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諺語閱讀答案

  兩宋時期的民間謠諺中,有大量的倡導廉潔、頌揚廉政的內容,對於民謠諺語的文章你們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謠諺語》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民謠諺語》原文閱讀

  民謠諺語,是人們世世代代的生活經驗的高度總結與卓越智慧的長期積澱,有著極為豐富、深厚的內涵,是極富特色的傳統民間文化的形式之一。

  兩宋時期的民間謠諺中,有大量的倡導廉潔、頌揚廉政的內容。宋人認為: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飛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於名相范仲淹,則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清心做官,莫營私利。這些至理名言,後多成為人們的口頭禪,轉化為歌謠民諺。

  另外,當時還有勸廉、守廉的民謠。例如:世常羞貧賤,貧賤非我羞;人人為官莫斂財;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否則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些或詩或歌的民謠,代表了廣大民眾希望官場廉潔、官員廉正、不奢華、莫斂財的良好願望。

  據傳,當時民歌謠諺中還廣為流傳著宋真宗寫的《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詩歌中既有勸人勤學苦讀的用意,也將讀書、做官、發財之間的關係寫得清楚明白。但不論怎麼說,學而優則仕,總比不學無術、只顧投機鑽營和貪贓枉法要好。因此,時人又唱道:誰不愛,黃金屋;誰不羨,千鍾粟;但他們也深知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為官去貪汙;且富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

  兩宋時期,大量的民謠諺語表達了人們對貪官汙吏的憤恨,尤其是對北宋末年童貫、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齒之恨。如貪官朱勔受寵,僅家奴即有百餘人封官賜爵。其中受金帶者至有數十人。當時民謠說: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朱家壞!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以貪汙***的錢財而換取的腰帶到手後,又被高價轉賣,從而大獲其利。因此,人們對貪贓枉法之徒憤慨至極,認為“打破筒***指童貫***,潑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有些詩歌民諺還揭露了貪官的罪惡與崇拜金錢的無恥嘴臉。南宋初,因大將張俊所領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軍”之名。然而,這些花腿軍成了他的私僕。他役使這些花腿搬運花石,在杭州為他修蓋太平樓。當時民謠道:“張家寨裡沒由來,使他花腿抬石頭,二聖猶自救不得,行在蓋起太平樓。”

  貪官汙吏無恥,他們崇尚“欲得富,鬚鬍做”之道。其中,王黼尤為突出,他公然把各種官職按不同等級定價出售。於是,人們為他編了順口溜:三千索,直祕閣;五千貫,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甚至無官不貪。官吏貪汙,實同盜賊,有時,貪官為害甚至倍過於賊。

  在西夏的反貪文化中,同樣有許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學性三者兼具的民謠諺語。如對貪官汙吏追逐升官發財、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擊道:“又穿服,又貯財寶,不用借債;官爵已升,宮室已成,不缺用品”;“戶戶紫衣不繅絲,人人為官莫斂財”!這其中,既有控訴,也有諷刺,還有勸善戒惡民謠;世上正事三件:“畜牧、耕作和商販;天下壞事三件:騙盜、貪索和賭錢”。

  ***摘自王春瑜著 《簡明中國反貪史》,有刪改***

  《民謠諺語》閱讀習題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南宋初,大將張俊讓“花腿軍”做他的私人僕從,為他搬運花石,為他修樓蓋屋。當時就有民謠揭露了他的無恥嘴臉與罪惡。

  B.名將岳飛等人的為官之說,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後多成為宋人的口頭禪,轉化為歌謠民諺中倡導廉潔、頌揚廉政的內容。

  C.兩宋時期的民間謠諺,內容都是倡導廉潔、頌揚廉政,同時也表現出人們對貪官汙吏的嚴厲譴責與憤恨。

  D.宋朝貪官汙吏崇尚“欲得富,鬚鬍做”之道,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種官職按不同等級定價出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當時民歌謠諺中廣為流傳的宋真宗的《勸學詩》,雖有勸人勤學苦讀的用意,但也將讀書、做官、發財之間的關係功利化了。

  B.兩宋時期有大量的倡廉、頌廉、勸廉、守廉的民謠,這些民謠代表了廣大民眾希望官場廉潔、官員廉正、不奢華、莫斂財等良好願望。

  C.民諺“又穿服,又貯財寶,不用借債;官爵已升,宮室已成,不缺用品”抨擊了西夏貪官汙吏的貪圖享受、貪婪成性、貪逐升官。

  D.兩宋時期,大量的民謠諺語表達了人們對貪官汙吏的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為官去貪汙”等。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宋時期,人們用民謠諺語讚頌清官廉政,譴責貪官汙吏,揭露社會黑暗,控訴貪汙無恥,反映民眾辛酸,對當今的反貪文化頗有影響。

  B.同為民謠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與“何必為官去貪汙”“寶貴有餘樂,貧賤不堪憂”對待功利的態度卻是矛盾的。

  C.童貫、蔡京、朱勔、王黼等貪官汙吏行徑卑劣無恥,引得百姓切齒憤恨,百姓用民諺控訴、諷刺、抨擊,揭露了他們的無恥嘴臉。

  D. 兩宋的民謠諺語哲理性、思想性、文學性三者兼具,代表了民眾的意志和情感,反映了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表現了百姓的好惡與褒貶。

  《民謠諺語》參考答案:

  1. C ***“內容都是倡導廉潔、頌揚廉政”的說法有誤,應是“有大量的倡導廉潔、頌揚廉政的內容”,誇大其詞***

  2. D***“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兒孫自有兒孫福,何必為官去貪汙”等並非“表達了人們對貪官汙吏的憤恨”,應是廣大人民群眾希望官場清廉的良好願望。***

  3. A***“對當今的反貪文化頗有影響”無據。***
 

  了“”的還:

1.2015春學期肇慶市高一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

2.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

3.春節民謠基本內容

4.簡明中國反貪史閱讀答案

5.2016中考語文知識點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