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年應該怎樣學最有效

  高三是高考最重要的一年,那麼在這一年裡應該怎麼學習才有效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三學習方法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三學習方法的建議

  一:要適應老師的指導方法和特點。

  我高中三年的數學老師有些微胖,小眼睛,平頭,一臉的笑容。從他走路的姿勢你便能體會到他的修養。他幽默風趣。有一個缺點就是上課說話聲音小,語速超快。剛進高一時,我比較靦腆,選了最後一排的位子。

  由於聽不到老師上課,高一上學期的數學課幾乎是睡過去的。我們向他提了很多次建議,他都說:“老習慣,改不過來了,大家適應一下。”上課睡覺的直接後果就是:我高一的數學沒上過90分。幾乎每次都是班上倒數。後來慢慢醒悟了,上數學課不想其他的。

  奇了怪了,老師說話聲很清楚嘛!這一認真起來,效果也出來了,數學直飆到120分。不過由於高一上沒抓緊,這個過程太痛苦了。在此提醒新高一的學弟學妹,一定要抓緊剛開始的階段,這能為後續學習提起信心!

  高一時一定要儘快適應老師教學方法,比如:講話方式,板書等。高二高三的學生也不要急,不到高考那天,什麼努力都會有回報。

  二:抓好一輪複習,主要以知識點歸納與做題鞏固為主。

  一輪複習是高考備考的基礎和關鍵,是對高中知識的總結與加深。一輪複習後成績變動會很大。認真的同學能提升大概50到100分不止。比如我一輪複習前一般是550分左右。之後一般是630分左右。但是一輪複習中不認真而從此一蹶不振的例子也很多。一輪複習大概持續八九個月。大概從2013年6月1日開始一輪複習,到2013的2月底才結束。這是場持久戰。只有堅持到最後才會獲得最後的成功。下面談談一輪複習中注意的問題。

  1.備好一套以題目為主的資料。***我當時用的高考題庫,大家可以參考下,不過有些厚,要有心理準備喲***

  買的資料要是分專題的,這樣好跟上老師的節奏。因為老師一般是分專題複習。當老師複習完一章後,一定要及時處理相應資料上的題目。不能拖!這點家長可以監督哦。主要靠同學自己的自覺性啦。***我當時就沒家長監督,爸媽都在外地打工*** 2.備好筆記本。

  筆記本不要太厚。250頁的就行了。我的筆記本就生物做完了,其他的都有剩餘。當你做完一章的題目後要把自己做錯的在回顧一遍,如果還是有猶豫的,就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注意:貼的題目不要註明詳解,這樣太費時,而且效果不好。只需在其他頁註上答案就行,下次翻看筆記時,再做一次這個題,對下答案就行。*** 3.不懂就問,不要拖欠。

  我高三時是最頻繁出入老師辦公室的學生之一。主要是詢問一些沒弄懂的習題,主要是用自習時間去。***注意:對於做題時沒弄懂的,要做上記號,之後再問老師或同學。題目不要累積!***

  4.不要怕犧牲休息時間,一分汗水一分收穫。

  人生能有幾回搏啊。雖然剛開始時,你的課餘十分鐘只能解一個題,或者一個題都沒想出來。沒關係!只要有投入,就會有收穫!高考時很公平的。

  5.注重知識滲透。通常我們說快步走,常回頭,就是說要經常複習鞏固,把知識點象滾雪球一樣滾到一起,讓知識相互滲透進去。

  三:二輪複習注重知識的系統化與專題訓練

  二輪複習一般以專題的形式進行,主要是將備考重點內容劃分為若干典型專題,通過它將所學內容系統化、強化,這裡要關注一輪複習時筆記中的重難點內容,通過二輪重點突破。

  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但是高考命題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查往往跨度大、涉及面廣,所以二輪複習在強化重點知識的同時,要尋找線索,搞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絡,梳清條理;以重要概念或規律為線索,串聯相關內容,形成思維圖線。縱向貫通,橫向聯絡,勾勒出知識結構網路,把學科知識和綜合能力結合起來,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從高考試題來看,80%以上的題目都是圍繞主幹知識來考查的!要把瑣碎的知識串成線,織成網,連成片!

