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行為的名詞解釋

  行為的意思是什麼呢?怎麼用行為來造句?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行為的意思,欣賞和精選造句,供大家閱覽!

  行為的意思

  行偽。謂舉止行動;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外表活動。

  釋義:

  謂舉止行動

  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外表活動

  1.亦作“行偽”。謂舉止行動。

  《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謂處士者,無能而云能者也,無知而云知者也,利心無足而佯無慾者也,行偽險穢而彊高言謹愨者也。”劉師培補釋:“行偽即行為。言所行所言均險穢,與上句利心對文,偽為古通,如《性惡篇》為字均作偽是也。”巴金《滅亡》第四章:“他在這一天只有像木偶一般地行為。”

  2.亦作“行偽”。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外面活動。亦指生平事蹟。

  宋曾鞏《壽安縣太君張氏墓誌銘》:“餘之亡妻於夫人之孫女為第三而光祿之長女,知夫人之行為尤詳,故為之銘。”曹禺《雷雨》第二幕:“魯大海:啍!這是假的,你們自己假作的電報來離間我們的。你們這種卑鄙無賴的行為!”

  3.亦作“....的行動是.....”。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紆禍。

  行為造句欣賞

  1 他樂於助人的行為受到了人們的稱讚。

  2 捏造事實誣陷他人,是違法的行為。

  3 你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應該受到良心的譴責。

  4 乞求神佛保佑是自欺欺人的愚昧行為。

  5 王陽的有些行為讓人不可思議。

  6 為了謀利而驅使童工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是違法行為。

  7 人民群眾對腐敗分子的醜惡行為感到無比憤慨。

  8 我們譴責美國政府幹涉我國內政的行為。

  9 全班同學眾口一詞支援李明的行為。

  10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英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每一個同學。

  11 造謠中傷,破壞別人的名譽,是違法的行為。

  12 虐待老人不僅違背道德,也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13 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免不了受到別人的譏笑。

  14 霸權主義者的霸道行為令人憤慨。

  15 他向檢察院檢舉了那個局長的貪汙行為。

  16 製作和釋出虛假廣告是欺騙群眾的行為。

  17 抄襲別人的作品是不道德的行為。

  18 拿別人的生理缺陷取樂是不道德的行為。

  19 必須堅決查處少數幹部憑藉職權謀取私利的腐敗行為。

  20 我們要敢於同各種不法行為作鬥爭。

  21 憑空捏造罪名陷害他人,是違法行為。

  22 在工作中應禁止阿其所好的行為。

  23 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是汙辱人的行為。

  24 小峰助人為樂的行為受到了學校的褒獎。

  25 國家幹部的行為應受公眾監督。

  26 我們決不容許分裂祖國的行為。

  27 我為你的錯誤行為感到難過,不知你此時此刻是怎麼想的。

  28 他的行為也不過是白圭之玷,可以原諒。

  行為造句精選

  1. 對於這種行為,大家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2. 在工作中要勇於挑重擔。那種拈輕怕重、生怕吃虧的思想和行為是不對的。

  3. 她這一身打扮和行為舉止,引起了不少鄰居的風言風語。

  4. 言簡意賅而不同於散文,規則使用節拍和押韻的習慣,行為正式單位,詞彙昇華,造句靈活。

  5. 昨天晚上她在宴會上的行為不成體統。

  6. 追問別人的難言之隱是不禮貌的行為。

  7. 他這種大公無私不畏強權的行為,如今有幾人能做到呢?

  8. 你們給我們來的公函,說我們圖謀不軌,我們此行純為愛國而來,絕無越軌行為。

  9. 對於這種行賄行為,他斬釘截鐵的拒絕了。

  10. 小剛把拾到的一百元錢交給了民警叔叔,他的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揚。

  11. 行為主義的交替反應之說便用以補救這種囫圇吞棗之弊。

  12. 行為模式是理解千變萬化的度假旅遊者消費行為的基礎。

  13. 妄想把不法行為合法化,只不過是掩耳盜鈴把戲罷了。

  14. 除非洗澡,不論在何時何地,赤身露體都是有傷風化的行為。

  15. 為使盜竊、走私等不法行為免於孳蔓難圓,嚴懲是必要的。

  16. 對於他那些以管窺天的行為,我們應該堅決反對。

  17. 這種犯罪行為應該受到嚴懲。

  18. 他聽說敵人侵入國境,行為異常殘暴,不禁怒髮衝冠,立即投軍殺敵。

  19. 規模較小的銀行為了採用此種模式分外動力十足。

  20. 勒哈貝罕行為邪惡,因為他沒有專心致志尋求上主。

  21. 如果我們人類還要繼續破壞環境的話,那就是對我們自己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

  22. 奧爾本森的行為如今對我來說已不是不可思議的事了。

  23. 損壞公物是一種犯罪行為,絕不允許這麼做。

  24. 我們要同破壞公物的行為做針鋒相對的鬥爭。

  25. 對於丈夫長期的暴力行為,她決定不再逆來順受,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26. 看到不法之徒的犯罪行為,不敢出來鬥爭,這是貪生怕死的表現。

  27. 她的惡劣行為必將使她自食其果。

  28. 這種始亂終棄的行為永遠都會受到道德輿論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