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歷程考點解讀

  高考政治除了要將課本上的知識點掌握牢固之外,還要將考試的考點理解透徹。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考點掃描】

  理解 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說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理解 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

  理解 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

  【知識梳理】

  1、實踐

  ***1***實踐的概念: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

  ***2***實踐的特點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重要提示:①理解實踐的基本特徵應注意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踐是一種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以人為主體的,是人所特有的;實踐的物件是客觀事物,不是整個世界。第二,實踐是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第三,所謂“改造”,必須使客觀物件發生改變。第四,“一切物質性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②實踐的第一個特徵主要體現了唯物論的觀點,第二個特徵主要體現了辯證法的觀點。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並不是說盲目的實踐活動不存在;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並不否定單個人實踐活動的存在。

  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人們在實踐中藉助一定的工具作為手段,使客觀物件發生某種改變而獲得的。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另外,實踐鍛鍊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所以,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要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只有把主觀和客觀聯絡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而這就需要聯結主觀與客觀的實踐來檢驗。通過實踐,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改造世界是認識世界的目的和歸宿,如果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麼認識就失去了意義。

  ***2***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正確的認識、真理、科學理論能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推動實踐的發展。

  ***3***方法論要求。

  一方面,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使理論與實踐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另一方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認識,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重要提示:①科學理論與客觀事物都不能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②並非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人的活動分為認識世界的活動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是非認識性的活動,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才是實踐。

  3、真理

  ***1***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2***真理的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真理的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4***真理和謬誤 :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條件的,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真理是具體的,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於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於另一條件之中,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重要提示:注意區別認識、真理、理論和科學理論

  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理論則是概念、原理、觀點的系統化,是人們把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改造而達到的思維成果。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科學理論是真理性認識的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轄而形成的知識體系。認識、真理與理論、科學理論的劃分在於是否系統化、體系化認識、理論與真理、科學理論的劃分在於是否得到實踐的檢驗證明是正確的科學的,前者概念有正確的東西,但又含有非科學的因素,後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觀本質。從認識發展的觀點上說,科學理論也需要發展。

  4、認識過程

  ***1***認識的反覆性: 認識具有反覆性,由於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2***認識的無限性: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物件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的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髮展的,因此,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3***方法論:真理的反覆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要點透析】

  1、理解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運動。它有兩層基本含義:

  ①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物件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的特點。

  實踐的主體、物件、手段諸要素是客觀的,並且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要受到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制約,因而實踐是客觀物質性活動。

  實踐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轉變為現實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特點。

  任何實踐活動都處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的活動,離開了他人和社會的純粹個人的實踐活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實踐的內容、形式、規模和水平隨歷史條件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是歷史條件的產物。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②變革社會的實踐。③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

  2、說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原理內容:①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②認識反作用於實踐: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

  方法論:①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認識。②堅持正確認識、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3、理解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

  ***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誌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範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實在性。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在同一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條件和範圍。如果超出這個條件和範圍,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4***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於特定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人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會轉化為謬誤。

  4、理解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追求真理

  ***1***認識具有反覆性: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看,客觀事物是複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

  ***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物件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髮展的。

  ***3***認識具有反覆性,認識具有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迴圈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