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劇種藝術個性警惕泛劇種化閱讀答案

  “泛劇種化”是指在地方戲發展中,出現消解劇種藝術個性、模糊劇種特徵的現象。如何保持劇種藝術個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保持劇種藝術個性警惕泛劇種化》閱讀材料

  近年來地方戲曲獲得了一些發展,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劇種消失速度加快。劇種消失的原因是多樣的,個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劇種的藝術特性,警惕“泛劇種化”,值得重視。

  所謂“泛劇種化”,是指在地方戲發展中,出現消解劇種藝術個性、模糊劇種特徵的現象。音樂最能集中體現一個劇種的個性特徵,但是,當下地方戲曲劇種音樂的發展走了一條模式化的道路,不僅音樂技術甚至連音樂語彙都一概取自大劇種和外來音樂,唱腔上的“串秧子”、場景音樂的歌劇化也比比皆是。一齣戲開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劇種,開幕曲響起,直至合唱出現,仍然無法辨別,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開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細聽下去,戲曲唱腔創作平庸,缺乏劇種音樂本來應有的鮮明、濃郁、抓人的風格神采。整臺音樂歌劇化、西洋化問題嚴重,與本劇種的唱腔音樂幾乎完全是兩張皮。

  的確,絕大多數地方戲都是在近、現代興起,處於急切謀求發展的“生長期”階段。他們以開放的姿態向外界汲取營養,包括向比較成熟的京昆學習也沒有錯,但音樂應該表現戲曲的內在特徵,而絕不能以學習為理由實行簡單的拿來主義,直接運用京劇曲牌,使用京劇鑼鼓,甚至套用京劇的唱腔、板式……導致地方劇種“京劇化”。

  地方戲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邏輯和價值。不同劇種的藝術風格,表現了不同地區民眾獨特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戲作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結晶體,形成於不同地區長期形成的歷史、地理、文化環境中,同當地民眾的語言、習俗、性格、氣質、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緊密聯絡,同當地民眾深層的心理內容形成對應,所以它們不僅獨具風姿,也格外容易啟用相應的心理和情感。“鄉音耳熟”,地方戲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戲曲也以藝術美的獨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術積累和文化積澱,給異地觀眾帶來“驚豔”感。同樣是《白蛇傳》,美麗善良多情的白素貞在京劇裡是姓“京”,到了崑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來則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樣的喜怒哀樂,被不同的戲曲劇種表達出來,構成了戲曲舞臺千姿百態的風貌,給人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所以,忽視劇種的個性價值,其實質是對戲曲文化多樣性的不珍惜。輕易地丟棄地方特色來追求所謂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個劇種能古能今、能中能外,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個劇種缺乏個性、缺乏獨特的藝術創造,就會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將喪失被尊重和保護的資格,也終將被時代和觀眾所淘汰。

  因此,在當前地方戲的發展中,需要自覺地把對劇種建設的追求融入藝術劇目的創作中,保持劇種的藝術個性,努力克服“泛劇種化”毛病。特別是在當下資訊傳遞快捷、劇種之間交流普遍的情況下,不僅需要本土創作者在唱腔音樂上堅守個性,同時還要在劇本文學、表演藝術、舞臺美術等方面珍惜劇種的藝術個性及文化積累。此外,許多新劇目在創作中喜歡外請主創人員,希望這些外請的主創人員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劇種,對該劇種藝術有應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藝術語言去改造它們。

  當然,保持個性絕不等於不發展。地方戲從來都不是以一種狹隘的地方性來吸引觀眾的,而是兼以濃郁的民族民間審美情趣,和合乎規律的獨特形態的美來完成藝術表達。人們對一個劇種傳統經典唱腔的喜愛,並不僅僅因為鄉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經過歷代藝人集體創造和篩選後,藝術形式表現出的經典品質。把最深刻的東西,以最貼近民眾的情感表達方式表現出來,這種表達應該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劇種建設中,我們要把追求藝術個性同形式豐富、錘鍊提升三者緊緊結合起來。

  《保持劇種藝術個性警惕泛劇種化》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泛劇種化”的原因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方戲曲劇種音樂技術、語彙和唱腔缺乏劇種音樂本身的風格神采,歌劇化、西洋化問題嚴重。

  B.地方戲曲在發展的過程中,向比較成熟的京昆學習,運用京劇曲牌、鑼鼓,套用京劇唱腔板式。

  C.當下資訊傳遞快捷,劇本之間交流普遍,大多數地方戲以開放的姿態向外界汲取營養。

  D.輕易丟棄地方特色追求所謂成熟,不加分析,要求劇種能古能今,能中能外,使劇種失去本身光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現在的地方戲,若不提前告知劇種,聽眾無法辨別出劇種,直到合唱出現或主演開唱,方可恍然大悟。

  B.地方戲的價值,在於它的地方性,它表現了不同地區民眾的思維、行為、情感方式,是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結晶體。

  C.同樣是《白蛇傳》,不同的戲曲表達出的白娘子是不同的,這給異地觀眾能帶來驚豔感。

  D.地方戲的發展,需要本身已具有的藝術美,更需要錘鍊提升,經過歷代藝人的努力而表現出經典品質。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劇種消失加快,“泛劇種化”現象普遍,劇種的個性特色更加需要重視。

  B.地方戲獨具風姿,很容易啟用民眾相應的心理情感,可見地方戲同當地民眾的語言、習俗、性格、氣質、道德、情感等具有緊密聯絡。

  C.忽視劇種的個性價值,就是對戲曲文化多樣性的不珍惜,就必然導致戲劇發展失去光彩,失去藝術創造。

  D.要保持劇種的藝術個性,離不開劇本文學、表演藝術、舞臺美術等方面珍惜劇種的藝術個性及文化積累,更離不開本土創作者在唱腔音樂上堅守個性。

  《保持劇種藝術個性警惕泛劇種化》閱讀答案

  1.C***原文第三段,作者並不否定地方戲以開放的姿態向外界汲取營養***

  2.A***原文第二段,“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開唱”***

  3.D***遞進關係錯誤。原文第六段,“不僅需要本土創傷者在唱腔音樂上堅守個性,同時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