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綜合二的複習方法建議

  註冊會計師綜合階段考試與考業階段考試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單究綜合二***下午卷***而言,其中重要的不同點有兩個,一是綜合階段更重知其所以然,而專業階段更知其然。

  很多考生考前看往年真題的時候,會感到考的似乎並不難,可是真進考場的時候,發現考題卻並不容易答,分數也不容易得。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考點多且散等原因之外,根本原因就在於“複習是按專業複習的,考試卻是按業務考的”,備考方式與考試方式出現錯位,自然面對考題時會發懵。

  好在綜合二出題有其出題的規律,出題的難度也會相應降低。掌握這些規律,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複習方法,我個人對考生綜合二的複習方法建議是“按專業看,按業務想、按案例練”,具體如下:

  一是“按專業看”

  就是看書按專業看。由於目前中注協還沒有出針對綜合階段的輔導教材,沒有按其出題的規律給出相應的輔導教材,所給的考試大綱也還是圍繞專業的,我們看書還是得按專業來看。但是在看的時候,側重點應放在與業務實際關聯度大的地方。譬如“企業價值評估現金流折現模型”,2011年的考題是“指出運用現金流折現模型評估福星證券的企業價值時,在基本模型選用,兩階段模型分析、時間序列、資本成本的確定等四個方面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在專業階段學習中,這些主要因素可能都會成為“假設條件”,出個題讓你算,而到綜合階段,等於需要自己來確定這些“假設條件”了,因為在實務中,沒有人給你把假設條件都擺好讓你算,得自己選擇。按專業看書時,就要多注意書上那些“知其所以然”等細節。

  二是“按業務想”

  按業務想,就是自己儘可能想象業務是怎麼做的,然後把所學的知識串起來。譬如戰略中學到了“併購”,可以這樣想:什麼是併購?併購有什麼型別?為什麼要併購,而不新建?併購物件怎麼選擇?併購物件價值如何評估?有哪些評估方法?為什麼是現金折現法,而不是相對價值評估?***或者相反***現金流折現法在應用時的主要因素如何確定?實務中經常用哪一個方法?併購的錢從哪裡來?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為什麼?股權融資有哪些方式?法律上有什麼規定條件?併購盡職調查....併購失敗了,原因是什麼?這樣一路想下去,知識就慢慢串起來。事實上,如果你看歷年的考題,會發現大致也是這樣出題的。當然我在課堂上會詳細歸納出這些規律,如歷年考試的案例故事不外乎就是公司介紹後,制定戰略了,然後融資有錢了,然後併購了,然後失敗了等等,然後針對規律串講,不過要是你自己在複習中能夠多“按業務想”,形成自己的知識鏈,這樣聽講效果會更好。

  三是“按案例練”

  原因很簡單,考試就是按案例考的。大家都是過了專業階段的,到了綜合階段,看書迫不得已還得按專業來看,但做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做案例。如果確實有些知識點不清晰,可以適當地做兩道專業階段的題練練,但僅此而已。按案例練,可以是大案例,也可以是小案例,還可以是身邊的案例。大案例、小案例有書,有些上課時會精講。身邊的案例卻是需自己時時留意,譬如經常上一下如金融界、證券之星、巨潮資訊網之類的網站,看一些實際釋出的公告,然後自己給自己出題,想想、練練。譬如一家企業要增發了,你看著公告就可以問自己為什麼要增發?增發的條件是什麼?一家企業號稱要加大投資,建新廠了,你也可以想想新廠的投資專案如何評價,或者為什麼不併購或新建等等。事實上,如果用業務的眼光看新聞,身邊全是案例了,譬如,四大銀行封殺“餘額寶”等網際網路寶寶,你可以問自己:“為什麼要封殺”?趁機可以把波特五力中的進入障礙複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