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吃苦耐勞方法

  現代社會是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好的教育,能夠有美好的前景。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吃苦耐勞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吃苦耐勞方式

  一、重視吃苦耐勞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孩子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動作用的。協同活動的過程,即興趣、注意、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綜合地構成孩子學習的求知慾、積極性、主動性和傾向性,不難看見,不少孩子低年級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到了高年級,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奧,難度增大,孩子漸漸不能適應,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少事實證明:非智力因素對學習過程是否高質高效地順利進行,對個體的多方面發展乃至個人成就,都有直接正相關,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兒童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他們將進入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這就需要具備良好非智力因素的人,特別是吃苦耐勞、勇於拼搏、頑強不息的精神,它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素質,也是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我們一定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給予孩子正確的導向,才能使之健康成長。

  二、全方位,多渠道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吃苦耐勞品質要從小培養,培養不單純是家庭或學校某方面的義務,它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從而達到一致性的教育效果。孩子吃苦耐勞品質的培養具體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從生活入手,教給基本技能。

  生活貫穿人的整個成長過程,也伴隨整個人生。孩子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是生存的基本能力,也是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品質的前提條件。我們應從孩子的生活入手,教給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使之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優秀品質。

  ***二***讓孩子做他喜歡做和能做的事,儘量不要包辦,不願意做而該她做的,也要讓孩子去做。遇到困難要鼓勵她,這方面我們至少有些做得不太好,孩子以前一直在學跳舞,但後來她就是因為覺得太苦,不願再跳,我們也沒有在堅持,就放棄了,現在想來還是太過遷就孩子。

  ***三***從環境入手,提供練習機會。

  孩子的良好品質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我們應充分發揮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這些事包括自我服務,也包括為他人服務,如搬椅子、送報紙、倒垃圾、抹桌椅等。

  ***四***要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方面要和他們慢慢溝通交流。我覺得這是我們主要要注意的方面,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可能沒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假期時間大部分時間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這得讓我們的長輩不能什麼都給孩子代勞。

  ***五*** 家長要主動和孩子一起吃苦。比如參加體育運動,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爬山,家長得參與進來,做孩子的表率。

  ***六***在集體的幫助下克服困難。這就要培養孩子的團隊意識,團隊的力量更容易讓孩子克服困難。

  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方法

  1、孩子要自立

  心理上要獨立,首先,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了基礎。日本的孩子從小家長就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2、設定生活挫折和障礙

  生活中,設定一些挫折,讓孩子去面對。可以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賣報紙;農村生活體驗;夏令營;與農村孩子交朋友等形式的活動等。家長可以付費的形式來要孩子完成家務等,西方的孩子在十歲後就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鍛鍊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

  3、家長主動與孩子吃苦

  由於現在的家長忙,與孩子的溝通少,造成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越來越大,如何去彌補這個缺陷,那只有靠家長多與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長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