麼,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我們從心理上接納,從心底產生敬佩,師生關係才會和諧。

  二、當好“心理醫生”,因人施教

  作為老師,如果想真正的教育好學生我認為應從單純的思想建設者變為心理護理者、人際關係的協調者,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由此看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因材施教。

  自從帶班主任的第一天就知道班級的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由於受不同的家庭、社會影響,對某一具體問題、具體事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所以在教育他們時我儘量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朋友,爭取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及時瞭解學生中間存在的問題,區別不同的物件,選擇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做思想政治工作,儘量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說我們抓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症下藥,把“心理醫生”的工作做好、做活、做細,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誘。

  我們知道每個班級都有後進生,面對這些學生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任其發展,當然我們在幫助後進生時不能急於求成,對暫時後進的學生要注意尊重和愛護他們,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目的。對後進生,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時要把良好的願望和正確的德育方法結合起來,特別要遵循心理規律,注重心理輔導,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

  三、精心策劃主題班會

  記得高校曾說過一定要好好準備班會,爭取把班會開好,當時雖然不知是為什麼,但是按要求去做了,現在想想應該明白其中的涵義了,每週的班會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的方式。

  我們知道主題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於一體,寓教於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能夠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所以在準備班會時要注重內容的系列化,內容豐富,又符合學生實際,各種型別的主題班會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藝術審美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學期,我共組織了四次主題班會,其中《學會感恩——走進父母》的效果最好,當時通過一些背景音樂以及一些現實中的畫面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有所感觸,通過本次活動,讓他們瞭解父母對他們的愛以及反省他們對父母的態度,並教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多與父母溝通,理解父母的苦衷。

  四、培養班級正確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在班級管理中,我覺得班級風氣是評價我們工作成績好壞的依據。一個有正確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可以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制約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無形當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班風是反映一個班級精神面貌和教育質量的重要標誌。培養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紀律嚴明的良好班集體,是我們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班風一旦形成,對學習和生活在這個班級中的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風應該是反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反映新時代人才素質要求的,而且,它還應該具有本班的特色,所以當開始帶班時我就想爭取把班級帶成一個守規矩、講文明、懂禮貌、踏踏實實的一個班集體。雖然離我想的目標還有差距,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往這個方向前進,最終會成功的。

  以上是我這學期以來對學生進行的德育教育工作,我知道要想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參考文獻】

  1、廖詠梅,淺談教育之德育問題中國校外教育2009

  2、龔海泉等,《當代公民道德教育》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

  3、羅國傑,《面向新世紀的品德素質教育》1999年

  篇二

  《淺談教育改革中的班主任工作》

  【摘要】本文淺談教育改革中的班主任工作:①創造性地強調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對班主任做了科學、準確的角色定位;②突出了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學的特殊性與重要性;③提高了班主任的經濟待遇;④授予了班主任相應的教育權利;⑤對班主任的培訓提到了重要位置;⑥對班主任工作實行專門考核與獎勵。

  【關鍵詞】教育改革;班主任工作

  1.創造性地強調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對班主任做了科學、準確的角色定位

  《規定》明確,“班主任是中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人生導師”,堪稱規定全篇中最可圈可點的句子。中小學時期是人成長的關鍵,人的一生成敗如否與中小學時期關係巨大。這個時期,能遇良師乃三生之幸,如又能偶會優秀班主任則是天大福報,用我們本地的兩句俗話來講,是“祖宗菩薩坐得高”、“前世做了大好事”!班主任不僅是傳授課業之師,更是人生德行之師;班主任不僅是課業上的尖子,更是德行方面的楷模;班主任不僅要自己課業拔萃、品德超群,還要善於引導、培養學生,讓他們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有人可能會認為,這個要求過高。末學以為,這個標準恰如其分,不僅班主任應該做學生的人生導師,其他老師亦應如此,學校管理人員猶應率先垂範。當下,在學校裡面,德行表現最糟糕的可能是管理人員。有的人只想升官發財、邀功買好,極少顧及教育教學管理、教師隊伍建設。一些領導熱衷於單位升格,哪還有心事抓教育教學,哪還配做老師的表率、學生的導師?不知教育部有沒有《校長工作規定》,如果沒有的話,建議抓緊制定;如果有,則建議規定,學校不搞行政級別***有的中學比教育局高一級,教育局長只能到學校任副校長;在官本位極其突出的當代,叫教育局如何有效地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校長要做全體師生員工的表率。

  2.突出了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學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規定》進一步步明確,“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擔任班主任期間應將班主任工作作為主業。”對班主任在中小學諸多崗位中的重要性,對從事班主任工作在中小學教師諸多職責中的重要性,創造性地作了明確的界定。這有益於提高社會、學校及廣大教師對班主任工作的認識,有益於強化廣大教師當好班主任的榮譽感與責任感。同時強調班主任應以班主任工作為主業,把班主任工作擺到班主任老師諸多職責的重要位置,這無疑是《規定》的重大突破與貢獻。先前特別是末學擔任班主任的時代,班主任工作不說是主業,就是要與其他工作平分秋色都不行,有時幾乎就是搭彩。《規定》如此明確,非常切合實際,應該受到廣大老師、家長的歡迎。

  3.提高了班主任的經濟待遇

  教師的待遇普遍低下,班主任的待遇隨之而低,也就極其自然。所以,在一些學校,班主任工作不願幹、難幹好。

  《規定》一方面明確“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的一半計入教師基本工作量”,另一方面要求“班主任津貼納入績效工資管理。在績效工資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傾斜。對於班主任承擔超課時工作量的,以超課時補貼發放班主任津貼。”這體現了按勞計酬的公平原則,對於改善班主任經濟待遇,調動廣大教師擔任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作用重大、意義深遠。

  4.授予了班主任相應的教育權利

  《規定》還強調,“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以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是班主任和所有教師約定俗成的權利。《規定》以條文的方式明確,這便是法律授權,對於班主任行使教育權利提供了法律依據。不過,對於“適當方式”猶有必要明確,一者避免班主任濫用權利,二者避免班主任不好掌握。

  5.對班主任的培訓提到了重要位置

  《規定》要求對班主任進行專門培訓,甚至要求先培訓後上崗,在末學的印象中,亦屬重大創新。我們那時候也就畢業前與幾個同學一起當過幾天實習班主任,剛從大學畢業,便被塞到班主任位置,確實是難以勝任。要現在的孩子一畢業就去當班主任,肯定情況更糟。所以,強調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非常必要。

  6.對班主任工作實行專門考核與獎勵

  《規定》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科學的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對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崗位上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定期予以表彰獎勵。選拔學校管理幹部應優先考慮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優秀班主任。”“學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檔案,定期組織對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任、獎勵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班主任工作誠如《規定》中所言,在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崗位重要、職責重要。所以,建立專門的評價體系與獎懲制度,對於促進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激發廣大教師參與班主任工作的熱情、建設一支品學兼優能力突出的班主任隊伍,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深遠影響。

  如果說《規定》還須盡善盡美的話,對班主任在批評教育學生中的人身權利如何保障,應予明確;對《規定》中涉及的班主任的各項權利如何落實,權利受到侵害如何救濟,亦應予以明確。末學感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督導機構真正依法履行職責的寥寥,有的就成了養老院、福利院,實在令人失望。督導機構應該在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執行上,發揮應有的檢查、督促、處罰職能,為班主任權利的落實,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其他相關部門,亦應在自身的職能範圍內,為班主任工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