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馬的經典故事

  數千年來,馬常伴於人們的身旁,與人們同甘共苦,不離不棄。那麼關於馬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小青馬》

  小青馬是毛澤東轉戰陝北時的坐騎,雖然個頭不大,但它力氣大、靈活、速度快,跑起來起伏小,平穩,性格溫順老實。因此,在中央警衛團眾多戰馬中,它被選中陪伴毛澤東踏上轉戰陝北的征途。

  毛澤東對小青馬十分愛惜,遇到難走的路就下馬步行,一次,馬掌掉了,主席寧願徒步行軍,生怕把馬蹄磨壞。小青馬似乎也知道體貼和保護主人。一次行軍途中,小青馬走到一處山崖下,不再前行,警衛員拍了一下馬屁股,小青馬還是一動也不動。就在這時,敵機的轟隆聲由遠而近,一架“紅寡婦”飛機掠過頭頂向北飛去,由於山崖的掩護,敵機並未發現這一行人馬。

  1949年3月,黨中央進駐北平後,小青馬作為軍功馬送到北京動物園精心飼養。一年年過去了,隨著牙口增大,小青馬毛色變白,成了一匹“老白馬”,終於在1962年老死。臨死前,小青馬面向中南海嘶叫了三聲,似乎在向主人作最後的告別。

  小青馬老死後,北京自然博物館把其作成了標本,延安革命紀念館派專人將小青馬標本運回延安,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展出。

  《馬頭琴》

  曾經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又一個叫蘇和的男子,他有一匹愛馬,特別的忠誠,從小相依相伴。然而當時有一個王爺看重了他的馬,就假裝辦了一個馬賽,後來,蘇和的馬果然不負眾望,奪得冠軍,可是王爺以此為藉口要霸佔他的馬,最後爭執不過,只好忍痛割愛,就這樣,蘇和日思夜想他的愛馬。

  這匹馬對主人的思念也愈演愈烈,直到有一天,王爺騎著這匹馬向大臣們炫耀,突然間,這匹馬像瘋了似的,將王爺摔倒在地,向草原遠處本去,王爺命令下人用毒箭將馬射死,可是馬中了箭後也依然馬不停蹄,向主人蘇和家的方向跑去,終於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到了蘇和的蒙古包前,摔倒在地,長長撕嚎起來,這時蘇和出來後,看到自己心愛的馬在地上喘著粗氣,後來終於死去。

  蘇和為了紀念他,專門用這匹馬的屍骨做成了一把樂器,用馬鬃當作琴絃,拉出的聲音和這匹馬生前的鳴叫一模一樣,後來為他起名為馬頭琴。

  《得寵的馬兒》

  楚莊王是個愛標新立異的人,他非常寵愛一匹馬,他給那匹馬穿上用五種裝飾而成的錦衣,並且將它養在富麗堂皇的房子裡,還給它睡沒有帳幕的床,它吃切好的蜜棗乾。

  楚莊王派了五十位僕人專門服侍這匹馬,將它照顧得無微不至。可是這匹養尊處優的馬,竟然因為太過肥胖而死了。楚莊王當然是非常的傷心,他決定要大臣們為這匹馬辦喪事,並且想要用大夫的禮儀來葬馬,優孟聽到這件事,就飛也似地走進宮殿中,號啕大哭,楚莊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你有什麼事哭得這麼傷心?”

  優孟回答:“聽說大王的愛馬過世了,憑楚國這樣的大國,卻只用大夫的禮儀來葬大王的愛馬,這未免太草率了!請大王用君王的禮儀來葬它,這樣一來,天下諸侯都會知道大王原來是一個賤人貴馬的人啊!”

  楚莊王聽了,才恍然大悟的說:“我的過錯,難道已經大到這種地步了嗎?”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後,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

  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歎不止程度。後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徐悲鴻一生畫馬》

  徐悲鴻一生畫的馬論百盈千,但可分為三大類:1、天馬行空的天馬;2、立馬斜陽的立馬;3、小步奔走的馬,所繪的馬都是瘦馬。悲鴻的馬始終寄託著畫家愛國主義的情懷。早期的馬“躑躅四顧,蕭然寡儔”,“為覓生芻盡日馳”;“九·一八”後,變為“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蒼”,“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場”的馬。

  畫家有時以馬抒寫苦悶心情,如“此去天涯將馬託”,有時以馬錶達希望和理想,“相期效死得長征”。解放後,他的馬變為“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奔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