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猴兒閱讀題答案

  我們在電視劇是常看到耍猴的表演?你怎麼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打猴兒》閱讀題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打猴兒》閱讀原文

  ①長鞭一甩,一道勁風割破空氣的網,“啪”地上騰起一團黃塵,一隻猴兒滿地迅跑,剛捱了鞭子,猴兒轉得快,在人的眼裡,猴兒的兩隻眼睛疊成了一隻。猴眼向著高天,匆遽地,一瞥,一瞥,又一瞥。如此快的轉速,能瞥清楚個什麼,眼裡的乾坤一定是混沌的。那時候,我寫作文時,常用天旋地轉這個成語,實際上,至多是跌了一跤,或餓了一會兒肚子,目光有些恍惚,腳板有些虛飄,天哪裡就旋了,地哪裡就轉了。我看見捱了鞭子的猴兒,轉得快得一隻眼睛趕上了另一隻,我想只有當一隻眼睛趕上另一隻時,才算是天旋地轉。

  ②兩隻猴眼漸分漸離,終於各是各時,又一記重鞭,又一團黃塵,猴兒又轉快了,兩隻眼睛又疊在一起。

  ③鞭子在我手中,我抽,猴兒轉。抽不抽,抽輕抽重,在我;轉不轉,轉快轉慢,由不得猴兒。

  ④這要看我的興致。主動權在我手中,誰要我是手掌鞭子的人,而它是不由自主的猴兒呢。

  ⑤猴兒是木頭刻的,頭面平整,肚兒凸圓,腿腳尖短,通常用棗木或杏木作料,這兩種木頭堅硬光滑,有重量,材料家家都有。猴兒的兩隻眼是塗上的藍黑墨水。墨水瓶上印著八個字:由藍變黑,不會褪色。真的,一隻猴兒捱了多年重鞭,用墨水畫一次眼圈,仍是那般藍黑藍黑的,那種顏色是滲入木頭裡面的,好比人的眼睛,落地時是什麼顏色,入土時也變不了多少。猴兒有些地方叫陀螺,我們叫猴兒。猴子身形矯健,好動,手腳沒有閒的時候,捱了打,又奔跳不休。把陀螺叫猴兒,為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了生命,頗有些隱喻成分。

  ⑥抽猴兒的鞭子也是就地取材。鞭杆是用紅柳枝做的,顏色暗紅,木質堅韌而圓潤,很有手感,抓在手裡就有攻擊的慾望,如同手裡有一副弓箭,一支槍,不瞄準個什麼,不擊落個什麼,由不得人。鞭梢是用麻坯搓的,搓成三稜棒,抽在猴兒身上,能聽見碎裂聲,可以讓人獲得熱血沸騰的快感。一隻猴兒從刻成到交付使用,到老邁轉而不靈,身上到處都是森森鞭痕。一鞭一痕,直到身體失去平衡,被主人隨便遺棄在哪個荒涼的角落。碰到會過日子的主人,還會將它扔進火塘,發揮餘熱。

  ⑦而猴兒的主人大抵都是不諳世事的孩童。

  ⑧我從小學打猴兒,一直打到當生產隊社員,不知抽斷過多少鞭梢,不知抽爛過多少隻猴兒。長大了,有力氣揮鞭抽猴兒了,卻不能再玩這種遊戲。農村孩子長到虛歲十五,就算是大人了,就該獨當一面為家分憂了。

  ⑨確實,長大了有長大了的事情,打猴兒的權利只屬於孩童。

  ⑩過了多少年,驀然回首,卻發覺打猴兒的遊戲從未中斷過,與先前有別的是,我彷彿也是一隻猴兒,鞭子卻不知抓在誰手中。雖是無形之鞭,抽在身上卻內外都痛。我不停地旋轉、奔跑,稍作喘息,鞭子就來了。終於到了連挨鞭子的資格都沒有時,縮在隨便哪個角落,撫摸著身上森森鞭痕,舉頭向天,正感嘆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時,猛然瞥見被扔進火塘婉轉叫號的同類,心裡倒湧上被饒恕的慶幸和感恩。

  《打猴兒》閱讀題目

  1.第⑨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請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

  3.請探究“打猴兒”的深刻寓意。

  《打猴兒》閱讀答案

  1.分析句段的作用,一般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作答。此段在結構上的作用主要是過渡,由敘寫兒童時期打猴兒經歷轉到成人後感覺自己也是生活中的一隻猴兒的感悟。內容上主要是感嘆長大後的無奈。

  2.分析句子的表達特色主要從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方法***、修辭手法、作者情感等方面分析。如上面畫線句子“鞭杆是用紅柳枝做的,顏色暗紅”是從視覺寫的,“木質堅韌而圓潤,很有手感”是從觸覺寫的,“能聽見碎裂聲”是從聽覺寫的,“抓在手裡就有攻擊的慾望”寫內心感受,“如同手裡有一副弓箭,一支槍”是比喻,將以上內容進行歸納即可得出答案。

  3.探究文字的深刻寓意,要聯絡文字的主旨進行多元解讀。本文主旨主要體現在結尾一段,揭示人像猴兒一樣,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因而也只能像猴兒一樣在鞭子下疲於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