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學期勵志文章

  高三,到了下學期,氣氛可能就會越來越緊張,這時候勵志非常重要,要保持平常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趟過高三那條河

  1994年,我17歲,還年輕的像顆青翠欲滴的小白菜。高三,一串串平淡而雋永的日子,在贛西小縣一個叫小碧嶺的山脊上度過。

  那是資訊還相對閉塞的年代,一個農村的孩子,對於大學的認識有兩個途徑:一個是9月1號開學時貼出的金燦燦的升學榜,那些遙遠而光輝的大學名像明晃晃的陽光,不容分說地照亮每個學子心中的夢想小屋。另一個是學校行政樓前的一個櫥窗裡會展示那些考上很牛氣的大學的學生相片,那些幸運的傢伙都一例地躊躇滿志的樣子,朝帶著仰慕的眼神凝視他的學弟妹們儀式地微笑。然後我們會斷斷續續的在高三伊始的一些所謂“充氣”會上,聽到關於這些“牛人”的或真或假的成長故事。大部分學生那刻都習慣的低眉順眼著聆聽臺上人的唾沫橫飛,跟著馳騁的想像在心裡泛起驚濤駭浪,也恍惚就覺得自己和理想的大學“是很近的那種遠”了。

  高三的大幕就此悄然開啟。

  因為家離縣一中有10裡地,每天天剛矇矇亮我就要起床。第一件事是先要去附近的小河裡挑水,把家中兩個大水缸灌滿。勤勞的母親平日家事和農務一肩挑,這力所能及的小活是我必須的晨課。然後湊著漸見明朗的晨光,粗粗的扒點母親趕早備好的飯菜,收拾下昨晚零落的書本,一來二去,天也就豁亮了。同村的同學在屋外不遠大聲的招呼,我一邊應和,一手拽起我那黃色的帆布書包,拔腿就趕往匯合地。

  這是一天中最美的韶光,絢爛的朝霞嶄露在清澈的雲間,空氣裡氤氳著花草的芳香,可惜我們從來沒有時間慢慢欣賞。為了節約時間,我們選擇了蜿蜒蛇行的山路。先沿著一條叫“解放渠”的灌溉河,跋涉在還沾著露水的小草叢中,20來分鐘後轉入一條長約3裡地的半是田埂半是山徑的小路。然後我們還要溯山而上,穿過一個縣郊的亂墳堆,進入一中後叫“周家塘”的一個小村莊,一路長驅,最後抵達學校後面一個特地為附近村子學生開設的逼仄的小門,我們稍稍一側身,就已經置於校園鼎沸的人聲中了。

  那個時候就別指望有什麼社團活動,一年到頭,頂多就是拉到附近的電影院,放一些比如“烈火中永生”的“大片”給我們解解乏。葉子黃了又青,燕子飛去又來,教室後面的倒計時牌每日一換,年級長隔三岔五的給我們打氣,並且每每當眾給考試優秀的學生髮一個“諱莫如深”的紅包後來我知道是前5名依次10-50元不等。班主任在窗外注視的時間越來越多,一會就“###,出來一下”,那個倒黴的傢伙就只好慢騰騰地挪到辦公室去接受談話的洗禮了。一遍遍的單調無趣的鈴聲,一位位苦口婆心的老師,一份份試卷堆裡低頭抬頭,一道道的題目蠶噬鯨吞,我們集體在路上!

  歷史老師告訴我們,通往大學殿堂的鑰匙只有一把,那就是吃苦。他還說了一句類似後來新東方的勵志名言“當你搖搖欲墜的時候,要相信別人已經轟然倒下了”。他這麼比方:假如試卷上出現一個唐朝的皇宮圖,你應該毫不遲疑地能辨別哪兒是它的“衛生間”,知識點才能叫滾瓜爛熟了。這個過程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你就得平心靜氣的“茅草燒光,石頭過火”。

