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生哲理文章

  人生中有無數的哲理在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踏向遠方,接受遠方給我們帶來的事物。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

  能夠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財富,而是健康。

  我們不是常在下層階級——勞動階級,特別是工作在野外的人們臉上找到愉快滿足的表情嗎?而那些富有的上層人士不常是愁容滿面,滿懷苦惱嗎?所以我們當盡力維護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綻放愉悅的花朵。

  至於如何維護健康實在也無需我來指明——避免任何種類的過度放縱和動盪不安的情緒,但也不要太抑制自己。要經常做戶外運動、冷水浴以及遵守衛生原則。沒有適度的日常運動,便不可能永遠健康,生命過程便是依賴體內的各種器官的不停運動,運動的結果不僅影響到有關身體各部分,也影響全身。亞里士多德說:“生命便是運動。”運動也的確是生命的本質。有機體的所有部分都一刻不停地迅速運動著。比如說,心臟在一收一張間有力而不息地跳動,每跳28次便把所有的血液由動脈送到靜脈再分佈到身體各處的微細血管中。肺像個蒸氣引擎無休止地膨脹、收縮。內臟也總在蠕動工作著。各種腺體不斷地吸收再分泌激素。甚至於腦也隨著脈搏的跳動和我們的呼吸而運動著。世上有無數的人註定要從事坐辦公室的工作,他們無法經常運動了。體內的騷動和體外的靜止無法調和,必然產生顯著的對立。本來體內的運動也需要適度的體外運動來平衡,否則就會產生情緒的困擾。大樹要繁盛榮茂也需風來吹動。人的體外運動須與體內運動平衡,此點尤為重要。

  幸福系之於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壞又與健康息息相關。

  這隻要想想我們對同樣的外界環境和事件,在健康強壯時和纏綿 病榻時的看法及感受如何不同,即可看出。使我們幸福或不幸福的,並非客觀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給予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它的看法。就像伊皮泰特斯所說:“人們不受事物影響,卻受他們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一般來說,人的幸福十之有賴於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樂的;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樂。即使人具有偉大的心靈、快活樂觀的氣質,也會因健康的喪失而黯然失色,甚至變質。所以當兩人見面時,我們首先便問候對方的健康情形,相互祝福身體康泰,因為健康實在是成就人類幸福最重要的成分。只有愚昧的人才會為了其他的幸福犧牲健康。不管其他幸福是功、名、利、祿、學識,還是過眼煙雲似的感官享受,世間沒有任何事比健康來得更重要了。

  關於2

  她緊緊依偎著他,說道:

  “天啊,青春消逝得有多快……我們可曾相愛還是從未有過愛情,這一切怎麼能忘記呢?從咱倆初次相見至今有多少年了——是過了一小時,還是過了一輩子?”

  燈熄了,窗外一片漆黑,大街上那低沉的嘈雜聲正在漸漸地平靜下來。鬧鐘在柔和的夜色中滴答滴答地響個不停,鍾已上弦,鬧鐘撥到了早晨六點半這些他都知道,一切依然如故。

  眼前的黑暗必將被明日的晨曦所代替,跟平日一樣,起床 、洗臉、做操、吃早飯、上班工作……

  突然,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這脫離人的意識而日夜運轉的時間車輪停止了轉動,他彷彿飄飄忽忽地離開了家門,滑進了一個無底的深淵。那兒既無白晝,也無夜晚,更無光亮,一切都無須記憶。他覺得自己已變成了一個失去軀體的影子,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隱身人,沒有身長和外形,沒有過去和現在,沒有經歷、慾望 、夙願、恐懼,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活了多少年。

  剎那間他的一生被濃縮了,結束了。

  他不能追憶流逝的歲月、發生的往事、實現的願望,不能回溯青春、愛情、生兒育女以及體魄健壯帶來的歡樂過去的日子突然煙消雲散,無蹤無影,他不能憧憬未來——一粒在浩瀚的宇宙中孤零零的、註定要消失在黑暗的空間沙土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然而,這畢竟不是一粒沙土的瞬間,而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在他心衰力竭的剎那間的感覺。由於他領會並且體驗了老年和孤寂向他啟開大門時的痛苦,一股難以忍受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他憐憫自己,憐憫這個他深深愛戀的女人。他們朝夕相處,分享人生的悲歡,沒有她,他不可能設想自己將如何生活。他想到,妻子一向沉著穩重,居然也嘆息光陰似箭,看來失去的一切不僅僅是與他一人有關。

