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經濟最好的區是哪個區

  汕頭,廣東省轄市,潮汕三市之一地級市,是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粵東中心城市。汕頭經濟最好的區應該有很多小夥伴瞭解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汕頭經濟最好的區,希望你們喜歡。

  汕頭經濟最好的區:澄海區

  澄海Tenhigh,廣東省汕頭市轄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1] ,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底,澄海區轄8個鎮、3個街道[3] ,總人口751149人,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共43個,以壯族、苗族、布依族為多。歷來是粵東、閩西南和贛南一帶的重要交通樞紐,素有“粵東門戶”之稱。2011年,澄海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80.33億元,比2010年增長13.2%。

  澄海區的建制沿革

  夏、商、周時,澄海地域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的揭陽縣。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澄海屬東官郡後改義安郡的海陽縣。隋、唐時屬海陽地域。宋宣和三年1121年, 因割海陽縣永寧、崇義、延德3鄉置揭陽縣,原澄海縣的蓬州、鱷浦、鮀江3都,為揭陽縣所轄;上、中、下外莆和蘇灣4都,仍屬海陽縣所轄。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析海陽縣太平鄉之宣化、信寧,光德鄉之氵戀州、清遠、絃歌,懷德鄉之秋溪、隆眼城、蘇灣等8都新置饒平縣,其時蘇灣都屬饒平縣所轄。此時澄海地域分屬海陽、揭陽、饒平3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二十八日,割海陽縣懷德鄉之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3都,揭陽縣延德鄉之鮀江、鱷浦、蓬州3都,饒平縣之蘇灣都共7都,置澄海縣,隸屬潮州府,其縣治設於下外莆之闢望村今澄城。

  清康熙五年1666年,澄海因朝廷靖邊海禁遷界而裁撤,這是澄海歷史上第一次撤縣。至康熙八年3月,澄海才恢復建制。復縣後,疆界一直不變。清咸豐八年1858年,闢鮀浦司之“沙汕頭”為通商口岸,稱“汕頭埠”,屬澄海縣鮀浦司管轄。

  民國元年1912年,澄海縣成立澄海縣政府,隸屬廣東省都督府。民國三年,澄海縣隸屬潮遁道。民國九年,隸屬潮海善後處。民國十年,汕頭成為獨立城市,遂與澄海分治。民國十四年,隸屬東江行政善後處,後改為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民國十七年,隸屬東江善後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一年,隸屬東區綏靖委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隸屬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八年七月,日本侵略者於澄城設立偽澄海縣治安維持會,民國二十九年一月,改為偽澄海縣政府。民國三十六年,廣東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會同汕頭市政府、澄海縣政府勘定劃大窖以南地方,韓江東岸之華塢、龍眼、長廈、新湖、陵海等村歸汕頭市。日本投降後,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第六區。民國三十八年四月,廣東全省擴編為15個行政區,潮汕各縣劃為第七、第八兩個行政區,澄海屬第八個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25日,成立澄海縣人民政府,隸屬潮汕臨時專員公署。1950年2月起屬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起屬潮汕專員公署。1952年,澄海縣隸屬廣東省粵東行政專員公署。1955年3月14日,澄海人民政府改為澄海縣人民委員會。1956年,澄海縣隸屬汕頭專員公署。1958年9月12日,成立澄海縣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59年1月24日,澄海縣建制撤銷,縣地併入汕頭市郊。同年11月13日,澄海縣恢復建制,複稱澄海縣人民委員會。“”期間,1967年3月25日,成立澄海縣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5日,成立澄海縣革命委員會,先後隸屬汕頭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1日起,屬汕頭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同年12月21日,撤銷澄海縣革命委員會,恢復澄海縣人民政府。1983年12月起實行市管縣,澄海縣歸汕頭市管轄。1994年4月18日,撤銷澄海縣建制,設立澄海市縣級,由汕頭市委託代管;澄海縣人民政府改稱澄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1月29日,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歸屬汕頭市管轄,原行政區域劃出新溪、外砂兩個鎮歸汕頭市龍湖區;澄海市人民政府改稱汕頭市澄海區人民政府。

  澄海區的行政區劃分

  截至2011年底,澄海區轄8個鎮東里鎮、鹽鴻鎮、蓮華鎮、溪南鎮、隆都鎮、蓮上鎮、蓮下鎮、上華鎮、3個街道鳳翔街道、澄華街道、廣益街道,共137個村、45個社群。

  澄海區的位置境域

  澄海區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出海口,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16°41′—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總面積378.35平方公里。

  澄海區的地理地貌

  澄海區地處韓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的平 原佔總面積81.9%;海拔10米以上的丘陵臺地佔8.5%;水域佔9.6%,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稱。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北部為蓮花山區,佔地25平方公里,主峰高562米,為全區最高峰。除蓮花山外,還有龍船嶺、象山、三髻山、仙門山、觀音山、鳳山岡、管隴山、南峙山、大山、神山、許石山、西山、黃子佃山等13座丘陵,自東向南依次分佈。境內平原被丘陵地帶和東里河、蓮陽河、外砂河分隔成蘇北、蘇溪、上華、隆都4大片,東部有六合灘、利豐沙和紅肉埕沙。澄海瀕臨海洋,海岸線長54.3公里,屬沙壩瀉湖海岸,海堤長46.25公里。南部有大萊蕪和小萊蕪兩座半島及屐桃嶼;東面海中有五嶼西嶼、破嶼、尖擔嶼、大嶼及東嶼和四礁馬礁、東錨礁、礁仔及南錨碓。

  澄海區的主要氣候

  澄海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半年受極地冷高壓控制,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冷。夏半年受副熱帶高壓和熱帶氣旋的影響,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天氣高溫多雨,呈現雨熱同季的特點。四季變化趨於緩和:春季氣溫回升早,夏季漫長,秋季降溫比較遲,冬季溫和。年平均氣溫21.2~21.7℃,7月最熱,1月最冷。近年最低溫度出現在1991年12月29日,為0.1℃;最高溫度出現在2002年7月4日,為39.8℃。年日照時數為1798~2623小時,平均2176小時。日照時數最多的是7月,高值時段在7~10月;日照時數最少是2~4月份。1979~2002年平均降雨量為150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4~9月,降雨量佔全年的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