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何才能快樂的學習

  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快樂學習才會學得最好。如何才能快樂學習呢?下面小編分享了的方法,供你參考。

  如何才能快樂的學習

  只有學生想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如何使學生想學習,只有學生認為學習是快樂的才能想學。如何使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呢?我們《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組,通過兩年的行動研究,摸索出以下方法願和同行共商榷。

  一、當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時 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請你說實話,你們為什麼要上學?”這是我每接一個新班第一次和學生見面時必問的一個句話。作為低年級的學生回答“是爸爸媽媽要我來上學的”,我並不感到吃驚,因為孩子小不明白上學的目的並不奇怪。但,當我問高年級的學生“實話實說,假如你們的家長不想讓你到學校裡來學習,自己真正想來學校學習的同學請舉手。”每次詢問***接新班時***,舉手的同學總是不超過十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家長學的,是為老師學的,所以這些學生今天為了應付家長學,明天為了應付老師學,過兩天為了對付考試學,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室裡坐著,被老師逼得不得不學。這樣的學習怎麼能取得好成績?所以他認為學習是痛苦的。

  要想使學生想學,取得好成績,必須讓學生明白學習目的,確立明確、高尚的學習目的,樹立崇高的理想。革命家李大釗說過:“青年啊,你們臨開始活動以前,應該定定方向。比如航海遠行的人,必須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標,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目的地的一天。”

  目的不明確的學生,如同沒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隨波逐流,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為了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我給新生上的第一節課就是談“我們為什麼要上學”。我們之所以到學校裡來學習,目的就是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為自己的將來著想。從小處說:為了自己的衣食,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自己能成為自食其力的人,為了升學,為了畢業以後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的家,過上好日子,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父母得到安慰,為父母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為了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自強不息、有所作為的人,我們需要到學校來學習,要努力、刻苦學習;從大處說:為了使社會更公平,祖國更富強,為了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不合理的現象更少,為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一定要努力學習;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為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為了為祖國作貢獻,我們更要到學校學習,而且更要努力學習。自己學不到知識,就談不上自己將來的幸福,更談不上為祖國作貢獻,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我們現在應該刻苦學習。當學生明白現在學習是為自己將來打基礎這個目的時,他就會想學習了,只要已想學哪怕再苦也是快樂的。

  為了學生想學習,我們經常開展談論父母活動,讓低年級同學談父母是如何愛我的,中高年級學生談父母為我做了什麼?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談到父母在外地打工所吃的苦,所受的罪的目的,都是為了我上學,今後上更好的學校,更高的學校,都是為了自己將來著想。為了報答父母,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今後我一定努力學習。

  二、當學生有興趣時 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許多科學家、優秀的學生談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時,都一再強調自己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成功的最好老師。任何人做自己感興趣的,在做的過程中都是快樂的,學習也是這樣,只要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遇到困難,他會沒法克服,當他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時,他會感到快樂。

  學生的學習興趣靠我們教師來培養,我們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都要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如無錫來我校支教的匡明老師,0給一年級學生上體育課,教學生立定跳遠,在一***1***班上課時,他只在地上畫了間隔1米遠兩條白線,自己先示範,然後讓學生去跳,學生不但不想跳,而且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跳不過去。他在給一***2***班上同樣的一節課時,改變了措施,在地上放上一個一米長的墊子,讓學生跳過去,此時學生沒有一個膽怯,都爭先恐後地反覆去跳,結果立定跳遠的成績比一***1***班平均多跳20釐米。一節課下來,學生感到了快樂,學習興趣一點沒減。

  再如,一年級學習10以內數的組成及相應的加減法時,都是讓學生觀察教材插圖,按插圖內容提問,讓學生回答,然後再寫在黑板上教學生讀:幾能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起來是幾,教加減時更是機械,教學生去背,學生學了半個學期仍沒掌握,原因是學生感到這樣的學習枯燥乏味,失去了興趣。記得當時我教一年級時不是這樣教的,只用了一個周的時間學生就掌握了10以內數的組成及相應的加減法。我拋開了教材,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在操場中間畫一個直徑為25米的大圓,再以大圓的的圓心為圓心畫一個直徑為5米的小圓***大圓中套小圓***,讓學生均勻站在大圓的周邊上,每人手中拿一個小皮球,然後分成小組向大圓內的小圓中滾球,看誰能把皮球滾進當中的小圓中去。如5人一組向裡滾,只有3人滾進去,此時,我就在小黑板上寫上數字5,問,有幾個小朋友把皮球滾進去了,學生異口同聲說:“有3個小朋友把皮球滾進去了。”我就在5的下方寫一個3,“有幾位小朋友沒把皮球滾進去?”“有2個小朋友沒把皮球滾進去”,我又寫上一個2字,“5能分成3和幾?”“5能分成3和2。” “5能分成2和幾?”“5能分成2和3。”“3和2,2和3合起來是幾?” “3和2,2和3合起來是5。” “5減3等於幾?”“5減3等於2。”“3個球加上2個球也是3加2,等於幾?”“3加2等於5。”學生一邊回答我一邊把算式板書在小黑板上,這樣反覆玩幾次,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掌握5的組成及相應加減法了。一節課下來,學生能完成5節課的學習內容,而且感到特別快樂。

  三、當學生能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時 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學習的規律、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效果如何,首先都要考慮到學習者,要充分重視學習者的意願、動機、人格的主觀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挖掘其潛力,促進其自我實現。這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組織者和點撥者。

