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長在校長培訓班講話

  校長隊伍建設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先導工程,是推進教育科學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所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送走炎熱的暑假,我們又將迎來充滿希望的新學年。今天,我們在這兒舉辦全區暑期教育幹部培訓班,組織中小學校長、局機關、直屬事業單位中層以上幹部繼續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這一主題,加強校長隊伍建設,理清思路,明確任務,以新的姿態迎接新學年的到來。下面,圍繞校長隊伍的建設,就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造就高素質的校長隊伍,我主要談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客觀分析,充分肯定我區校長隊伍建設的成績

  我區現有教育局所轄各級各類學校111所,中小學校長353名。其中:高中48名,電大、進修、職成教30名,初中110名,小學149名,幼兒園16名,平均年齡40.8歲。現學歷在大學本科以上的高中校長46名,佔95.8%,初中校長69名,佔62.7%,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小學校長105名,佔70.5%。中學校長中,中學高階教師職稱90名,佔57%;小學校長中,小學高階教師職稱146名,佔98%。區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幹教師148名,佔41.9%。女校長78名,佔22.1%。以上情況說明,我區校長隊伍整體素質較高。

  一年來,校長們以正確的價值觀引領教師,緊緊圍繞我區教育工作的目標任務,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嘔心瀝血,克難求進,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業績。你們以寬容謙虛的情懷,求真務實的作風,情繫群眾的品德,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廣大家長和教師的滿意、人民群眾的愛戴。實踐證明,我們這支校長隊伍是一支學習型、和諧型、科研型、廉潔型、求實型的優秀團隊,你們,是武進教育的中流砥柱!

  一支勤奮學習的團隊。校長們能樹立學習的理念,營造學習的氛圍,自覺排除干擾,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增強學習主動性,在繁忙的行政事務間隙,擠出時間,自主學習,完善自我。養成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學習理論,刻苦鑽研業務,深入思考問題,積極破解難題的好習慣,學有收穫,學有進步,學有成果,為打造學習型團隊作出表率。一年來,校長們撰寫的論文、總結文章有531篇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或會議上交流,其中:區級203篇,市級87篇,省級199篇,國家級42篇。經各片推薦,參加區校長優秀論文評選的共232篇,這些論文能緊密聯絡實際,抓住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進行理性思考,為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推進學校建設尋找對策。經專家評審,共有123篇論文獲獎,其中一等獎35篇,二等獎35篇,三等獎53篇。這學年中,有的校長到外省市講學,給兄弟省市參訪團作經驗介紹和學術報告,受到同行和專家的好評,展示了武進教育的真實水平和嶄新形象。

  一支凝心聚力的團隊。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有強烈的全域性觀念,崇尚和諧的人際關係,堅持以大局為重,不居功,不諉過,自覺維護團結,做到目標一致,大事共商,分工負責,互相尊重,配合默契,形成合力。今年5月,我們組織“團結、廉潔、開拓”好班子的考評,31所學校2106名教職工對照好班子“五好”標準,對學校領導班子進行測評,優秀率達87.7 %。這些班子的共同特點是:一把手校長處理問題講原則,講大局,講方式,說話辦事有規矩、適度、得體,帶好班子,尊重下屬,嚴愛結合;副職校長能找準位置,切實履行職責,積極參與集體領導,落實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副職與副職之間分工不分家,多商量,多溝通,相互信任,取長補短,不計名利,心心相印。

  一支求真務實的團隊。教育是一項實實在在的事業,搞教育者也應是忠於職守,踏實肯幹者。我們的校長正是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腳踏實地,不心浮氣躁;真抓實幹,不搞形式主義。深入一線,不做表面文章;積極進取,不固步自封;帶頭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爭做表率。故而說:“人慾圖存,必用其才力心思,以與是妨生者為鬥,負者日退,而勝者日昌”。全區教育有今天這樣的局面,與我們擁有一支求真務實的校長隊伍密不可分。據不完全統計,一學年中,校長們共上課4864節,平均每人每週上課6.9節,比上學年增加0.9節。聽課20455節,平均每人68節。校長為推進課改,親自上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作講座,全學年,共上公開課459節,其中校級公開課378節,片以上的81節,作教改、學校管理等方面的專題講座682次。很多校長以校為家,吃苦在先,帶頭挑重擔,兢兢業業,不計得失,事事處處為學校著想,時時刻刻把教師和學生掛在心上,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還有一些校長因工作需要調動,克服自身困難,服從組織決定。在視導組撤消後的人員分流中,28位視導組人員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安排,體現了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