  記得二模前一天,我還在家裡緊著慢著地“雙搶”。我的分工是踩滾筒,這個活就是把割好的稻稈放到飛速運轉的滾輪上,雙手用力把住,輪番幾次地碾,才可把稻穀盡數脫落。這個過程中,腳要用力的把踏板壓下去,要不滾輪就會哼哼唧唧地停下來。稻穀堆在身後不遠,腳不能停,手得伸長了去取稻稈。烈日高照,熱浪翻騰,汗水泥水混在身上,禾屑草灰塗抹滿臉,我就一邊回憶歷史課本上的章節內容,一邊機械的手腳並用,往往一個上午下來,也能把一冊300來頁的中國近代史背個差不離了。

  高三晚上都上課,有時候要延續到10點。這個時候是不敢抄小路回家的,從村子往縣城的路上,10點過後熱鬧非凡,叮鈴鈴的一溜的自行車,走路的也是人手一個電筒。語聲四起,歡聲一路,迷離的星空掩映著青春的臉龐,路邊的鄉人會善意的開啟屋簷下的燈,燈光把黑暗劈開,讓夜行的孩子們倍感溫暖。

  高三後期,時間噌噌的走的飛快,學校開始要求我們臨時性的在校住宿。特別懷念晚自習後的教室,熄燈鈴響過,全校齊刷刷的陷入一片黑暗。只見高三的教室先是紅光閃閃的這裡一爿,那裡一片,很快就變成了燭光的海洋。一隻蠟燭一般能用一個小時,為了節約,同學們往往團團而坐,這樣前後一米的範圍就可以共享燭光。跳動的火焰襯著一張張青春的臉龐,有稚氣的專注,也有深邃的嚮往。教室裡只有窸窸窣窣翻動書頁的聲音,大家都在暗暗堅持,比賽每天誰用功的時間多一些。倦了的時候,就在教室的欄杆外站一站。回頭看教室內,燭光搖曳,朦朧而迷離,彷彿看到一個個年輕的夢想在生長,而書籍和燭光就是託舉這些孩子的翅膀。

  後來,我上大學、讀研,遇到的老師林林總總,但還是覺得高中的老師們更可愛、更可親,更敬業。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上課生動活潑,常常逗得我們忍俊不禁,自己卻仰首向天花板的某處,皮肉不驚,這個功夫很是令我們敬仰。政治老師可能是半路出家,經常會出些“A錯了,B不對,c不能選,所以答案是D”的笑料,但是以他的親和贏得了不俗的人氣。數學老師嗜酒,經常是喝的面如桃花闖進教室為我們義務答疑,可往往是撐著講臺,道一句他的陳氏名言“酒醉英雄,飯脹膿包”,然後就轟然倒下,同學們早有準備,一擁而上,抬手抬腳地把他送回宿舍。歷史老師是個慈祥的老爺子,講題是“一山放出一山攔”,層層疊疊,如數家珍。還有唯一的女老師,教英語,冷豔型的,她的必殺技就是“粉筆鏢”,準頭極好,指哪打哪,讓我們又愛又怕。就是這麼一些老師,始終在不遠處向我們伸出溫暖的手,陪護我們的青春,把一群懵懂的少年,引向遙遠的未來。

  如果說高三有所遺憾,我後悔年輕的時候總是不能看的太遠,就像今天的孩子,即使高考的硬仗已經迫逼眉睫,而且面對父母的期待和自己十多年的付出,也避無可避,但也有人始終還在首鼠兩端地思慮著所謂高考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等形而上的東西,於是忽而強打精神,忽而一潰千里。我也有過這樣的誤區:讀高三的時候,我是一個文學發燒友,會在半夜裡爬起來寫詩,和同學辦文學社,還每天為縣廣播站寫稿詩歌1元,散文2-3元不等,而且隔三岔五的向報刊雜誌投稿,偶爾錄用一篇就沾沾自喜。現在回過頭看看,“瘋了,真是瘋了”。最終的惡果不僅僅是使自己沒有能進入一個心儀的大學,從而使自己走了n年的彎路努力去彌補這個缺陷。更重要的是,高中的浮躁,不能靜心以求,做事左右逡巡的習慣直接影響了我的性格,從而也就註定了一路行來的跌跌撞撞……