  每天上課,老師講、學生聽,課後教師讓學生做什麼作業,學生就做什麼作業,讓抄幾遍就抄幾遍,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日子久了,容易感覺枯燥、單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厭學現象,在他們認為學習就是苦的,所以不想學。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我從一年級起***小學一至六年級筆者均教過***,就引導學生進入教師的角色,讓他們當小老師。首先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預習,再挑選幾名預習較好的同學幫助他們備課設計寫教案,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如何設計問題,如何佈置作業。對於低年級的同學,不一定讓他上一課,可以讓他執教某個教學環節,如讓他教大家識寫生字,頌讀課文,學生為了能當上小老師,他會努力的去自學,他因為自己當上老師感到自豪,中高年級,可以讓他上完整的一節課。課前備課的同學興趣很濃,講課時儘管有點緊張,但也講得有板有眼,程式不亂。最有趣的是,學生上課,激發了各種型別同學的學習興趣,課堂中爭先恐後的發言,互相提問,爭著解答同伴的問題。初始,由大家推薦本節課的小老師***學生人人準備***,到後來就採取輪流上課,新學期一開始,學生就把每課由誰來上都排完了,連學困生也登上了講臺為全班同學上課,教師在課堂中只有充當小學生了,並和學生一樣有提問和發言的權利。

  從幼兒園到小學***本人曾經在幼兒園執教18年***,我一直注重引導每一位孩子都進入教師的角色,激發了各種不同型別孩子的學習興趣,使每位孩子都感受到學習快樂。尤其自我帶小學高年級的7年中,始終堅持讓每位學生走上講臺,幫助每位學生提前備課。無論每位小老師上課好不好,都容易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講和聽的人的積極性、主動性都增強了。

  作為小學生,他們的好勝心強,誰也不願落後,都想走上講臺為大家上課,所以他們都注重課前的預習,惟恐自己的課上不好,沒有輪到上課的同學,課前也積極預習,挖掘知識點想到課堂中通過自己的提問難倒對方——小老師。這樣每位學生想學會的慾望自然增強。

  有一位班級最差的同學登臺上課文課,他向一箇中等以上的同學提《灰椋鳥》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那個同學一時答不上來,這位後進生一時著急,竟然責備起這位同學:“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是怎麼預習的?”通過扮演教師的角色給同伴上課,每位同學都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成績有明顯的提高,真正達到了快樂學習。

  四、當學生有更高自我期待時 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教師對學生成功的期待是師生共同的強有力的動力。為了學生取得最佳的成績,教師需要為學生設定恰當的目標,併為他們達到目標提供支援和幫助。當然,我們應該承認有差異,但在我們教師的心中不能把有差異的學生視為差生。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你越把他作為差生對待,他的成績就越差,所以我們教師面對所有學生傳達的是“你能行”的態度,要相信每位學生有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信心。研究發現尖子生相比較班上倒數三名的學生,他們在教師那裡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更高的期望。和我們所有人一樣,學生有感覺到自己很重要和自己受重視的願望。作為教師的首先要關注學生的成功,尤其在課堂上,我們的鼓勵和寄予高期望學生是能感受到的。

  新學期的第1節課,我除了給學生講明學習目的外,我還特別強調,我們班沒有一個差生,大家都是聰明的的孩子,只要自己想學、會學都能取得好成績,要相信自己,“我能行,我能成功”,老師更相信每位同學能成功。人腦的潛能如地下的煤礦、油礦,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礦,只是著眼於砍伐地表的柴草,當然會感覺資源貧瘠,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堅信自己大腦深處潛在著巨大的資源,立足往深處開採,那當然會有不盡潛能滾滾來的感覺。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有“我能行,我能成功,我不比別人差”的決心。

  有了決心還不行,自己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奮鬥目標,每時每刻都要向這個目標去奮鬥,你就一定會實現這個目標。所以,新學期的第1次家庭作業,我都以“我在新的學期裡”為題,讓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各學科的學習成績的目標,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使自己跳起來能摘到,不要伸手就能摘到。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實現。你的目標定得越高,你的努力就會越大,但不能定跳起來也不能摘到的目標。第二部分為實現目標的措施,也就是說自己如何去做,才能實現目標。看到每位學生所制定的完成目標措施,真讓人感動,幾乎每位學生都給自己制定了作息時間,課外自學時間沒有一個低於2小時的,真是苦了學生。

  學生能否按自己所說的去做,關鍵在於教師的平時的提醒和指導,要與家長取得聯絡,和家長共同督促學生是否按自己平時所說的去做了,只有這樣,學生平時才能按自己所說的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如我們的袁秀同學,五升六各科學習成績均為班級倒第一,家長來找我讓她留級,我對家長說她不需要留級,只要她自己想學就能學好 。開學的第一天,我指導她制定了學習目標,第二天檢查時發現她制的特別詳細,連每天從什麼時間到什麼時間自學什麼都寫得清清楚楚,各科學習成績不低於80分,雖然不高,但對於她來說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為她原來最好一門學科語文只是61.5分。我問她,你制定這樣的目標能完成嗎?她只向我點了點頭。我說:“真佩服你,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實現你的目標。”從那天起,她便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她所付的努力連我都心疼。一個單元比一個單元好,到了其中考試,她的語文成績竟然考了91.5分,數學考了90分,一下子向上跳了40名。我問她你平時學習苦不苦,她笑容滿面地告訴我:“我從來就沒有感到苦過,我感到非常快樂,我超過了我制定的目標!”此時此刻,班級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掌聲整整持續了三分鐘。從全體同學的目光中,我也感到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