  密切關注二輪複習中高三生都可能犯的幾種心態 首先,“不顧一切地著急”的心態。

  其實可以理解,今天離高考僅剩85天,而且是一天少於一天,考生越來越急了。這本沒有什麼錯,但如果能暫時停下來,靜一靜,問問自己:我急什麼?我急出來了什麼?我這是為什麼急啊?突然發現,不知道急了什麼!也確實是沒急出什麼,相反,竟讓自己有些無所適從!!!須知,急是正常的,但盲目地急則是不僅無益反而有害的。這時,要靜下心來,理清自己的心緒,有序地投入到複習備考中去。 其次,“提高能力就得大量做題”的心態。

  可以說,自高考恢復以來這種做法早已成了所有考生根深蒂固的認識。可我們得與時俱進啊!現在的題目生活化程度高,而生活又是變化十分迅猛的,不去冷靜思考而單純靠大量做題那隻不過是一種“碰”的賭徒心理。這是其一。

  大量做題的目的還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做題查詢漏洞。這很好啊。可不少同學就是習慣於只查詢漏洞而不及時補漏洞,我問:這有什麼用呢?說白了,除了熟熟手外,那就是打發或者叫浪費時間!這是其二。

  無需多言,想一想,什麼叫能力?我曾經這樣給“能力”下過定義:所謂能力,就是運用所學知識合理、有序、有效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性表現。那麼,知識不清楚,題目審不清,實際問題不明白,目的不明確,做再多的題又能怎麼樣呢?還是要有必須的觀察與思考,要有必要的查漏與補缺,要有必不可少的歸納與整理! 再次,“老師總在炒現飯不如自己幹”的心態。

  到了二輪複習,老師講的也越來越少了,但並不意味著不講;高考的內容總體來說就那麼多,老師不可能時時講新東西;人總是要遺忘的,同學們總有重複犯的錯誤,老師不可能不重複;大凡重複的東西十有八九都是十分重要的„„也許這樣說過之後,聰明的同學早就領悟了我所謂“應學會緊跟老師,且是有深度有智慧的跟”的意圖。

  實踐表明,越是成績好的同學越是會學習的同學越是重視聽講,只是那些同學聽講時善於聯絡聯想善於比較歸納罷了。

  第四,“題目一般不會太容易”的懷疑心態。

  很多考生誤以為,高考衝刺階段,考試也好訓練也罷不會有很容易的題,所以,自選訓練題盲目求難,不僅浪費了時間,損傷了心理,還忽視了基礎;集體訓練或考試時,難題錯得少,容易題丟分丟得似乎莫名其妙!開頭我所說的那幾個同學丟掉了兩個送分題就屬於這種型別,因為本就有同學跟我座談時就感到驚訝:“這麼大型的考試,怎麼會有這麼一眼就看穿的題目呢?”哦,他還不知道,考試題本就有易、中、難等不同層級的題目;他也不知道,這次考試是面向全體的,不是專為優生準備的„„

  因此,不能隨意懷疑題目本身,更應該專注於解題過程,只要符合知識本原,只要滿足題目要求,只要方法運用得當,就應該心平氣和地接受某個答案。 最後,“老題不會考,重視資訊題才關鍵”的心態。

  現在是各地“金考卷”“資訊卷”“衝刺卷”“預測卷”“押題卷”“模擬卷”“絕密卷”等等滿天飛的時候,得承認這些資料卷確有其一定的價值,可也讓很多不明就裡的考生欣喜若狂,於是,大量購買,縱身題海,有的甚至是最終葬身題海還不自知。高考備考之題海戰術的悲劇啊!殊不知,每個學科高考就那麼十幾一二十道題,其可能的題型也就是三五十、七八十種,細心的同學和老師早已瞭然於心,重要的的是挖掘清其中的一些細微的變化、可能的誤區等。

  當然,人的心理是複雜的,考生也莫不如此。這裡,我只想再三再四的提醒廣大考生,備考要取得高效,一個穩定、冷靜、大氣、科學的心態是十分重要的。 四、三輪著重題型訓練、模擬訓練和查漏不缺。

  高三各科最強複習技巧

  語文

  隨時蒐集作文素材

  從語文學科的特性來說,積累的途徑雖然多種多樣,但最原始首選的方法還是讀、背、默。也許並不新鮮但極為有效,這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總結出的智慧精華。因為多讀方能形成語感;多背才能積少成多;多默就能長久不忘。

  關鍵在於久而久之,由量變到質變,然後還可以推陳出新,逐漸就達到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

