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級科學推和拉教案

  推和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能預測物體受到推和拉時會發生什麼變化。

  2、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實驗體驗、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願意按照製作方法說明製作紙蝙蝠。

  科學知識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物體受到推和拉之後發生的變化。

  2、能夠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種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結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標:能夠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推和拉”

  教具準備:

  1、每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紙1張,彩筆、剪刀等***。

  2、沙包或紙團、手球、木塊等,粉筆、小鏟、木棍、紙盒、記分表等。

  教學過程:

  一、引言:同學們好!我們今天開第四單元“力與運動”。它是我們這本書的重中之重。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推和拉”,從中感受到力的作用。進一步來研究力與運動的關係。首先請大家看圖“推和拉”。

  師:找一找,圖中哪裡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體會怎樣呢?

  生:拉動繩紅旗升起來了;拉到線風箏飛上了天空;拉動玩具鳥身上的吊線,鳥會抬爪走路。

  生:推開籬笆門;割草機割草;用腳蹬自行車都是在用力推。

  ***讓學生分組討論後,提問小組代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通過交流你們發現了什麼?誰能用概括前面幾種事情的一個詞的填空*** ***推*** ***;*** ***拉*** ***

  生:***手***拉***風箏***;***手***推***門***

  師:你們前面說的手、風箏、腳、車子等都可用一個詞來形容,***學生可以發言說一下***然後老師更正為“物體”。同學們你們發現無論推或拉都需要幾個物體之間發生?

  生:至少兩個。

  師:說明無論推或拉都是物體對物體施加了力。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體移開或移動的力,拉是強行將物體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同學們你們還發現了什麼?物體對物體施加了力後,物體有變化嗎?從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體變動的方向相同嗎?

  生:力的作用是使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力有大小、方向,必須在兩個物體間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師可以引導,讓學生通過發現來根據出上面的物理常識***

  二、感受推和拉

  師:為了更進一步瞭解推和拉,我們做下面的一個遊戲。

  活動目標:

  1、能與同學合作用身體的運動感受推和拉是兩個不同的力。

  2、願意參加推和拉的活動。

  3、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實驗體驗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4、能舉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實施過程:

  師:***1***三人一組,兩人活動,另一人裁判,交替進行。

  ***2***活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推手掌雙方要站在相距100釐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間位置;拉手臂雙方逆向側面站好,手掌相握。在準備過程中,不允許用力推或拉對方。

  ***3***裁判員下達命令後,雙方用力推或拉,力爭戰勝對方。

  師:通過活動,讓學生們討論,並讓大家說出自己的感受。

  生:兩個同學同時推,力氣大的一方會將力氣小的一方推出界線,要想贏,就要增大腳與地面的摩擦力,發現力有大小。

  生:用力推時,必須對正方向,方向偏了,也會輸,發現了力有方向。

  師:同一規則再做拉手臂遊戲。

  ***同理感受拉的作用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遊戲,可給獲勝方一個“小獎品”來調動同學的積極性。

  師:還可以讓學生做掰手腕等遊戲。

  師:活動結束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交流,引導學生討論在遊戲中手臂有什麼感受?要戰勝對方應該怎麼做?生活中還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比一比誰列舉的例子多。

  生: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結果是不同的。推和拉會使物體移動位置或變形,推和拉是一種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體移動的位置遠近也同。

  生:開啟抽屜需要向外拉;關上抽屜需要向裡推;拉開冰箱門;拉燈;拉窗簾;拉落水兒童;馬拉車;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賽;推鉛球;引體向上;按圖釘;拔釘子等。

  評:改變統一按教師的的意願統一做同一實驗的作法,讓學生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案進行實驗,包括研究材料的選擇,研究途徑、方法、手段的選擇等,使學生的主體探究得以有效的進行,是實實在在的尊重學生,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

  三、通過上面的遊戲,我們認識了推和拉,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紙蝙蝠,用推和拉讓它飛起來。

  活動目標:

  1、能照圖製作紙蝙蝠。

  2、能夠讓紙蝙蝠動起來,從中體會推和拉的作用。

  3、能描述製作紙蝙蝠的重要過程。

  實驗過程:

  1、***1***拿出你們的學具,將一張正方形紙形折成一個三角形。

  ***2***將這個三角形再對摺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層紙的一邊剪一個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動它的兩隻“耳朵”,並在下面畫出“眼睛”。

  ***5***將每一側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2、大家可以用彩筆把自己的蝙蝠裝扮的漂亮一點。製作完後,讓學生一隻手捏住紙蝙蝠的身體,另一隻手推或拉它的翅膀,觀察有什麼現象,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體會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力所帶來的不同結果,並用圖或文字把觀察的現象記錄下來。

  3、組織學生分組展示自己的紙蝙蝠,並把推或拉觀察到的現象與同學交流。

  評價建議:1、用下面的評價表進行個人評價。

  學生姓名:__________ 活動:紙蝙蝠

  評價專案:

  1、我能按示意圖製作的蝙蝠。

  2、我做的紙蝙蝠造型美觀。

  3、我用手推或拉蝙蝠的翅膀,發現它的耳朵跟著張或合。

  小結:通過這麼多的推和拉的例項,你對推和拉有了新的認識了嗎?在你以後的生活中用到推和拉時,你是否會更好地利用這兩種力來實現你的目標,你能用推和拉制作其它工藝品嗎?

  冀教版四年級科學推和拉教學反思

  教學四年級上冊《推和拉》一課,為了避免以前“機械地使用教材,照本宣科”,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好,開啟學生的思維,我是這樣設計這一課的。

  1.以紙蝙蝠匯入,通過學生的動手製作,在“讓小蝙蝠動起來”的活動中,引發學生對“推和拉”的研究興趣。

  匯入新課時,我用飛動的紙蝙蝠的可愛形象,激發學生的製作興趣,然後啟發學生看圖學習,探究出製作方法,再通過“讓小蝙蝠動起來”的體驗,使學生認識推和拉,激發他們濃濃的研究興趣。

  2.運用發散思維,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推和拉的現象,理解推和拉可以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圖片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現象以及推和拉後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然後教師啟發學生髮散思維尋找生活中推和拉的現象,理解推和拉後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用不同的方法感受推和拉。

  先讓學生進行教材中“推手掌”和“拉手臂”的運動,然後,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感受推和拉.在充分動手活動後,讓學生交流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和感受,發現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最後再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推和拉的不同。

  通過這次設計,我深刻理解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理念,更深刻認識到教學過程不是執行教案的過程,而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只有用教材進行創造,才能使我們的科學課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