  我常常想,假如高三可以重來,我要摒棄所有的浮躁、迷茫,去為青春打拼。不要在路上流連,不太多的關心春暖花開,不會再戀棧床的那一輾轉的溫柔。我會像非洲大草原上的雄獅,迎著淺淺的晨曦一躍而起,不會再把小說藏在課本的下面,欺人更兼自欺,不會再對老師的諄諄教誨聽之藐藐……

  高三於人的意義更多的是,在這個青春的轉捩點,我們第一次獨力面對“獨木橋”上的洶湧人群,雖千萬萬人也往,第一次真正為自己的夢想拼圖,第一次認真地相信遠方不遠,我們學會了對自己負責,我們懂得了靜水流深的真意,我們在海水和火焰中淬鍊和涅槃,我們啜飲歡笑和淚水,我們居一室懷遠方,我們低低的垂在塵埃裡,只為那三天盛大的出場。

  歲月輪轉,2010屆的同學們正走在所有的老師都曾走過的大路上。疲憊和迷茫織成千千心結,層層繭中的的困惑欲說還休,風在身邊呼嘯,卻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在吹,但還是請相信:一切都會過去,而那些苦難會開出華麗的花兒,變成來日甘美的回味。你在你的航程上,你還在我們的視線裡,就以此作結吧,祝福大家!

  :次等生的生存之道

  麥兜是香港漫畫家筆下的一隻粉色卡通小豬,當廚師的父親在他還未記事時就離開了他和媽媽,麥兜母子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生活在香港的麥兜一家符合 “次等公民”的大多數條件:掙的錢幾乎都吃幹喝淨了;家裡親友不值一提,麥兜連一個副處級以上的叔叔或者舅舅都沒有;麥太太整天都在和失業搏鬥,投資全賠本,沒錢旅遊……

  即便家庭不幸也罷了,可連老天也不眷顧麥兜。我們可以在“木有魚丸”“木有粗麵”中看到麥兜的智商,簡直是死蠢。麥兜的創作者之一麥家碧曾經這 樣解釋:“如果生下來就是一坨屎,那它要不要自殺呢?”如果不幸出生在一個家境很普通的家庭,人又不聰明,那你面臨的就是這樣的話題。

  這就是麥兜系列作品的主旨:次要的人,也要活得精彩。很次要的人能否成功,這是一個大問題。整個麥兜系列都貫穿著這樣的情節:《麥兜的故事》裡,麥太太希望兒子考上港大、當奧運帆板冠軍、搶包山傳人;《春田花花同學會》裡,麥兜希望能做OL辦公室女郎;《麥兜響噹噹》裡,麥兜則是向世界幼 兒園武術大賽的冠軍頭銜挑戰。

  其實,像麥兜這樣的“次等生”,是生活中的大多數:家庭平凡,沒有能幫忙改民族、加高分的親友;父母拼盡全力可能也只勉強湊夠我們的學費;我們的智商也不夠突出,考不上北大、清華,前途黯淡。可是,在麥兜的身上,你能發現:在並不肥沃的土壤中,玫瑰同樣可以鮮豔綻放。那麼,我們應該向麥兜學習些什麼?

  活在當下,悠然自在

  在麥兜故事《菠蘿油王子》中,麥太太給兒子編造了一個菠蘿油王子的故事。麥兜的爸爸是一個流落在民間的王子,因為沒有其他技能,只成為一個潦倒的中年廚師。在與麥太太結婚那天,麥爸爸突然看到以前的朋友,終於放不下過去,決定去找回昔日迷失的王國,拋棄了麥太太。

  在麥兜眼裡,媽媽是一個活在將來的人。她靠對兒子的期望活下去,拼命賺錢,儲備金子和衛生紙,好像隨時都準備逃難的樣子。麥兜說:“爸爸活在過去,媽媽活在將來,他們將我留在了現在。”

  活在現在的麥兜,很會享受當下的美好。他喜歡躺在草地上,吹吹風,看看藍天、白雲和大海;他喜歡不時愜意地抖抖腳,還將抖腳發展為一門藝術,配合成音樂表演,創造出安逸、自如的表現藝術——腳上的小提琴;他還喜歡唱歌,為了感動黎根師傅收他為徒,他清了清懶洋洋的嗓子,唱出了那首可愛的“大包再 來兩籠,大包再來兩籠,大包再來兩籠沒關係……”