  語文要靠一點點積累,下猛功肯定沒用,高三每天跟著老師複習節奏進行,紮實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留心看過的報紙、雜誌、身邊的事情,隨時去搜集作文素材。複習時主要針對高考題型進行重點複習,如果基礎題拿分比較高,作文拿個中等偏上的分數,整體分數就很高了。

  另外,目前不少學生都熱衷於口頭表達而疏於書面表達,可高考以及各種應試目前仍停留在筆試即書面表達的層面。即便有些學生已經意識到書面表達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是更重視思路而不在意縝密表達。其結果是每次考試整張試卷東扣一分,西丟兩分,成績很難有明顯的提高。正確的書面表達應做到:細緻、周密,重點突出而言簡意賅。

  數學

  平常訓練不要用技巧

  一份試卷的難易程度往往呈現“低起點、緩坡度、翹尾巴”的局面。比如選擇題和填空題,一般而言,前面1—10題的難度是慢慢上升的,第10題一般而言難度較大,但第11題不一定就比第10題難。建議考生不要在難度較大的題上糾纏。

  高考數學滿分150分,假設最難的兩道題沒做,但簡單的、會做的題目都答對了,成績上130分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應該先保證會做的都做對,其他難一點的題可以再拼一拼。在平時訓練不要用一些方法、技巧類的東西,有些同學為了速度,會用一些考試技巧,比如選擇題用排除法去做,其實這樣不對,因為這道選擇題有可能在其他試卷中以其他形式出現,所以應該把每道選擇題也當作大題來做,把一步步的原理弄清楚。

  另外,平時要養成好的書寫習慣,因為答數學大題時必須要把步驟寫得很清晰,才能拿到各步驟的分數。

  許多考生注重練而不注重看,這是一個誤區。小鹿認為,數學複習,做題練習固然重要,但切忌只練不看,紮紮實實地看教材,教材上的概念要讀幾遍,該背的一定要背。

  英語

  以課內學習為基礎課外為拓展

  英語試題分很多塊題型,要抓住自己的弱項有針對性地去補救。比如某個同學不擅長閱讀或者完形填空,在老師整體複習時就要重點學習,也可以自己買該型別的題目做。英語學習中如果發現自己哪裡有漏洞,要主動去補上,不要太機械地跟著老師走。另外,背單詞也很重要。

  很多人覺得看英文小說很難,有畏難心理,但就知道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英語比較好的同學有可能覺得老師留的作業太簡單,就跳過去搞課外的內容,這樣也不好。英語學習可以以課內為基礎,以課外為拓展。

  總體來說,複習中,首先應按照老師的節奏、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課堂時間、提高聽課的效率。對平時老師佈置的作業要及時、認真完成,不浮躁。

  建議考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運用練習。通過結合高考考點進行鍼對性訓練,在很短的時間內複習完所有的語言知識,提高複習效率。另外,學習資料一定要精,太多的話只會降低效率,影響複習效果。

  文綜

  把知識點串聯在一起

  文科是有很多知識點,但知識點之間是相互聯絡的,而這種聯絡是很多樣的,可以根據專題,也可以根據邏輯有意識地把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把知識系統化,這點對於學習歷史和政治是非常有用的。地理學習要習慣看圖,每天抽出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熟悉地圖。

  對文科生來說,一定不能死背,要理解知識點背後深刻的含義,把它們融匯在一起。要學會自己去歸納總結,根據當年的熱點來輻射全書的知識點,比如今年高考教育是熱點,看書中每一章節哪些東西涉及到教育,自己把它歸納整理出來,如果考試考到教育,就可以很快檢索出知識點了。

  對於做題,要做有質量的題目,不要陷於題海戰術,那樣會很低效。另外,很多同學都知道要整理錯題,更重要的是整理出來後要去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這種錯誤一定要總結出來,不是說會了某一道題目就可以了,要反覆挖掘、舉一反三,找出自己的思維誤區所在,把題目吃透。

  理綜

  不應該盲目地去多做題

  理綜學習中,物理和數學更接近一些,生物和化學的學習有點介於文理科之間的感覺。有人覺得學理科一點都不用背,但像生物、化學這兩科,很多東西是死的。有些東西只要花工夫記了,高分肯定可以拿到。

  還有很多同學做理科題有一個誤區,知道自己哪裡比較差就特意去做很多題。其實要想提高比較弱的專案,採取的方法不應該是盲目做很多題,而是要把一些沒有想清楚的原理想明白,因為沒搞清楚,即使這道題做對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對,這樣很容易打擊自信,而且沒什麼實質性的提高。花時間想清楚原理,比做十幾道甚至幾十道題目更有用。

