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影類論文參考範文

  電影作為特殊文化商品,在現代文化產業中佔據重要地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思辨

  三大關係激化及其所構建的現實,將國產電影推到了必須選擇發展路徑的階段,這就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哪條路徑才更適合國產電影的發展呢?在國產電影發展的第三條路徑選擇中,民族化和市場化是當前人們頗為重視的兩條相互交織而又彼此衝突的道路。

  一、國產電影發展的民族化路徑

  我國電影事業沿著怎樣的路徑發展、該如何發展,是每一個電影人、每一個文藝工作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堅持電影道路的民族化,把我國電影推向全球,是贏得電影發展先機的重要決策,也是我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環境下,贏得生存空間的必經之路。走全球化道路,必須立足電影事業發展這個前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以增強國產電影獨立性提高國產電影競爭力為核心,走出一條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全球化標準的發展之路。這其中包含電影作為文化商品的價值實現、電影的市場化執行規制等諸多問題,這是我國電影事業在面對西方電影霸權的重壓之下,採取的一種積極的、帶有對抗性的發展策略。這種策略不是被動的策略,而是國際競爭環境下我國電影事業以民族化求生存、以全球化求發展的電影戰略。進入21世紀,電影界針對國產電影事業發展道路的建構,就強調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儘管人們在強調國產電影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全球化元素,儘管在西方文藝思潮衝擊下國產電影中的民族文化面臨巨大沖擊甚至出現文化元素的混雜,但人們一致認可民族文化在國產電影中的核心地位。

  國產電影的發展事業必須要由一個共同體來完成,發展路徑要由共同體的成員共同設計。這個共同體有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傳統,那麼,在架構發展路徑時,就有著一致的目標。為完成這一路徑的設計戰略,就需要來自共同地域、共同文化、共同傳統的某種共同體的戰略支援。有人提出,國產電影要回歸到最初的文化原點以確保其主體性,並獲得共同體的支援。對於國產電影事業的發展,支持者並不反對將電影產業化,也不反對電影的市場化運動,他們認為這些舉措能夠更好地促進電影事業的發展,平衡電影資源,這些不失為發展電影的有效手段。

  我們在立足於本民族文化發展電影事業的同時,也要把目光投向海外。密切關注海外電影事業發展的態勢,汲取人家成功的經驗。比如韓國,作為我們的鄰邦,其發展模式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在評論人士看來,我國電影事業與韓國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比如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都曾經歷過電影發展的低谷,都面臨著外來電影的競爭壓力,都有重新振興電影事業的渴望,都漸漸走出了低谷並走向興盛之路等。

  電影在韓國的振興之路,引起了我國業內人士的普遍關注,激發了業內人士極大的研究興趣。進入21世紀,就有人多次呼籲,借鑑韓國成功的經驗發展我們的電影事業。有業內人士在研究了法國和美國電影不同的發展路徑後認為,應該借鑑臺灣地區的發展模式和韓國發展模式,走一條既重視電影藝術又著眼電影產業化的雙重標準的道路。

  電影事業在韓國的成功,至少給我們三點啟示:1立足於本民族文化,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有人將韓國電影的成功振興,歸功於對民族文化的堅持,是來自民族文化的力量經受住了來自好萊塢電影的強大力量的衝擊。因此,國產電影重塑輝煌,必須堅持民族文化,這是民族力量的源泉。2政府要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電影事業的發展營造政策上的優勢。評論人士認為,韓國電影的成功,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沒。韓國政府對本國電影採取了系列保護性措施,制定相關的保護制度,為電影事業營造良好的國內氛圍。3打造本土文化優勢,堅持民族獨立精神。有研究認為,韓國電影的振興,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保護,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本土文化,堅持民族獨立精神。把復興的希望寄託在本民族身上,而不是對外國的依賴,這樣的啟示對我們不無裨益。

  堅持民族文化,是國產電影事業發展路徑的必要架構,也是我們的發展之本。但是,僅僅堅持民族文化還不足以讓國產電影在世界電影市場的競爭大潮中得以生存發展。因為民族文化只滿足了部分價值觀念,也許並不代表絕大多數的價值訴求,它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念不可能在世界範圍內最具普遍性。作為比較成功的韓國電影,其電影文化已經明顯帶有好萊塢的印痕。這說明了僅僅依靠某個共同體的力量發展民族電影,其作用微乎其微。

  不可否認的是,國產電影受到來自文化傳統和政治傳統的約束,但僅僅以文化和政治來規定電影的本質還不足以促進電影事業的繁榮。有人試圖通過迴歸文化求證發展民族電影的路徑的正確性,或者通過語言體系的同一性求得民族心理的認同。事實上,這樣的做法是比較狹隘的。因為這種簡單的認同看似立足於本民族文化,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國境內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也忽略了世界華人身份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其實,民族電影所立足的民族文化只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導的文化體系。總之,民族電影屬於歷史的範疇,只能是國產電影戰略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二、國產電影發展的市場化路徑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電影事業走向市場已是大勢所趨。這是來自政府和學術界的一致共識。電影的市場化,可以吸納更多的資金投入其中。這對電影事業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對於市場化路徑的討論,人們也把目光從20世紀90年代關注消費市場轉移到了電影資源的配置。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的到來,我國電影事業也逐步與國際接軌。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在長春、北京等地舉辦了國際電影節,並邀請世界著名的影視製作公司參加活動。世界電影界的一些大腕級人物和國際知名電影公司來到中國,帶來了他們傾力打造的大片,還有最前沿的創作理念和電影模式。這一切為我國電影事業走向市場化的道路,提供了絕好的思路。隨著與好萊塢的頻繁接觸,我國業內人士認識到了電影市場化勢在必行,也看到電影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需要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對其加以規範。為此,政府必須全力出擊,用相應的法律法規確保電影市場化的執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展國產電影事業,把國產電影推向全球。另外,通過與國外電影公司的密切交流,國外電影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大大激發了我國電影人對電影市場前景的設想。外國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的投資融資機制、發行機制、營銷機制以及風險共擔機制等,對我國電影的市場化運作有很大的啟發,也是我國電影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

