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千里典故

  不遠千里:形容不怕路途遙遠來到此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不遠千里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歡。

  不遠千里的典故: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孟 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 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不遠千里的意思:

  【拼音】bù yuǎn qiān lǐ

  【釋義】形容不怕路途遙遠來到此地。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形容不計較路途遙遠。

  【近義詞】不遠萬里、不辭勞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

  【反義詞】近在咫尺

  不遠千里造句:

  1. 一事長於己者,不遠千里,伏膺取決。

  2. 直言之路開,則四方眾賢不遠千里。

  3. 許邁,好山水,與王羲之共修服食,採藥石不遠千里,遊遍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

  4. 後元規隨府之鎮,四方學徒,不遠千里來請道者,常數十百人。

  5. 不遠千里,日夜兼程,心情緊迫,求知如渴。

  6. 善逢迎,四方聞其名,有不遠千里而登門者。

  7. 他不遠千里,到邊疆去考察。

  8. 130餘位理事和特約代表,不遠千里從祖國各地走到一起,歡聚切磋,共商學科大計。

  9. 每逢集市之期,商人和牧民不遠千里趕來進行貿易,使寺廟或兵營周圍頓時成為鬧市,其貿易額亦很大。

  10. 在這個都市裡,如過江之鯽的文學膜拜者不遠千里來到這陌生的異鄉,蝸居在亭子間,試圖一展身手。

  11. 批發商資訊靈通,可以不遠千里去購買供不應求的產品,卻對供過於求的產品從不問津!

  12. 加上以二程這樣的大儒為師,從學者甚眾,生徒不遠千里而至。

  13. 山東的農民兄弟也自發地不遠千里冒著艱難險阻趕來了。

  14. 我的朋友,不遠千里從國外回來看我。

  15. 爾以紫陽縣民,不遠千里來省上控,而所控者無非買賣田地錢財膠葛之事,輒敢指控被證九人之多,其健訟拖累已可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