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杜甫的初中作文素材

  只有素材積累豐厚了,在寫作文時,才能做到厚積薄發,針對作文要求,從記憶庫中提取所需的素材,進而寫出精美的篇什。那麼有哪些關於杜甫的作文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杜甫的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杜甫改掉貪玩的習慣

  杜甫小時候很貪玩,連板凳都坐不住,長到五六歲連一首詩都記不住。讓爺爺很生氣。

  在爺爺的嚴厲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貪玩的習慣。發奮苦讀,為了練好詩,他練習的習作裝了整整一麻袋。

  杜甫成名以後曾在詩中表達了他對於詩歌創作的心得。那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二

  杜甫曾經以賣藥維持生計

  杜甫在 35 歲左右時到達當時的京城長安,在那裡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陰謀的打擊,沒有考中,經濟上一無比一天困窘,為了維持生活,他便設法找到了一個副業——賣藥:以送藥的方式,作為接受別人幫助的條件,這內含的苦心也實在難言了。

  杜甫第二次賣藥是在甘肅。公元 759 年,他 48 歲到了秦州***今甘肅天水***,生活更加困難。他的詩中出現採藥、製藥、賣藥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雜詩”二十首中便有“晒藥能無歸,應門亦有兒”之語,可見此時連杜甫的妻子也參加製藥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著各種藥草,同時也和以前在長安一樣,不時派人將藥送到城裡,換取“藥價”。

  詩人最後一次賣藥就顯得更其悽慘。公元 770 年,杜甫 59 歲,窮得連陸上都沒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漁市上擺著藥攤,以維持一家生活。這一年的冬天,這位偉大的詩人便與世長辭了。

  從杜甫賣藥的歷史,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詩人在舊社會裡,命運是多麼悲慘!

  三

  杜甫的漂泊歲月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無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如長安十年,杜甫為謀官曆盡艱辛,受盡屈辱。大到受騙上當被權相耍弄,小到殘杯冷炙,蔬食不飽。杜甫36歲那年,參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試。但這次考試被權相李林甫操縱,竟一個不取,反倒上表祝賀玄宗,稱“野無遺賢”,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攬,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輩。杜甫興沖沖而來,心懸懸而去,受到了無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遠大,但造化弄人,年過而立卻仍無立身之處,經常為了吃飽肚子而四處奔波。754年詩人家居長安城南的少陵,由於長安發生特大的雨災,米價飛漲,詩人在長安無法生活,只好把妻兒遷到長安城北的奉先縣去謀生。而更為可悲的是759年詩人一年就遷移了四次。從洛陽到華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縣出發時在詩中寫道:“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可見詩人奔波之苦。這種奔波,除避安史之亂外,主要就是為生活所迫。

  杜甫當初決定去同谷時,就是因為得到同谷縣令的信,說此地盛產一種薯類,吃飯問題好解決。可杜甫去後情況並不那麼樂觀,他在《同谷七歌》中寫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手腳凍僵的杜甫苦苦尋找的“橡慄”,是一種不好吃的苦栗子,在莊子“齊物論”裡養猴子的“狙公”就拿這個給猴子選擇要“朝三”還是“暮四”。可見詩人的生活是飢寒交迫、狼狽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個多月就只好離開,繼續“流動”了。

  李白與杜甫都經歷過漂泊遷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況更加困難。李白漂泊時,常常是一條光棍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多少,花多少,窮點富點,日子都好對付,何況自己賬戶上還有“五花馬,千金裘”,手裡有錢,心裡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亂以後,到了哪裡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幫。經常甕中無米,灶頭無煙。連餓死孩子的慘劇都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