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的學生演講稿

  能夠作為學生代表在國旗下演講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那你的演講稿準備好了嗎?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學生在國旗下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好習慣 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的確,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

  縱觀歷史,大凡獲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些良好行為長期堅持,養成習慣,形成自然。魯迅先生從小就養成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時刻刻地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樣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就養成了習慣。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對我們小學生來講,尤為重要。 就拿我們密切相關的學習來說吧。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平時不刻苦、不用功,作業總是馬虎潦草,沒有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習慣,成績總是不好;我們也看到,有些同學雙休日只顧玩,把作業壓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開了夜車還做不好。其實,這完全是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能使我們既學得有效率,又學得輕鬆自在。而如果你不能養成好的習慣,上課不注意聽講,不踴躍發言,不鑽研難題,這樣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對你的身心發展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最重要的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會使你終生受益。

  昨日的習慣,已經造就了今日的我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我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共同創造輝煌的未來!

  篇2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明確自己的責任,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應該要從我們平時在做的小事做起,從自己的能夠做的事情做起,努力的做一個能夠自立的人。

  眾所周知的作家張海迪,他5歲就患上了脊髓病,可憐的她從此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在如此大的打擊下,她沒有放棄、沒有失望,而是勇敢地站了起來。從那時起,她用超人的毅力開始了她獨立的人生。因為殘疾使她無法像常人一樣上學,於是她便在家中自學了中學的全部課程。除此之外她還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研究生的部分課程。從那以後,張海迪走上了從事文學創作之路,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文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等書籍。她的眾多作品先後在各國出版。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個自立、自強的好榜樣,他名叫小江,他家境優越,生活無憂無慮,但他在上中學時就自覺培養自立的能力。進入大學之後,他開始償試勤工儉學,先後做過推銷員、家教、服務生等工作,在實踐中學到了不少東西。臨畢業時,某著名公司來學校招聘人才,經過面試和考察很快相中了他。

  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只有自立、自強,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也只有自立、自強,才能讓我們戰勝自己的命運。如果我們一直生活在家庭、學校的保護傘下,那麼我們做人是失敗的,我們的命運將是悲苦的。

  有這麼一對夫婦,他們晚年得子,十分高興,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飛,含在口裡怕化,兒子長大後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幹,結果,他們的兒子連最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 一天,夫婦倆要出遠門,怕兒子餓著,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烙了一張大餅,套在兒子的頸上,告訴他想吃時就咬一口,但等他們倆夫妻回家時,兒子還是餓死了。

  原來,他只知道吃頸前的餅,不知道把餅轉過來吃。從中告訴我們,依賴會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悲劇;會使人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和精神;喪失人格;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貪圖享受的人,也是不可能在社會生活中自立的。

  我們要自立,首先,應樹立自立的觀念,為自己定一個可行的自立目標;其次,要立足於當前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同時,要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也要大膽的投身到社會實踐。因為只有在社會生活中反覆的鍛鍊、不斷實踐,才能逐步提高我們的自立的能力。

  讓我們全面地看待自己,讓我們的人生充滿自立意識,讓我們的生活從此與眾不同,讓我們一起享受自立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俗話說的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朋友,驅走我們的依賴心理,讓我們用輕鬆的腳步走向自立的世界,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世界,讓我們以後的人生更加燦爛和美好。

  篇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我講話的主題是“說文明話,幹文明事,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指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是說,不符合道德規範、文明禮儀的言行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做。學校作為我們接受知識的神聖殿堂,更應該是一個文明和諧的集體。

  開學三週來,我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同學能夠嚴格地遵守紀律、積極地鍛鍊身體、主動的努力學習,但是仍然有個別同學上學遲到;到教室後三五成群,大聲說笑;上課不認真聽講,打瞌睡、玩手機、吃零食;課餘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完全背離了學生就是要認真學習這一宗旨;極少數學生油腔滑調,自命不凡,走路橫衝直撞,在校內快速騎車,藐視學校教育,矯情生事,髒話粗話隨口說,打架鬥毆,頂撞老師,甚至有偷盜行為,完全不是學生行徑;在物質享受上孜孜以求、相互攀比,在學習做人、學習知識上卻不願吃苦,不願努力,甘做懦夫;個別學生圖省事不走大路走草坪,亂扔垃圾、隨口吐痰,人走不關水、不關電、不關門,在牆上亂寫亂畫、踩腳印,車輛亂停亂放,有車輛倒地假裝沒看見,揚長而去,用腳踢門窗、用石塊打玻璃,同學們,文明不復雜,不抽象,不遙遠,她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而做一個文明的人,有修養的人並不難,只要我們願意,只要我們有愛校思想,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我們就會關心學校的發展、愛護學校的環境、維護學校的形象;只要我們擁有公德意識,就會“己所不欲,不施於人”,就會為別人想得多,為別人考慮得多;只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就會消除冷漠,減少浪費,勤儉生活,勤奮讀書。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讓“文明與我們同行”,讓“文明之花”開在我們的心中。

  作為學生,文明就是樸素整潔的裝束,就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就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就是見到師長時的一聲親切問候,就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就是不說髒話、不邊走邊吃、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就是就餐時自覺排隊、不講話、不喧鬧、文明進餐,就是不損壞公共財物,就是積極思考、安靜聽課、不懂就問,就是課餘時間不喧譁、不起鬨,就是自覺服從學生幹部的管理和接受老師的批評勸阻。

  同學們,做一個文明的人,有修養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需要我們互相提醒,自我監督,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讓習慣成為一種自然。

  同學們,寶中是我家,愛護靠大家,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讓文明的春風吹拂我們的心靈,讓文明的花朵伴隨我們的成長!讓我們的校園隨處可見文明之舉,到處可聞文明之聲!

  謝謝大家!

  看完“”的人

1.中學生國旗下演講勵志演講稿7篇

2.範文3篇

3.國旗下學生演講稿3篇

4.關於3篇

5.初中生國旗下勵志演講稿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