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蟄池塘養殖技術

   摘 要:海蜇,學名Rhopilema esculenta,屬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屬,是大型食用水母之一。因其經濟價值很高,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和無機鹽類等含量豐富,所以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海蜇作為大宗出口海產品,在出口創匯中佔有重要地位。海蜇具有生長快,適應範圍廣,投入少,見效快、收益大、耐低溶氧等優點,已受到了我國科技工作者和養殖業戶的廣泛關注,是一種較好的養殖品種。

關鍵詞: 海蜇 養殖 技巧
  
  山東省自上世紀90年代,就對海蟄人工育苗技術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進行人工養殖和放流增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世紀初由於海蟄自然產量下降,出口效益高,致使價格上漲迅猛,因而池塘養殖發展迅速,2002年山東省養殖面積達1萬畝,2008年養殖面積近4萬畝,養殖產量9000多噸。隨國內外市求量的增加,目前鮮海蜇,加工的海蜇皮、海蜇頭等價格逐年上漲。近年來每500克鮮海蜇售價達到6-8元。海蜇全身是寶,除海蜇皮和海蜇頭外,海蜇皮內層刮下來的紅皮、內臟團、性腺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市場需求量大,藥用價值很高。海蜇的內層紅皮、內臟團、性腺每500克20~30元,加工幹品達每500克1500元。 
1  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1.1 池塘的選擇
  進排水方便,小潮能換水,附近有淡水以便調整水的鹽度,面積20畝以上,養殖後期水深1.5m以上。
1.2  溫、鹽適應範圍
  水溫適應範圍15~32℃,最適20~24℃;鹽度適應範圍8~32,最適為18~26;ph值7.6~8.5。
1.3  清池肥水
  冬季凍晒池塘,清除池底雜物。放苗前1個月進行整修、肥水,殺滅野雜魚、蟹類等主要敵害。蓄水後全池均勻潑灑發酵有機肥60kg/畝~120kg/畝,也可用氮磷比為10:1的氮肥和磷肥(尿素、碳碳銨、過磷酸鈣等)。7~15d後池水透明度達30cm~50cm時,接種輪蟲或滷蟲等。
1.4  設定網帶網欄
  在0.5m水深處,用海蟄苗不易通過的紗網或大眼網繞池設定網帶。網帶用插入池底的竹竿或木棍支撐,上端穿結塑料繩,下端埋入池底,網頂端要高出水面3cm~4cm,網帶要挺立牢固。設定網帶不可留有死角或網兜,以免海蟄進入使其活動受限而影響生長。為防敵害侵入,在池塘進水閘門周圍用40~60目的篩絹網設定網欄。網帶、網欄每月要進行清刷一次,以使水流暢通。
2  苗種
2.1  苗種的選擇
  選擇體態較好,遊姿舒展,個體活躍,大小均勻的個體。一般選擇傘徑1.5cm以上,活力強、色呈淺紅色或金黃色的苗種。
2.2  苗種運輸
  苗種出池前3h停止投餌。運輸根據路途的遠近而定,使用塑料袋充氧和泡沫箱外包裝運輸較為方便和安全。短途運輸充氧量佔體積的50%,傘經1.5cm幼海蟄運輸密度為1000頭/L;長途運輸充氧量佔其體積的60%,密度約為800頭/L。跨遠距離或空運可加冰降溫,一般24h成活率在95%以上。
2.3  放苗時間
  山東沿海放苗時間一般為5月份,放苗水溫在20℃左右。選擇氣象狀況好的天氣進行,有大風和寒流天氣要暫停進苗。放苗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開啟袋口置於池水中,適當加池塘水適應15~20min後放入池水中。水溫不超過±3℃,鹽度不超過±5。有條件把苗種運到池塘中間均勻緩慢放入池內。
2.4  放苗密度
  單養500~600尾/畝,混養200~300尾/畝。如果有輪蟲、滷蟲無節幼體等生物餌料培養池並能按時供給,可適當提高投放密度。
3  餌料
  海蟄在海中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食,食量大。攝食活動晝夜不斷,一次飽食後4~5h被消化。以滷蟲無節幼體為餌料計,個體日攝食量為傘徑20mm時0.6萬個,70mm為10萬個,110mm為26萬個,230mm為290多萬個。海蟄生長異常迅速,體重3mg的蝶狀體幼體,經2個月生長,可達10kg以上,增重300多萬倍。其生長速度與水體中的餌料生物密度密切相關。
3.1  培養養殖水體天然生物餌料
  池塘施用有機肥料,必須充分發酵分解。施入池塘後很快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較快地繁殖浮游動物。養殖中視水質、透明度及生物量的多少,每半月左右,追加一次有機肥或無機肥,以提高天然生物餌料丰度。
3.2  設立生物餌料培養池
  培養以輪蟲或滷蟲無節幼體為主的浮游動物,補充養成池內天然餌料的不足,海蟄養成池與生物餌料培養池面積為1:1~1:2。
4 養成管理 
4.1  前期管理
  幼蟄入池後約10d不換水,10d後每天向池塘注水,每次注水達池塘水體的10%~20%。進排水水流要緩,防止防逃網對海蟄造成傷害。
4.2  中期管理
  中期進入雨季,天氣、海況變化比較大,此時換水要注意外海海況,條件不好不要換水。有淡水注入的池塘,要注意雨季淡水的注入量,防止溫度、鹽度大幅度變化對海蟄造成傷害,儘量把鹽度控制在最適範圍;加強巡池,早晚海蟄易起浮時觀察生長情況。每天換完水後進行投喂;水位要逐漸加深到1.5m以上,使水質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cm~40㎝左右,水色保持在茶褐色、褐綠色或黃綠色。
4.3  後期管理
  海蟄在適宜環境中生長60d後,體重可生長到5kg以上,達到上市商品規格,這時可用手操網捕獲海蟄,捕獲時先捕夠規格的,小的存池繼續生長,5kg以上的海蟄食量十分驚人,若養殖池塘中餌料不豐富最好起捕。海蟄攝食量不足,不但不生長,反而會退縮,有些養殖業戶養到3~4kg後,過一段時間發現海蟄消失,餌料不足就是原因之一。因此養殖海蟄的起捕時機要視養殖池塘的具體情況而定,以免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