  對於“次等生”來說,活在當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過去的失敗和對將來的焦慮是兩座大山,長期壓著你,破壞你對生活幸福的感知力。而學習本身是需要寧靜的心境、專注的態度。我們要像麥兜一樣,學會推開不美好的回憶,推開對將來的焦慮,甚至推開父母對你的影響,給你的壓力。

  人生多麼美好,心中裝著藍天、白雲、大海,便有更為寬廣的世界。享受山頂吹風的片刻清爽;享受清晨樹林裡晨讀的靜謐和單純;享受操場上鍛鍊後的大汗淋漓、通體舒暢;享受一天勞累後,軟軟地躺在床上,安然進入夢鄉……

  天堂與煉獄,只是取決於你的心態罷了。即使在功課繁重的高三,也要在學習的間隙享受小小的幸福。不悲過去,不貪未來,心在當下,悠然自在。這是麥兜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成長

  在《麥兜的故事》裡,麥太太覺得兒子讀書太笨,希望他在體育方面有所發展。於是麥兜拜奧運會帆板冠軍李麗珊的師傅為師,學習了一項早已前途黯淡、正在消失的民間體育專案——搶包山。

  由於沒有包山可爬,麥兜只能在師傅家的組合櫃上爬來爬去,練就了矯捷的身手。麥太太為了兒子能夠參加這個專案,甚至給奧委會主席寫信,請求在奧運會中增加這個體育專案。有很多次,麥兜都想停止練習,但一想到媽媽對他的愛,他又堅持了下來。“始終,我都不是太喜歡搶包子,我只是愛我媽媽。”為了讓香港申請到亞運會的主辦權,春田花花幼兒園的全體小朋友都為麥兜奔走呼號,希望恢復搶包山的專案。當然,到了最後,搶包山沒有成為奧運會專案,香港也沒有爭取到亞運會資格。

  儘管付出那麼多的努力也失敗了,麥兜卻練成了粗壯的小腿。成年的麥兜面對大海說:“也許,練成粗壯的小腿也沒有什麼用,可是,當這樣粗壯的小腿站在大海邊,如果媽媽泉下有知,一定非常欣慰。”

  其實,我們的高三也像麥兜一樣,有時候全力拼搏也未必能進入名校,但那並不妨礙我們在18歲這年收穫最珍貴的成人禮。走過高三,我們收穫了責任,敢於擔當,無論前方是坦途還是荊棘,我們已有更強健的身心面對明天、面對困難。那麼,在一個二流的大學讀書與一個一流的大學讀書,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說周星馳的電影是以小人物的坎坷奮鬥來勵志,那麥兜故事則是用麥兜的堅持不懈告訴我們,如果生來就很次要,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儘管這份努力未必有用。

  跟自己較勁: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麥兜響噹噹》裡,麥兜被麥太太送到武當山上學習太極拳,參加“世界幼兒園武術大賽”,迎戰各地的小朋友。比賽場上,麥兜的祖先,一個很次要 很次要的發明家——麥子仲肥的巨物突然噹噹噹的響起,這原來是一個一年等於一秒,每三千六百年才報一次時的大鐘。大成若缺,大器晚成。麥兜忽然悟出太極拳,也悟出生命的道理。

  在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麥兜無疑是個落後者,但他慢慢地努力著。他將家裡的房子改造成花園,花園裡開滿了鮮花,通道上結滿了絲瓜。他經營著媽媽給他留下的“麥氏快快雞餐館”。雖然他的人生不算成功,但誰說他的人生不美麗?