  一支勤政廉潔的團隊。如果說以誠待人是做人之本,那麼勤政廉潔是為政之道。要守住學校這個攤,就必須守好這個道。縱觀全區校長隊伍,絕大多數校長能自覺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嚴守廉潔自律規定,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堅持學校利益高於一切,自覺保持領導班子的純潔性和執行紀律的嚴肅性。行政行為逐步規範,重大事項實行“陽光操作”,贏得了教職工的尊重和學生家長的一片讚譽。民主管理的思想逐步紮根,絕大部分學校都實行校務公開,建立了較完善的議事規則,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公開公正,程式規範,深得人心;民主監督制度逐步建立,成立“經審會”,實行財務月報,使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化、透明化、公開化。一年來,校長中受到上級表彰的各類個人榮譽共215個,其中:區級125個,市級63個,省級27個。年度考核中有80名校長被評為優秀,其中35名獲區政府嘉獎。今年5月,教育局和教育工會組織全區7665名教職工對334位中小學校長進行了民主測評,校長的優秀率平均達60.5%,信任率優秀+稱職平均達85.4%,信任率在80%以上的305名,佔91.3%,這充分反映了校長在教師中享有較高的威信。

  一支勇於創新的團隊。創新是時代的主題,更是事業心、責任心的體現。校長們在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研究中勇於改革,不斷創新,工作充滿活力,學校充滿生機,事業充滿希望。許多學校引入競爭激勵機制,進一步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對中層競聘上崗作出了積極探索,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增強廣大教職工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努力建設精幹高效、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中層幹部隊伍,競聘工作得到全體教職工的擁護,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組織保障;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校長帶領廣大教師創新理念,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克服師資、條件等方面的困難,努力推進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科研精彩紛呈,一年中,校長共參與和承擔了522個教育課題的研究,其中國家級課題69個,省級課題119個,市級課題121個,區級課題213個,取得了新的成果。各中小學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教育質量穩步提高,49所中小學校成績顯著,受到教育局表彰。全學年有44所學校接受市、區督導部門的評估,其中40所學校為優秀級,4所為良好級。校長們帶領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和建立特色學校中創出了成績,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競賽捷報頻傳,為武進教育增添了光彩。

  在充分肯定校長隊伍的主流和建設成效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校長隊伍建設上還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從平時掌握和各方面反映的情況來看,主要表現在:

  一是管理不盡科學。黨的十五大向全黨提出了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兩大課題,一個時期以來,全黨上下都在認真思考這一問題。作為一所學校的領導,也應對此作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梳理。要認真地反思一下,我們的管理理念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否符合時代進步的要求,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否與時代發展的目標一致,我們的管理方法是否行之有效等等。對這些問題不認真思考,我們就會落後於時代,就會制約事業的發展。

  實踐中,一些校長對管理科學、領導方法研究不夠,方法簡單,甚至依據個人好惡“想當然”。有的“情況不明決心大,胸中無數辦法多”,工作決策中意見聽取不多,實踐論證不足,程式不夠規範,違反科學規律,匆忙決策,造成失誤;有的決策之後政令不暢,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有的事無鉅細一把抓,抑制了部門和副職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這些都是學校管理中的大忌。作為一名校級領導,決心大、魄力強、決策和處事果斷是優點,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多作調查研究,尊重客觀事實,掌握真實情況,從實際出發。管理思想要與時俱進,決不能單純地憑經驗來判斷變化了的環境,憑常識來推測明天的發展。

  少數校長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識不強,造成領導班子不協調、不團結,沒有處理好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的關係問題。或是“民主集中制”成了“集中民主制”,重大事情個人說了算,未按照規定程式決策,以個人代替集體領導,或是個人不敢負責,相互推諉扯皮,影響班子團結,導致一些領導班子整體功能不高,凝聚力、戰鬥力不強,班子成員互相猜疑,背後論是非,精力不集中在工作上。作為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一定要牢固確立民主意識,要盡力越過管理過程中對“權”的迷戀,形成良性的管理機制。班子內其他成員也要著眼於班子整體,著眼於大局,積極做好促進團結的工作。

