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的記賬基礎

  會計處理基礎是指在確認和處理一定會計期間收入和費用時,選擇的處理原則和標準,其目的是對收入和支出進行合理配比,進而作為確認當期損益的依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1、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2、會計主體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一般來說,只要是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都可成為會計主體。除此之外,可成為會計主體的經濟組織還包括:企業、企業集團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組成的企業聯合體、事業單位等。

  3、會計主體與法人的區別:法人是一種享有民事主體資格的組織,法律賦予它等同於自然人一樣的人格,以便於其獨立地行使權力並承擔自身的義務。成為一個法人首先在經濟上是獨立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法人肯定是會計主體,但僅僅獨立核算是無法足以支撐其成為法人資格的,所以,是法人的一定是會計主體,是會計主體的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企業集團、企業獨立核算的車間均是會計主體而非法人。

  4、持續經營假設:假設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破產被清算。即假設企業的經營活動處於一個正常執行狀態。

  5、會計分期是將企業持續不斷的資金運動人為地分割為若干期間,以分期提供會計資訊。會計分期假設目的在於分段提供會計資訊,以達到實時反映和監督企業資金運動的目的。

  6、我國規定,企業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外商投資企業可以選用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進行核算,但應提供以人民幣反映的報表,境外企業向國內報送報表時應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7、沒有會計主體,就不會有持續經營,沒有持續經營,就不會有會計分期,沒有貨幣計量就不會有現代會計。

  8、會計基礎是指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九條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9、權責發生制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已經發生和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了,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費用。權責發生制主要是從時間上規定會計確認的基礎,其核心是根據權、責關係實際發生的期間來確認收入和費用。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核算,最大的優點是: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期間真實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

  10、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等的依據。

  11、目前,我國的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採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採用收付實現制。

  會計記賬基礎的內容

  會計處理基礎有兩種,一種叫收付實現制或實收實付制,或叫現金收付基礎。一種叫權責發生制或叫應收應付制,或叫應計制,

  1、收付實現制

  它是以本期款項的實際收付作為確定本期收入、費用的基礎。不論款項是否屬於本期,只要在本期實際發生,即作本期的收入和費用。所以又叫收付實現制,實收實付制。

  2、權責發生制

  它以應收、應付作計算收入、費用的依據。凡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是否發生,均要計入本期;凡不屬本期的收入、費用、儘管發生了,也不計入本期。故又叫權責發生制、應收應付制。

  現金收付基礎和應計基礎是對收入和費用而言的,都是會計核算中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但是現金收付基礎強調款項的收付,應計基礎強調應計的收入和為取得收入而發生的費用相配合。採用現金收付基礎處理經濟業務對反映財務成果欠缺真實性、準確性;採用應計基礎比較科學、合理,被大多數企業普遍採用,當然成為成本計算的會計處理基礎。

  會計記賬基礎的原因

  之所以要設定會計處理基礎,是因為在經濟活動過程中,會大量地頻繁地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會計事項,在這些會計事項中,有屬於本期的,有不屬於本期而為跨期的,例如,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費用和收入有以下幾種情況:

  可能在本期付出了費用,收到了貨幣資金;也可能付出了費用,未收到貨幣資金,也可能未付出費用,收到了貨幣資金,這就形成了本期實際得到的收入可能與本期支付的費用有關,也可能與本期支付的費用無關,同樣,本期支付的費用可能與本期收入有關,也可能與本期收入無關,如何把收入和費用在時間上加以配合呢?這就是處理會計業務的出發點,即會計處理基礎,只有確定了這種出發點才能正確計算本期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