  以國外發展模式為參考,並不是說要完全照搬他們的模式,這種“拿來主義”是對我國電影事業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國電影推向市場,推行市場化運作,必須是在政府主導下的行為。電影承擔著社會主流思想傳播的任務,電影資源的配置、製作和發行,必須在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督之下。也就是說,國產電影市場化,不是放任自流,任其發展,而是在國家全域性管控下的資源協調。

  通過上面的分析,結合近些年來我國電影的市場化的運作情況,我們看到,我國電影事業不能“一條腿走路”,既不是簡單的市場化,也不是單一的民族化,要兩者並舉,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要走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獨特道路。也就是說,結合我國市場執行機制的規律、充分考慮文化的多元性以及電影自身的特殊要求,走出一條既非單一民族化又非單一市場化的道路――既不能唯利是圖,又不能破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包含如下內容:

  首先,我國電影走市場化的道路,一定要考慮到民族多元化這一特點。就當前我國電影來看,涉及的文化元素很多,無論是主流文化還是批判文化,它們彼此交織,又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文化元素既不同質,又沒有共同的指向性。那麼,國產電影要走向世界,就必須考慮電影中文化元素的普遍性,也就是說,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能得到共同的審美感受,或者說,電影要描述全人類共通的情感,這才會得到更多人的感情共鳴。比如電影《魂斷藍橋》,裡面描述的真摯愛情以及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命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會流下同情的淚水。所以,描述全人類共通的情感,即電影的普適性,是我國電影全球化的第一要招。當然,在考慮普適性的同時要兼顧電影的民族化,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在世界電影舞臺大放異彩。意即,電影要有普適性,還要具有民族性,二者相互交叉、共存共生,不是水火不容的衝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國的電影要邁向世界,一定要有適合商業美學的文化元素,這種元素就是符合大眾口味的文化元素,只有這樣,才能擁有與其他國家的影片展開競爭的資格。我國電影要想保持持久的發展活力,還必須有獨立的文化空間,也就是在遵守國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電影還要有批判反思現實生活的權利,還要有批判性的聲音,以確保電影作為文藝作品公正地看待社會,發揮其監督作用。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要具有獨立性,它不是政治的傳話筒,應該允許它有不同聲音的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的電影在民族化和市場化的道路上都走了極端。要麼強調民族化,這對其他異質電影而言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壓制;要麼強調市場化,造成電影市場一片混亂,電影只追求商業利益,唯利是圖,一些粗製濫造、生拼硬湊的劣質電影也堂而皇之地進入影院,對電影市場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所以,我國電影要走向市場、走向世界,必須兩條腿走路,不可一意孤行。

  其次,我國電影市場化的發展道路,要真正符合國際化的要求,同時保持國產電影固有的傳統因素。目前,我國電影正處於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之中,既面臨來自全球的競爭壓力,又有來自國內意識形態多元化的爭議之聲。對於錯綜複雜的環境,國產電影必須有相應的應對機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之下,確保我國電影有一席之地。面對國際競爭壓力,我們必須走聯合發展的道路,整合國內電影資源,提高競爭實力,通過有效的整合突出我們的優勢。還可以打破電影界限,對國內其他有實力的媒介進行跨界組合,組成強強聯合集團,應對來自全球的競爭壓力。另外,走出國門與其他國家的影視公司進行聯合,組建以我國巨型電影公司為核心的跨國媒介,採取風險公擔的原則,共同抵禦競爭壓力。

  與此同時,舉辦有分量的國際電影節,並以此為交流平臺,不斷更新我們的創作理念、發行機制,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作為國家權力部門,各級政府一定要在政策法規上給予支援,保證政府的適當投入。政府在對電影市場進行監管的同時,也要給予電影行業一定的獨立空間,保證電影的話語權、決斷權,不能用一定之規干預電影的發展。作為電影製作者,一定要有大局意識,確保中國電影的多元性,清醒地認識到電影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的電影,是商業美學與傳統文化結合、傳承與批判共生的主流媒介。僅僅追求電影單一的民族特質,勢必將電影引向絕路。國產電影在走市場化道路的同時,既要鼓勵電影資源的合理配置,又要避免競爭的不公平性;同時警惕電影市場人為干預和壟斷,避免腐敗現象進入電影市場,搭建一個公平競爭的交流平臺,促進我國電影市場的良好發展。

  三、結 語

  我國電影事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環境之下,發展前景被提到日程上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國產電影早日與世界接軌已迫在眉睫。我國電影事業應該走怎樣的一條道路,關乎我國電影的興衰。對此,我們認為祖國的電影要在堅持民族多元化的基礎上,融入世界普適性元素。在國內,有效整合電影資源,打造集體優勢,應對國際競爭;在國際上,借鑑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執行機制,作為我國電影事業發展的有力補充。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