  二是作風不很紮實。作風是一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外在表現。就校長隊伍作風建設而言,總體是好的,這裡講的“不紮實”僅指少數人不同程度存在的“五多五少”現象:思考眼前多,戰略思考少;從眾行為多,創新動作少;各種應酬多,上下溝通少;畏難情緒多,主動發展少;具體事務多,過細工作少。有的校長高高在上,很少接近教師,缺乏親和力,往往使教師感到威懼,感到不可接近,久而久之,造成脫離群眾,聽不到真實的意見,出現官僚思想,工作難以開展;有的校長對教師批評教育,言語生硬,思想工作不深入,不細緻,不能有效地拿起激勵表揚的武器,結果適得其反;浮躁風氣時有抬頭,“五個一”制度的執行時緊時鬆,工作不深入,脫離教學,脫離學校,脫離實際;民主測評滿意率低,不稱職率在10%以上的校長有10名,佔2.8%,優秀率在20%以下的17名,佔5.1%。信任率優秀+稱職在80%以下的32名,佔9.6 %。教代會代表民主評議校長共提出意見151條。

  三是思想不夠穩定。造成部分校長思想不穩定的主要原因來自辦學的客觀艱難性。有的校長面臨教育經費、學生安全、教學質量沉重的壓力,對艱苦的生活產生厭倦感,對繁重的工作產生畏懼感,對學校的發展產生失望感。面對教師流失,學生擇校,社會壓力,精神不振,畏難情緒上升;教育質量社會期望值過高,送給你一名學生,交上一筆鈔票,一定要給我出精品,不能如願,責任全在校長,而校長對此只能無可奈何。系統內狹隘的功利主義,雖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時有反彈的勢頭。中考、高考結果公佈,幾家歡喜幾家愁,成績好的橫幅宣傳,媒體報道,歡天喜地。稍不理想,埋怨斥責,怨聲載道;收費減少,經費困難,僅有經費應付維持,杯水車薪,教師指望待遇提高,黨、政、工、團、隊,生、老、病、死、退,吃、喝、拉、撒、睡,全眼睜睜地看著校長,縱然使出全力也難使大家滿意。稍有不慎,“亂收費”檢查治理,新聞曝光,校長往往處於無助境地;教師管理,校長心有餘悸;難以預料的學生安全、非正常事故、傷亡事件,不知哪天落到自己頭上,膽戰心驚過日子。一些校長抱怨,“真的不想幹了”,在困難、挫折面前意志衰退、信心動搖、“打退堂鼓”等。

  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既有教育的社會環境問題,校長隊伍的管理問題,也有校長個人的素質問題。從管理上看,對校長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抓得不力,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存在“五重五輕”現象:重提拔使用,輕培養提高;重工作實績,輕過程監督;重指標達成,輕過程管理;重工作“加壓”,輕機制激勵;重奉獻教育,輕利益驅動。這些問題,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健全機制,不斷完善,為校長的成長和專業化發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但是,從校長隊伍的自身來看,校長的價值觀上還存在模糊觀念,影響了校長素質的提升,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校長的價值觀,指導著校長決策方向的選擇和決策目標的確定,指導著學校的自主發展和管理的活動設計,指導著校長管理活動的具體實踐,不僅關係到每位校長本人思想情操的修養,道德生活的修煉和行為態度的取向,而且關係到能否建立起一支引領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高素質校長隊伍,更關係到全系統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的確立和教育最終目標的實現。所以,今天我們共同探討價值觀問題,旨在統一思想,形成認識,加強隊伍,推進我區教育的科學發展。

  二、刻苦修煉,培育校長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既是一個很抽象、思辯性的問題,又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它對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來說,更具有著基礎性、關鍵性及導向性的作用,它決定著我們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和對事業的態度。