  另外,要重視錯題本,到了考試複習時翻翻錯題本或者把錯題當成新題再做一遍都很有好處。

  高三英語複習的四大建議

  一、鞏固基礎,不丟掉該得到的每一分

  知識的鞏固是考試取得好成績的基本保障。通過六年的學習,同學們應該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句法知識以及語法知識,但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從平時練習及一模試卷分析可見有相當數量的同學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熟練,還沒有達到能夠靈活運用的程度,因此在考試中分不清考點與干擾項,丟掉了本來應該得到的分。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在高考中出現,在複習中,應就基礎知識部分的複習加大力度:結合教材,反覆複習考綱中要求掌握的詞彙、句法結構、語法要點。複習手段不應只是“觀其形”,而應該是“眼看、心想、口誦、手寫”,力求“眼前一棵樹,心中一片林”。

  如在複習as一詞時,應該想到:作介詞時,它與like的區別;它作連詞引導時間狀語從句時的基本用法以及與when,while等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有什麼區別?它作連詞引導原因狀語從句時的基本用法,以及與since,nowthat,because等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有什麼區別?

  它作連詞引導讓步狀語從句時的基本用法,以及與though,although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有什麼區別?

  它作連詞引導方式狀語從句時有哪些基本用法?

  它作關係代詞時能引導哪些從句?

  它引導限定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分別有哪些條件?

  在每想到一個問題之時,同時如能用例句進行復習和鞏固,埋藏在腦海深處的諸多知識將能得到啟用,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二、定時練習,提高高考應試的技巧

  針對高考題型,定時練習是提高高考應試能力和技巧的必要環節。如能每天定時完成一定量的分項練習,如語法、完型或閱讀,不但能通過熟悉題型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做題效率,同時還能更加準確、高效地捕捉考點,從而減輕壓力,達到考試時的正常發揮。

  建議時間:聽力20分鐘,英語知識運用***包括單項填空和完型填空***25分鐘,閱讀理解35分鐘,寫作***包括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40分鐘。當然,在考試時,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某一項的用時,但在練習時,希望學生嚴格按照這個建議時間,以達到練習的目的。

  三、查漏補缺,達到基礎知識的系統化認真閱讀考綱,核對自己基礎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如發現有遺漏現象務必及時補救。藉助詞彙複習以及詞和片語的用法,通過聯想串聯語法考點也是達到基礎知識系統化的手段之一。

  四、找準癥結,攻克難關,提高語言層次

  ***一***詞彙關:考生在做題時總是感覺詞彙障礙困擾著他們,這些詞彙有的根本不認識,有的是舊詞新意,有的是詞根派生,有的是詞性轉換。由於缺乏一定的詞彙猜測能力,從而影響了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那麼,中學生應怎樣突破詞彙關呢? 小編認為:

  1.熟練掌握教材中出現過的所有基本詞彙。如遇陌生詞彙盡力查詢是否有熟悉的詞根在裡面,再結合語境推測詞意。

  2.在平時的閱讀中滾雪球式地積累詞彙。克服只重答題不重詞彙積累的毛病。

  3.在老師的幫助下集中學習《考試大綱》所列詞彙,擴大詞彙量。隨著高中英語新教材的使用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高考英語詞彙量會大大增加。儘早掌握考綱中規定的2000個左右的單詞,及相關的片語和對應的合成、轉化、派生詞等等。

  4.在處理詞彙表時,首先進行過濾,找出陌生詞和重點詞,然後反覆記憶。對重點詞彙和短語,要多造句,在用中記,在語境中記。同學之間相互合作考詞彙也是好方法。

  ***二***語法關:不少學生抱怨說,自己的語法規則背得不少,語法專項題也沒少做,但總是在做單項填空時過不了一個坎。綜觀近年來高考單項填空考試,我們不難發現其特點是把普通語言知識放在豐富多變的題幹中來考查,因此考生應在後期的複習中注意以下幾點:

  1.重點訓練那些有具體的上下文、語境豐富、靈活性強的題目,切忌死摳語法條款。

  2.要培養自己對題乾的分析能力,善於弄清題意,明辨語境。

  3.善於總結歸納平時練習中常考語法考點的出題趨勢。

1.高三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

2.高三怎麼提高學習效率

3.高三學生制定的學習計劃時間表

4.高三學生快速提高成績的方法與技巧

5.高三學習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