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學習心得體會總結範文

  總之,在大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做到了願學、會學、樂學,才能真正實現主動學習,在此分享心得體會總結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進一步瞭解到教師職業的神聖,同時也感責任的重大。我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還進一步提高了業務素質,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階段學習的心得:教師要具有無限的愛生之心|||

  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能全部奧祕就在於熱愛每個學生。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職業學校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於抽掉了教學的靈魂。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啟用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對待學生要溫和、微笑、多讚揚

  微笑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熱忱、關心和愛護,是愛的一種表現。實踐也證明,教師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應,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說,凡是教師寄予希望的學生,感愛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他們就常常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和對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師冷淡或厭惡的學生,則勢必走向反面。要以情動心,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俗話說:情通才能理達,情不通則理不達。如果教師不講情,就會把課講得乾乾巴巴,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的心靈像一架多絃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如果教師能用真情撥動這根弦,使它在學生心中產生共鳴,教學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講實話、真話、要理論聯絡實際,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親切,不知不覺地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受到生動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為了學生,我認為要做好學生的服務,主要是幫助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必須轉變學習觀念,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開放教育以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為主,採用現代資訊科技和教育手段為學生提供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和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學習支援服務。只有圍繞以學為中心,才會千方百計尋找資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務,把搞好對學生服務變為我們的自覺行動,並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較好的滿足。對學生的支援服務不只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門課程、某一個時期,而是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縱橫交錯的支援服務體系。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在今後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不斷落實,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愛中實施教育,把一切為了學生。

  篇2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願學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最佳氛圍。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關注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發言大膽發表不同見解,努力開創課堂教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新局面。一堂成功的課,應從匯入新課起,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內在求知慾望。另外,準確適當的提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從而啟用學生探究新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指導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

  學習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好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中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型別的不同,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對於學習的主觀意識比較強,屬於班級中的優秀群體。我們主要關心他們學習熱情的永續性,著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我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上面可以記自己在預習中碰到的疑問,課堂上的典型例題、解法,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及剖析。記筆記時不要把本子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課後反思、整理,這樣既可提高聽課效率,又有利於課後有針對性的複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學習態度比較被動,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他們的的內心喜好,經常走近他們、走進他們,要在培養他們的積極心態和學習興趣上花功夫,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化被動為主動。平時除了指導他們怎樣預習、複習、怎樣寫考後反思外,課上還要鼓勵他們勤思考、勤動手、勤發言。課後,教師要融入這些學生中,既輔導知識又輔導學法,解決學生個性化的問題,幫助每一個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真正地會學習。

  三、留足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樂學

  課堂的開放,是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下的開放。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特別注意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過動手操作理的內容,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即使學生的動手能力不盡人意,但只要他參與了,就是表現自己了,他就會多一份興趣,多一點自信。當學生們因為某個問題發生爭論時,教師可以先不急於表態,而是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自圓其說,這樣不但給學生提供了傾聽別人發言的機會,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而且使學生在爭論、互評、自由發表觀點中展示了自我,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學習過程變成為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

  總之,學習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既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又要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做到了願學、會學、樂學,才能真正實現主動學習。

  篇3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應進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探索。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實際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下面我把自主教育學習所學結合我在教學中積累的點滴談談體會,總結如下幾點:

  一、給學生創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

  學生在不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的,不愉快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厭學到心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找到自己,激發興趣,自主地學習。例如:上課開始,創設一種輕鬆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雖然一節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始終處於自覺積極的狀態之中,來進行合作條件,自主學習。

  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會學習。

  首先,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會學習的現象,表現在:家長或老師督促學習,管著學習,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會學。用啟發式點撥式的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展他們的個性。

  其次,要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如:充分利用長春版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學生興趣。像:識字中的字理演變圖,小幽默,小兒歌都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興趣通過動感聲像,美麗的圖片等吸引學生,還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獎勵法等,而對於那些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課堂的學生,我則是多和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學患”,把學習以外的事交給他們去做,像:取送作業本,讓他們輪流檢查室內外衛生,當一次小組長,來開啟他厭學的心結,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人的許多習慣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壞習慣***,而教師要調查學生的表現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培養,持續穩定地發展,因此,課堂上我嚴格培養,幫助,指導養成這種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才會見到成效。

  六、加強反思評價,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成分越來越多,這就要重視反思,及時評價找出自己該做什麼?什麼該自己做,養成反思習慣。逐步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提問,自我探索,自我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