  價值觀是人們關於生活中基本價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觀念的基本系統。從其形式看來,價值觀是由人們對那些基本價值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構成,它的思想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不是指有無、多少,而是指好歹。是以主體為尺度,反映事物與人的關係。因為主體的多樣性,主體的需求多元性,只有當主體有某種需要時,存在對其才有意義。因此,對任何東西的好壞之分是對各人而言的,世界上找不到一樣東西對所有人來說是好東西或對所有人來說是壞東西。就其內容而言,簡而言之,人們心目中信什麼、需要什麼,就是其價值觀,是以“信什麼?要什麼?堅持什麼?追求和實現什麼?”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標系統。最高層次的信念就是信仰,是主導的信念。信仰是信念的昇華,沒有信仰的人就是沒有靈魂。這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特有東西形式,當信仰變成現實目標時就成了理想。信仰、理想、信念體現為行動就是一種取向和態度,就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價值觀就是人們心中評價事物的標準系統。人們心目中用以評量事物之輕重,權衡得失取捨的“天平”和“尺子”。俗話說:“人人心中有桿秤”就是一種標準,衡量事物的標準。人們就是用這樣的天平和尺子去衡量、評判一切人和事物,從而得出自己的態度和選擇。所謂“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如有人講這個事物還不太理想,就是還不完全達到標準。價值觀屬於道德觀念的範疇。它需要回答什麼樣的人生最有價值,什麼樣的行為和動機是光榮的高尚的,是有益於社會和大眾並值得大力宣傳和提倡的,什麼樣的行為和動機是醜陋的卑劣的,是有害於社會和大眾並需要大力譴責和鞭撻的,努力形成人們共同認同的正確的健康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生活和實踐活動的凝結。人們往往因生存狀況、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價值觀。比如由於文化背景不同,世界各國對“體罰”就有三種評判標準:根據嚴格的基督教人生觀而允許學校體罰的“英美型”;基於人道主義和人權思想而禁止體罰的“大陸型”和從重視自覺紀律立場出發,禁止違反社會主義教育原則的體罰的“社會主義型”。同時,由於生活和實踐活動的多變性,穩定的價值觀會經受許多考驗。每當發生重大事故、困難和挫折或環境的變化、認識的變遷等都會誘發價值觀的改變。價值觀的改變是人的根本改變。因此能否堅守正確的價值觀不動搖,對每個人來講都是一場挑戰。

  校長的價值觀是一般價值觀的特殊表現。是在學校發展的特定環境中的總看法和總觀念。它貫穿於校長生活和實踐的始終,也貫穿於校長管理活動的始終,集中表現在學校發展和校長專業發展上。因而,校長的價值觀是決定育人取向的主導因素。常有人說,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教師和學生。校長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對於學校的發展舉足輕重。校長必須具有執著的人生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才能形成校長正確的價值觀。

  校長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我們不妨來學一學中國著名的哲學家、智慧老人馮友蘭撰寫的《人生的境界》一文。這篇文章現已編入高三語文教材,我建議大家去讀一讀。文章說:“人與其他動物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麼,並且自覺地去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了他的人生境界。”„„“我們可以把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成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們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瞭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社會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所以他的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一個人可能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還是宇宙的一員„„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們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現在就是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 „„“生活於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於天地境界的人是聖人。”

  我們思考,用馮友蘭先生說的人生四種境界的覺解來對照我們現在的狀況,無容置疑,校長早已告別了“自然境界”而進入了“功利境界”,甚至許多校長有相當多的時候,處在“功利境界”與“道德境界”之間,在向道德境界邁進。而我們認為境界的升遷是由價值觀決定的。作為特殊群體的校長,其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他們必須具有高境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應該符合客觀規律,是科學的。同時,又應是走在時代前列的。這樣才能保證擁有一個高尚的精神追求,完美的精神寄託,堅強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精神動力。這種高境界的價值觀至少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人民至上。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根本,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所在。最近,中共中央胡錦濤又提出了“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我理解,為人民服務不僅是對個人而言的道德問題,更應該是國家機器如何為人民服務的問題。如何從經濟上、政治上服務人民。其評判標準也不是自我感覺如何,而是看人民滿意不滿意。教育是一項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為國家明天奠基的事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理應成為我們的目標。校長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首先表現在要立足辦好一所學校,這是取信於民,贏得尊重的前提。2003年第九期《人民教育》的封面人物是北京11 中李金初校長,他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本人平生無大志,只想辦好一所學校”,“辦好一所學校”是李校長的追求。勇於創新,8年改革,學校成了譽滿京城內外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