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藥對身體有害嗎

  如果吃藥方法不正確的話,是會影響藥效,導致疾病不能及時的康復,那麼你知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經常吃藥對身體有害

  肝臟為代謝的主要器官,也是藥物解毒的主要臟器,肝臟解毒是一種生物轉化功能,是把人體新陳代謝中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由外界進入體內的各種異物農藥殘留、藥物、毒物,以及腸道吸收的腐敗物質,在肝細胞內進行代謝轉化。肝臟就像是過濾機,使我們的機體更加清潔。

  人體每天人攝入的食物有很多,其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物質,都需要肝臟代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糖代謝、脂代謝和蛋白質代謝等,所以一旦肝臟出現了問題,將直接導致糖、脂肪和有毒物質的代謝紊亂,進而誘發或加重三高、心腦血管病和脂肪肝等一系列嚴重問題。

  長期服藥對肝臟的傷害

  不少藥物對肝臟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傷害,引起藥物性肝炎或者肝硬化。對於慢性病來說長期服藥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在服用藥物時就一定要注意肝臟的保護。

  有損藥效的吃藥方法

  1、藥片掰開吃

  有些人看著藥片太大,就會把藥片掰開吃,但是這樣的吃法會影響藥效,如果藥片有緩釋、控釋、腸溶等標示,一定要整片服用,這樣體內藥物濃度更平穩,藥物作用也更持久。若掰開來吃,會加速藥物釋放,使血藥濃度在短時間內升得過高,導致危險,同時還會縮短藥物的作用時間,影響療效。

  2、拿果汁送藥

  在吃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最好不要拿果汁送藥,不然可能會影響藥效的發揮,果汁、牛奶、茶水等,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研究發現,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生反應,所以服藥最好用溫白水,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3、服藥跟飯點

  飯前飯後吃藥,並不是代表一定要在吃飯之前吃藥,如果吃藥緊跟飯點的話,也會影響藥效,註明飯前或空腹服用藥物,是由於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註明飯後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30分鐘左右,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後。一日3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最佳。

  4、不忌口

  在吃藥物的時候,有很多食物都需要忌口,不然就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影響藥效的發揮。補鐵時要少吃油,因為油脂會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對鐵的吸收。服用降壓藥、抗心絞痛藥時,忌吃含鹽高的食品。苦味健胃藥、助消化藥,和甜食“犯衝”。醋是酸性調料,最忌與鹼性藥物同服。醬油裡含有豐富的金屬離子,容易和四環素等抗生素結合,形成不易被胃腸吸收的結合物。

  5、躺著吃

  吃藥的時候躺著吃藥會影響藥物的吸收,給我們的食管也帶來一定的傷害,不少人還有躺著吃藥的習慣,這種姿勢很可能使部分藥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附著在食道壁上,不但影響藥物吸收,還會刺激食管,引起食道發炎,甚至潰瘍。正確的服藥姿勢應該是以正坐位置服藥。

  老人吃藥的誤區

  不看清藥就急著吃

  有些患慢性病的老人認為自己對疾病和藥物都很瞭解,吃藥時不看說明書,也不看清藥物品種是否正確,就著急服用。現在市面上很多藥品外包裝很相似,特別是同一生產廠家的不同品種,一般都採用同一樣式,不仔細看很容易混淆。如果家中有包裝相似的藥品,應分開存放,或貼上顯著標籤做提示,吃藥時要仔細看清楚再服用。同一藥物的不同規格外包裝也極其相似,老年人在購買和服用時一定要看清楚。吃藥時還應注意不能太著急,以免發生嗆咳。

  對藥物的期待值過高

  老人有時對藥物的期待值過高,吃完藥不久發現沒效,就迅速加藥,這樣很可能會使藥物過量,帶來風險。癲癇、帕金森等疾病需要從小劑量藥物開始嘗試,切不可隨意加減藥物,以免過量中毒。還有一些藥物的特殊劑型決定了其起效緩慢,例如腸溶片膠囊,由於其在胃內不崩解,需要經過胃排空到達腸道後才崩解起效,故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期間如增加藥物,會造成過量。

  這兩大因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老人有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理。但要明確的是,很多疾病的康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吃藥也不能太急,否則可能反而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