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勵志名人故事

  小故事大道理,精選,抓住成功人士的點點滴滴,讓我們注意身邊的細節瑣事,幫助您從現在做起,走向成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埃利德·迪呂波是比利時現任首相,他的一生經歷了諸多嘲笑。然而,面對嘲笑,迪呂波既沒有竭力反駁,也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從嘲笑中檢討自我,激勵自己,最終用成功回答了別人的嘲笑。

  1951年,迪呂波出生於比利時南部一個叫做莫蘭維茨的小鎮。父母都是從義大利移民到這裡挖煤的礦工。在姐弟七人中,迪呂波是最小的,也是最不幸的。在他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因車禍去世,這給他的童年蒙上了灰色的陰影。入學第一天,迪呂波因為沒有穿上衣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說他是個“怪人”。他一臉沮喪地跑回家,“可家裡真的只有這一條褲子,沒有上衣啊。”迪呂波向母親哭訴道。母親聽完後,微微一笑:“哦,親愛的,這沒什麼難過的。沒有穿上衣不要緊,但是沒有學到知識那就是一件可怕的事了。你可以在學習上戰勝那些穿上衣的孩子呀!”迪呂波的眼睛亮了起來,他聽了母親的話,再次回到學校裡。很快,迪呂波因為成績優異而讓孩子們對他刮目相看,再也不嘲笑他是一個“怪人”了。

  比利時由南北兩部分組成,北部的弗拉芒人說的是荷蘭語,南部的瓦隆人說的是法語。迪呂波是以法語為母語,同時精通義大利語和英語,但對荷蘭語不太精通。在一次北部的競選演說中,迪呂波用荷蘭語談到實施財政緊縮政策的“緊迫性”時,將“緊迫”說成了“喝酒”,被荷蘭語媒體抓住了把柄。比利時荷語系最有影響的《最新訊息報》諷刺迪呂波說:“他已經準備好擔任首相,但他的荷蘭語還沒準備好。”北部最大的分裂主義政黨新弗拉芒聯盟黨主席德韋弗嘲笑他說:“我們家的奈及利亞清潔工,來比利時只有兩年,荷蘭語要比迪呂波說得好。”這些嘲笑導致迪呂波在北部荷蘭語地區支援率頗低。因為,人們無法信任一個連荷蘭語都說不好的人能夠領導好比利時整個國家。

  面對嘲笑,迪呂波說:“對不起,我的荷蘭語確實說得不好,但是,我相信我一定會說好的!”自此,在每次議會中,迪呂波都會使用荷蘭語,儘管有時候會有語法錯誤,但他的荷蘭語水平越來越高了。近日,荷蘭自由黨對外透露迪呂波在議會中已經不需要使用同聲翻譯,而他的這種執著的精神也漸漸讓北部的弗拉芒人心生敬佩。

  迪呂波就任首相時,比利時的國債佔據了GDP的96%。在歐元區國家中,僅次於希臘和義大利,經濟十分慘淡。法國的《新聞報》首先發難,取笑他說:“比利時人寧願相信童話,也不指望迪呂波能夠解決這個國家的棘手難題。”隨後,多家媒體參與進來,輿論旋渦鋪天蓋地地向著迪呂波捲來。而此時的迪呂波沒有向公眾表達自己執政的信心,而是選擇了沉默。因為,他決定用事實說話。

  在隨後的時間裡,迪呂波大力實施改革措施,發展第三產業和旅遊業,緩解了經濟危機。僅2012年一年,比利時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當年的財政附加值達到2587。11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8。6%,比上年增長了2個百分點。雖然沒有徹底解決比利時的經濟危機,但卻使國內經濟出現了一絲復甦的跡象。就這樣,一句話也沒有說的迪呂波用成功化解了輿論壓力,讓那些嘲笑他的媒體閉了嘴。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別人的嘲笑。面對嘲笑,聲嘶力竭地反駁無用,因嘲笑而意志消沉無用,只有在嘲笑中正視自己,激勵自己,把嘲笑當做動力,用成功回擊嘲笑,這才是最好的答案。譬如,比利時總統迪呂波。

  篇二

  1996年,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在全國熱播。其中第22集有一個皇帝要吃荔浦芋頭的誘人情節:劉羅鍋忙不迭地抱著芋頭啃,體會著百姓美食的快意;侍從用棉線一片片切下送到乾隆皇帝面前……這種美味享受引起了觀眾們的極大興趣,大家都在想這荔浦芋頭怎麼這麼好吃?而當時很多北方人還不知芋頭是什麼東西。就在電視劇播到25集的時候,大連的一位女士就已經跑到荔浦芋頭的產地廣西了。電視劇還沒播完,她就從廣西批發了一車荔浦芋頭趕回了大連。每斤成本不到一塊錢,當時她賣兩塊錢一斤,一會兒就賣完了,一車賺了四萬多塊錢。