  高三的生活是忙碌的,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優秀的同學,要麼通過自主招生保送清華、北大,要麼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對於“裸奔”且進步緩慢的次等生來說,這一個個訊息無疑像一顆顆小炸彈在你心裡悄悄爆炸著,一不小心,就把剛剛開始發芽的自信心炸得粉碎。

  這時候,我們應該像麥兜一樣,不與別人橫比,而學會與自己縱比。每天早上起床,想想今天要達成什麼目標,每天晚上睡覺前,問問自己今天學習有什麼收穫。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這些一點點積聚起來的小成就,會消除你內心與優秀生相比的自卑感,鼓勵著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一天,你回頭看看,會發現自己已經走了一段好踏實的路。

  如果高三是一條通往大學的路,它也許充滿荊棘和坎坷,我們應該這樣看待:這條路在兩條竹籬笆之間。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牛花,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隻藍蜻蜓……

  :突破高考困境

  偶爾看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感覺對高考前的孩子們很有幫助,就把它搬過來了。看看你或者是你的孩子,你們的學生有沒有這樣的症狀。正文如下

  也許你沒注意到,或者有了一些模糊的感覺,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你前進的腳步似乎放慢了,甚至已經停止了。這時候,你可要小心了!你遇到了高考複習中的“瓶頸”。成績還處劣勢的同學要注意了,這樣下去,你很可能會與大學失之交臂;而成績不錯的同學,除非你心中的天空不夠高,你是否考慮過短時間內還有上升的可能?因此你也得注意了。不過你不必擔心,因為這是正常的。從某個角度來說,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可以理解為你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使得之前的複習方法不適合你了。當然,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很多的。比如:在前面的一段時間裡,你的複習是側重於掌握全面和基礎知識,需要忠實和肯幹;在下面一段時間內,你的任務卻是提高做題的能力和技巧,需要思考和靈巧。複習的側重點轉移,檢查自己是否保持進步,進步的速度是否穩中有升。如果不是,請對照以下幾個症狀為自己把把脈,查出癥結所在並對症下藥。

  症狀一:無頭蒼蠅亂飛型

  對自己的複習沒計劃,哪一科老師佈置的作業多就複習哪一科,看到哪個同學在做什麼就照著做,發現哪科這次考試考砸了就專門發現哪一科,整天東抓一把西抓一把。

  診斷:這類同學一般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就缺乏規律,凡事缺乏計劃安排,而且內心比較浮躁,不容易靜下心來。這樣紛亂無序地複習,自然不能系統的整理自己的思維,只能讓自己在原地轉圈圈,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又沒有效率。

  處方:分析自己的強項,根據“提高弱項,保持強項”的原則,為自己制訂一個複習計劃。計劃分長期和短期兩種,長至幾個月,短至一天或幾小時的自習,但都要詳細,具有可操作性;計劃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可制訂為幾個分期目標,並通過努力來實現它們;計劃一定要有堅強的毅力來完成,不要過多地受外界的影響;計劃還要及時調整,以確保自己的方向。

  症狀二:時間安排亞健康型

  對複習時間的劃分上,採取平均主義,對每一科都花費同樣多的功夫,就是對自己的優勢科目也不例外。

  診斷:這類同學比前一類稍好一些,因為起碼他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但是,他顯得小心謹慎,甚至畏首畏尾--既想提高劣勢科目成績,又怕影響優勢科目成績,結果卻是優勢保住了,劣勢卻沒有什麼轉變,以至於整體成績沒有辦法提高。

  處方:送你一句話---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舍”,是指適當減少一些花在優勢科目上的時間。既然是優勢科目,你或者有天賦,或者找到了竅門,學起來應該比較輕鬆,要相信自己用少一些時間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退一步說,將分數由130分提高到140分總比有80分提高到100分難,你又何必一定要和自己過不去呢?“得”,是充分利用從優勢科目中省出的時間,儘量多地增加自己在攻克劣勢科目後能夠抓到的分數。

  這種“傾斜政策”同樣可以應用到一門科目內部。集中火力強攻薄弱環節能夠起到的效果有時候是立竿見影的。

  症狀三:埋頭苦幹老黃牛型

  為了一個答案的正確與否苦苦研究三四個小時,想不通就翻來覆去,徹夜不眠。更要命的是,認了死理,一定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不問同學不問老師並引以為榮。

  診斷:這類同學倒是挺明白的,就是有點死心眼。有科學精神是好的,可在僅剩的幾個月裡,也要考慮考慮這樣做值得不值得!要和時間比速度,跟自己要效率才是硬道理。話又說回來,很多時候這樣還是偏難怪題。高考出到這種題的概率有多少?“恥問”就更應該了。冥思苦想卻不得其解,大多是因為在某一點沒有開竅。經老師和同學一點撥,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不說節約了時間,拓展了思維,心境也能豁然開朗啊!

