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一天的食物教學設計

  《一天的食物》是科教版四年級食物單元的起始課。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我們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

  過程與方法:

  使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並通過記錄的方式將分類的結果進行整理和描述;

  通過簡單的統計分析,發現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豐富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對食物的分類活動中細緻地進行思考、篩分,將區分難度大的“混合類”食物拆分為多個食物種類;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集體的研究討論活動,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記錄一天的食物,發現問題和規律。會給多種的食物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進行食物記錄的卡片紙***每人20張***、食物分類記錄單***每組1份***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對於我們人的生長髮育來說十分需要。米飯、饅頭、蘋果、西瓜、土豆、牛奶、雞肉……這些都是我們常吃的食物。我們的各項生命活動都與食物有關,可是我們真的瞭解食物嗎?從這個單元我們將集中研究食物,瞭解食物與我們健康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從調查 “一天的食物”來開始對食物的研究吧! ***板書: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新知

  1、記錄一天中吃的食物。

  師:以昨天為例,大家都吃了些什麼食物呢?

  學生髮言。

  師:這麼多食物我們該怎麼來記錄呢?

  引導學生討論記錄的方法:如按餐別進行記錄、按生熟進行記錄……

  討論記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如“炒三絲”算幾種食物?零食是否要記錄?喝過的水要不要記錄等;

  學生小組討論記錄:要求學生對一天的食物按餐別進行記錄。

  注意: 把每種食物的名稱寫在卡片上,每張卡片只記錄一種食物。重複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記錄。要求:每樣食物寫在一張卡片上***每人20張,每一個人有自己的編號,便於區分***。

  小組彙報,師記錄***或統計表***。

  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從這些彙報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麼?一天中,我們要吃多少種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麼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學生將昨天吃的食物在組內交流,然後全班同學彙總。

  師:我們的統計,你們有什麼想法?

  生:我們每天要吃很多種食物。

  2、給食物分類

  師:我們把小組內的記錄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幾類食物,分別是什麼。

  出示要求:

  ***1***把認為是同一類食物的卡片擺成一豎行貼在展板上。

  ***2***在這豎行的排頭位置,用另一種顏色的紙寫上這一豎行食物的類別。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配合學生在黑板上貼紙條***

  對於這樣的分類,你們認同嗎?***配合學生調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們還有怎麼劃分類別的方法?***展示不同分類方法的貼板***

  按生食、熟食分類:

  按喜歡吃的分類:

  按味道分類:

  按生活習慣分類:

  按食物結構分類:

  按食物來源分類:

  ……

  師講解食物可以分成動物類食物和植物類食物,以及分類標準。整理卡片把動物類和植物類食物分別貼在貼板的兩側。

  對照貼板數一數自己吃的食物是動物類食物多還是植物類食物多。

  三、新課小結

  師:在對一天中食物的統計中會發現,我們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豐富的,這裡面有著不同類別的食物,攝取種類豐富的食物是我們人類進食的特點。當我們吃下這樣豐富的食物後,食物會給我們提供些什麼營養呢?同學們可以查閱一些資料,解答這個問題。

  四年級科學一天的食物教學反思

  《一天的食物》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的第一課,主要由記錄一天的食物和給食物分類兩個活動構成。這兩個活動相輔相成,前者為後者做準備,後者對前者進行整理。從本堂課的學和教兩方面來看,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維互相碰撞,學生的活動時間充分,學習興致高,活動參與率高。取得這樣的效果,我想主要是因為教學中真正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了在目標的導引下以學定教。

  1、解讀教材,領會編寫意圖,確定三維目標

  課堂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過程與方法、科學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在目標導引下,重組教材,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為達成教學目標所服務,真正做到探究的有效性。在板書設計方面,教師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將知識脈絡和過程方法脈絡呈現在學生面前,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習得一種探究的方法。

  2、目標導引,重組探究活動,促進有效探究

  確定目標後,教師對教材做了適當地處理,把學生完整的記錄一天的食物作為重點。對於這個問題,我稍作引導,要求學生可以按照三餐順序進行記錄。由於食物數量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進行整理,並把整理內容可作為下個階段的學習利用,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確定教學策略。我在執教過程中,藉助小卡片要求每個學生把食物名稱記錄在卡片上,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將卡片在桌上擺放,有相同的放在一起,並統計出本組在一天中一共吃了多少中食物,哪種吃的最多,哪種最少。一一填在食物統計表上,有相同的只填一次即可,然後在班內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改變了本堂課原本談話、交流的主要形式,讓學生動起來,並且隨著學生學生思維的發展,小卡片讓學生感到有趣和有效,小組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學生思維被啟用。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有趣的活動更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因此在科學課堂上教師就有必要創設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思維、創造的熱情。當30多分鐘過去後,學生的注意力開始渙散。這個時候,教師設定了一個簡單的遊戲,發給每個學生一張食物卡片,讓學生給食物找位置。通過遊戲發現學生中仍舊存在的分類疑惑,對個別不能正確找到位置的同學加以指導、糾正。孩子們在歡笑中得到提升,在快樂得到發展。

  3、以學定教,判斷生成點價值,在思辨中發展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及時對學生學習探究後形成的“生成點”進行價值判斷,抓取那些能為教學目標服務,特別是能為突破教學重點有重要作用的“生成點”,通過與學生對話、溝通,瞭解學生在想什麼?是怎樣想的?並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預設,讓課堂從兒童的實際出發,迴歸兒童的本真。

  食物分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分類要求不是很高,分類標準也不統一。只要是他們組討論統一的方法即可嘗試進行分類,實踐證明,學生的分類方法很多,有的按主食、副食分,有的按素類、肉類分,還有的按麵食類、蔬菜類、零食類進行分……方法很多,在交流時,發現問題及時更正,引導學生認識分類存在的問題,進而調整分類方法,使分類更趨科學。

  綜上所述,本課的設計與教學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實際,力求通過親歷一天的食物的探究,不但知道一些食物有關的淺顯知識,更使學生習得一種探究的方法,分類的方法。正因為本課的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目標導引下,面向全體學生重組教材和探究活動開展教學,教學中教師也及時抓住有價值的生成點展開,使得本課呈現了活動參與率高、探究興致高,教學效率高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