  23歲時,母親去世,給她留下了一個只有一平米的水果攤。別人坐等顧客上門,她卻主動尋找顧客。1990年前後,大連的高檔酒店對果盤的需要讓她看到了商機,她跑遍大連所有酒店去推銷水果。2000年,大連開張第一家國際大型超市她又第一個找到那家超市,要求為對方配送水果蔬菜,並親自到超市賣貨。到2002年,她已經變成大連市最大的超市水果蔬菜供應商,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

  2002年冬天,聽說長春有一家大型外企超市即將開業,她立馬趕到長春,最後以薄利多銷、低價供貨的方式與超市合作,很快就擁有了可觀的供貨份額。這讓與她同時供貨的其他三家本地水果商倍感壓力,因為超市為了拿到價格最低的水果,採取了招標式的採購策略。為了把她趕出長春,三家本地水果供應商,乾脆聯手一起來對付她。2003年9月,沃爾瑪超市搞蜜柚促銷。當地水果經銷商賠錢給超市供貨,目的就是為了擊垮她。在這場惡性競爭中,誰賣得越多就虧得越多!很多人都勸她放棄長春市場,她在進行了一番調查後,反而大膽地給超市做出了一個承諾:價格永遠比別人低。

  原來她找到了當地的蜜柚種植大戶,直接收購的200噸蜜柚,成了結束這場惡性競爭的武器。從這件麻煩事中又看到了商機,那就是直接與果農菜農聯絡。這樣省去了中間環節,不僅沒賠錢,還賺了20多萬,也讓對手輸得心服口服。

  2004年初,她來到福建平和縣開發蜜柚種植基地,與當地農民簽了長期的包銷訂單。建立基地的合作方式被她複製到橘子、香梨、臍橙和蘋果等全國22個水果產地。有產地的採購優勢做後盾,她迅速在全國28個城市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為全國600多家大型超市配送水果蔬菜。

  拿蘋果來說,外表粗糙的尾期果別的商家都是不願意收購的,但她卻當成寶貝。她從尾期果成熟時間長,比早期採摘的蘋果甜的特點上看到了商機,用尾期果在超市搞促銷。被人們當成殘次品的尾期果,每年從她手裡都能賣出去1000多噸,增收500多萬元。

  從一平方米的水果攤起家,到員工1500多人、年銷售額6。9億元的企業,她就是被很多人稱為“創造財富的傳奇女子”的劉巖。當別人問她:“在你眼裡,好像賺錢的機會到處都是,你的制勝祕訣是什麼呢?”她說:“如果說有什麼祕訣的話,那就是比別人快走一步。商場如戰場,‘快’永遠是商家取勝的關鍵。”

  做生意是這樣,做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呢?當機遇來臨的時候,如果你能搶抓機遇,先人一步,那麼,你的事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篇三

  看體育比賽,發覺有一樣東西揮之不去,那就是失敗!這使我想起了一位與失敗有緣的人——美國總統林肯。

  有人給林肯做了個大致統計:他人生中只有3次成功、卻有著35次失敗,他的簡歷幾乎被失敗填滿。22歲時,他與人合夥開了家雜貨鋪,很快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再次貸款經商,糟糕的經營不僅使得商店關門大吉,還讓他欠下了一屁股債,整整償還了16年!23歲時他競選州議員,13名候選人中,他名列第8,落選理所當然。兩年以後,他逐漸養成了觀察政治動向和研究社會問題的習慣,不再用長篇大論,而是用簡短有力、生動幽默的演說方式,才躍居第2名,如願當上了州議員,並得以連任,其間,他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遭遇失敗。34歲時,他參加國會大選遭遇失敗,直到3年後才如願,但謀求連任時他又失敗。45歲時,他競選國會參議員失敗;47歲時,他謀求共和黨副總統的提名又失敗。直到51歲時,他競選總統獲得成功,並獲得連任。他最終領導了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國統一,徹底解放了黑人奴隸,將“民有、民治、民享”3個詞彙寫入了美國人的最高理想,使他最終成為“屬於一切時代的人物”!

  多重失敗並不稀奇,可貴的是他對待失敗時所持有的樂觀態度和豁達胸懷。林肯對“失敗”有過一個著名的比方:“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了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無法再爬起來。”人生旅途中的種種失敗,都不過是滑了一跤而已。只要活著,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克服和戰勝的呢?他還說過:“我學東西慢,但學到的東西忘掉也不容易。我的頭腦就像一塊鋼板,很難在上面雕刻什麼東西,但一旦刻上以後,要把它抹掉又幾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評價:“在林肯的一生中,他每一年都比前一年變得更聰明、更冷靜、更好。”說明他在失敗以後善於學習,勤於總結,終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