  處方:建議對有困難的題儘量少用時間,最多思考25-30分鐘,若還是不得破解之道,請將卡殼處用記號筆勾出,帶上它與老師或同學交流,並認真記下解題思路,作為資料收藏,日後時常翻閱溫習即可。

  症狀四:大大咧咧馬大哈型

  這種症狀在他的卷面上有直接的體現:算數學永遠都是2*4=4;寫作文連老師都認不出“人”和“入”的區別;答政治題永遠都是行馬天空,想到哪說到哪;做歷史題永遠都看錯“根本條件”和“直接條件”。

  診斷:這一類同學和前面一類中和一下就好了。前者治學過於嚴謹,後者又太草率。而馬大哈的最大問題就在於他沒有意識到這已經成為一個問題了;數學算錯是自己一時眼花就,寫作文信奉內容大於形式,答政治題怨老師沒有找全自己的得分點,而做歷史題就怪人家出題者沒在關鍵詞下畫黑點......其實就是一句話:不認真!每次考試都有會做卻還丟分的題,自己還美呢:我要是仔細一點就可以多得10分了。而事實是,分數始終沒有起色。

  處方: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認真仔細。落到實處來說,具體有一下幾點:在做數學題,尤其是計算和推導時,保證心平氣和,速度上不要太搶,最好能做到一步一回頭;做涉及文字較多的題目時,多考慮評卷老師的感受,儘量做到字跡工整、條理清晰、卷面整潔這一條在英語作文中尤其重要;至於關鍵詞,人家沒有畫黑點,你自己還不懂在下面畫槓槓提醒自己嗎?

  症狀五:多愁善感鑽牛角尖型

  總愛將一次平常的考試與自己的未來、人生聯絡起來,一個小小的勝利能徹底改變他灰色的人生觀,一個微不足道的失敗同樣也能完全摧毀他,總之多數的時候他都是心事重重。

  診斷:這類同學以女孩子居多,當然也不乏心思細密的男孩子。他們敏感而情感細膩,情緒極易受外界干擾而發生波動。他們大多傾向於相信宿命論,認為兩件沒有關聯的事,如打碎杯子和數學考砸之間有冥冥之中的聯絡,從而產生莫名的悲觀,並認定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以至於間歇性地厭學。他們思考的東西都已經不是學習的內容了,成績提高又從何談起呢?

  處方:首先要明白上不了大學不會死!上大學固然是條捷徑,可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道路是很多的。如果你的壓力來自於身邊的人----鄰居、父母、同學,你可以想象倘若落榜了,逃到另一個城市就不會看到你所謂的“白眼”,如此一來心情會好很多。並不是要你放棄,既然相信宿命論,那也相信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你不練就想有展翅搏擊長空的本領,就算你天生就是鴻鵲,老天爺也沒辦法幫你呀!正所謂“自助者,

  天助之”。所以,丟開身邊那些芝麻點的小事吧,讓自己的志向高遠一些!

  症狀六:引而不發藏而不露型

  平常做題沒什麼不會,可不知為什麼一考起試來成績就是上不去。

  診斷:這種情況要考慮一下心態的問題了。當時我是這類的典型,就以自己的切身經驗為例吧。我的成績去3月份月考之前一直在二三十名左右晃悠。在那次月考前兩天,我大姨從加拿大回來了。這兩天我一頁書也沒碰過,玩兒去了,後來考試破天荒地考到了第一。這可能是巧合,但我認為自己在兩天裡全身心得到了休息,很輕鬆,放得很開,所以才有這樣的好結果。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沒想得到的時候就能夠有意外的收穫。

  處方:試一試,給自己放一天假,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和節奏,嘗試著去尋找這種感覺---看著明澈的夜空,現象著雲捲雲舒就像人該經歷的莫測的起伏,以包容的心去面對世間萬物,平和、寧靜、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