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長的載重卡車是哪一輛

  一般貨車最長的是18米,如果超過這個長度就超限了,而特種車裝載超長貨物,比如大型裝置的,30-40米的都有,但是上路需要辦理超限運輸證。下面讓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中國最長的1500米卡車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國內最長載卡車

  在2014年6月29號上午,一輛超長載貨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由於車身過長,造成一路段的經濟損失達到7萬以上。

  據瞭解這輛載貨車是因為裝載了一臺大型機械,致使車身長度超過47米,雖然其辦理了超限運輸許可,但是由於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許可線路行駛,在行駛到G15W嘉紹高速嘉興方向的海寧硤石出口時,由於車輛行駛過快,加上在匝道內行駛,彎道有一定的弧度,造成,車尾撞上護欄,導致許多護欄受損,經濟損失達到76410元,這就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效果。

  事後這輛載貨車被當地路政隊員攔下,被安置到硤石收費站外的廣場上,至於之後怎麼處理,還得經過詳細的調查之後才能決定。

  額外介紹:超限運輸許可是採用特殊的措施來進行超限運輸作業,並經有關部門稽核批准後所發的證明,所以一般是載貨車需要載特殊體型的物品才用的到。

  卡車的主要發展趨勢

  1、重型卡車中牽引車和自卸車將是主力車型,載貨車和廂式車市場佔有率將逐步縮小。

  目前,國外企業產品結構,以及中國重 汽、陝汽、重慶重汽、北汽福田等國內主要重型卡車企業產品結構都以牽引車和自卸車為主;高速公路的快速發展也為牽引車提供了發揮運輸作用和效率優勢的空間;同時,出於對運輸效益的考慮,使用者需求也會逐步轉向牽引車和自卸車。

  2、低噸位中型卡車將主導中卡市場。

  低噸位中型卡車可以匹配四缸柴油機,價格優勢明顯,價效比顯然優於高噸位的中型卡車,其車型的靈活性、便捷性以及經濟的載貨量和載貨空間非常適合城市物流。從未來的發展來看,低噸位中型卡車還會在合適的時機取得城市運營的通行證,而高噸位的中型卡車預計將會被排除在外。

  3、高噸位的中型卡車和低噸位的重型卡車將處於尷尬境地。

  目前這種傾向已經開始顯現,主要原因就是這些類別的卡車運輸效率比較低。這些車型的未來出路將轉向專用車領域,但配置會發生重大變化,如發動機的功率水平將提升、車橋和變速箱也將做出相應的變化和調整。

  4、中重型卡車的主要匹配動力向兩頭髮展。

  11升以上柴油機將是合資合作的洋品牌柴油機產品,也是重型卡車的主要動力之一,其市場規模取決於高檔卡車的市場需求,也取決於自身的成本水平。國內8-9升的6缸柴油機會與高噸位重型卡車實現同步增長,但目前,各產品的生產能力是束縛其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主要匹配低噸位重型卡車的200馬力以下的四缸柴油機也將得到迅速發展。與此同時,7升6缸柴油機的市場將逐步萎縮,其市場主導地位將不復存在。

  5、重型卡車的自重將有所增長。

  隨著使用者需求的多樣化,重卡產品將向多檔次方向發展,這直接導致了整車零部件種類和數量的增加,整車的自重將隨之增長;而國家出於一定目的如減輕車輛對道路的損害、提高重型卡車的技術含量等將制訂重型卡車標準,使得整車的車軸數量增加,新技術或者零部件得以應用,這也增加了整車的自重。今年一些企業如一汽、福田等就開發了10*4車型。

  卡車的主要營銷建設

  1、4S店建設正在中重卡企業建設營銷渠道上引起重視,但很難成為主流。

  重型卡車的贏利性較好,4S店建設正在興起。而中型卡車和輕型卡車的贏利性較低,4S店建設受到束縛。4S店是卡車企業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4S經銷商爭取使用者訂單的有利保障,可以在一定區域範圍內替代現有的經銷商和服務商。

  但4S店建設過多,將影響其贏利能力,也增加了4S店和整車企業的負擔,中重型卡車4S店的命運有待關注。卡車作為生產資料,其對銷售和售後體系的要求不同於轎車行業,品牌建設是渠道承擔的責任之一,但是作為生產資料的銷售和售後體系,還應更加關注銷售和售後服務的便利性、及時性和覆蓋性。

  2、未來幾年,各個中重型卡車廠商將採取不同的產品策略。

  投巨資打造新的中重型卡車製造基地,除了卡車製造的四大工藝之外,還製造發動機、車橋和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從而實現解放品牌和技術的全面提升,維護解放的生命力是一汽解的長期目標。

  整體與日產合資組建東風有限公司,並將公司總部遷往武漢,將全面引進日產的卡車製造技術,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準,有效提升品牌。用部分資產與沃爾沃公司共同組建合資企業,

  合資企業的產品將全部採用沃爾沃的技術,並採用沃爾沃品牌,但中國重汽仍然會生產現有產品,採用"斯太爾"和"黃河"品牌,不排除斯太爾車型採用沃爾沃技術的可能性。

  北汽福田與賓士公司進行合資,未來的合資企業將出產三種產品--現有的歐曼品牌產品保持現有的配置;採用賓士零部件如發動機的歐曼品牌產品;全部採用賓士技術的賓士品牌產品。

  引進德國曼技術,除了繼續生產現有的卡車產品,還要生產採用曼駕駛室和車橋技術的產品,品牌仍然採用"斯太爾"和"德龍"的品牌。

  3、國內中重型卡車企業的自有品牌命運前景堪憂。

  核心技術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空氣懸掛等的嚴重缺失使得國內中重型卡車品牌失去了強有力的產品支援,品牌中普遍缺少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沉澱。當國際合作以合資方式來開展時,自有品牌的命運更是雪上加霜,被打入冷宮的可能性非常大,這種趨勢已經在多個行業得到了印證。

  4、目前25-35萬元的車型,價格將有上升的趨勢,從而填補了35-50萬元的價格區間。

  這類產品將主要是合資產品,會使用國外的動力總成和國內的車型匹配。其它產品的價格將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