  他用冰冷的嘴脣親吻了她,輕輕地說了一句:“晚安,親愛的。”

  他閉眼躺著,輕聲地呼吸著,他感到可怕。那通向暮年深淵的大門敞開的一瞬間,他想起了死亡來臨的時刻——而他的失去對青春記憶的靈魂也就將無家可歸,飄泊他鄉。

  關於3

  隨著年歲的增多,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到時間的寶貴。確實,世上任何別的東西,都沒有時間重要。對待時間,我們也變得吝嗇起來。我們企圖阻擋時間老人的最後的蹣跚腳步,讓他在墓穴的邊緣多停留片刻。不息的生命長河怎麼竟會乾涸?我們百思不得其解。也許當“生活的所有生機已逝”,我們就只能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到了這一步,我們不管抓到什麼,都會固執地緊抓不放;不管看到什麼,我們都會感到空虛;不管聽到什麼,我們都會不再相信。我們不再有青年的豐富感情,覺得一切都單調乏味。世界是一個塗脂抹粉的巫婆,她喬裝打扮,擺出一副誘人的面孔,讓我們蹉跎歲月。無憂無慮的青春賦予我們的輕鬆、歡樂與幸福都像過眼煙雲般的消失了。除非我們公然違反常識,否則也休想“在日薄西山的暮年,收穫豆蔻年華無法奉獻的鮮果”。如果我們能免遭橫禍,悄然離去,能戰勝垂死時身體的虛弱和痛苦,能泰然自若地跨入另一個世界,我們就別無他求了。按照一般的自然規律,我們並不死於一旦:因為長期以來,我們就一直在逐漸地消耗生命的活力。在生命的歷史中,我們的器官功能絲絲縷縷地喪失,我們的依戀也被一個一個地逐漸放棄。歲月,每年都從我們身上剝奪一些東西;死亡,僅僅是把殘存之軀交 託給墳地。這種歸宿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平靜地死去就像戲中的情節——合情合理,無可非議。

  這樣,我們在某種意義上竟會雖生猶死。最終無聲無息地化為烏有,這是毫不奇怪的。即使是在我們的黃金時代,印象最強烈的東西也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事物後浪推前浪地接踵而來,一個取代一個。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看過的書,見過的事,受過的苦,給我們的影響是多麼微乎其微啊!想一想,當我們讀一本妙趣橫生的傳奇文學,看一場引人入勝的戲劇時,我們是怎樣地百感交 集、心潮澎湃,充滿了多少美妙、莊嚴、溫 柔、斷腸的感情波瀾。那一刻,你也許會以為它們將會長駐腦海,永世不忘,或至少使我們的思想和它們的格調和諧,和它們的旋律一致。當我們一頁頁讀下去,一幕幕看過去時,覺得似乎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什麼能動搖我們的決心,“不管是內亂,還是外患,再也沒有什麼能影響我們”。

  然而,只要我們一走上街道,身上被人濺上第一滴汙泥,被第一個詭計多端的店主騙去兩便士,我們腦海中這一切純淨美好的感情便統統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的精神支柱便完全崩潰。我們成了這卑劣、討厭的環境的犧牲品。我們的思想還囿於生活的小圈子裡,前後不一,卑劣渺小,要想讓思想插上翅膀,飛向莊嚴、崇高的境地,我們就得做出巨大的努力。這一切發生在我們生命的極盛時期。那時,我們思想敏銳,一切新鮮事物都會使我們衝動,使我們熱血沸騰。不管是人間還是天國,都不能滿足我們難填的欲壑和過分的奢望。然而,世上也有那麼幾個幸運兒,他們天生一個好性格,不會因任何瑣事而煩惱,這種態度使他們心境恬適,安之若素,使他們周圍盪漾著神聖的和諧之聲 。這才是真正的和平與安寧,否則的話,如果讓懊悔和煩惱的心情纏身,即使是飛入荒涼的沙漠,隱居於亂石林立的山巔也無濟於事;有了這種寧靜之心,就根本無需去進行這些嘗試。唯一真正的退隱是心靈的安寧,唯一真正的悠閒為心境的平靜。對於這種人來說,處於青春年華和處於風燭殘年毫無區別。他們體面地辭別人世,悄然而去,就像他們活著的時候那樣無聲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