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演講稿

  每個嶄新的世界,從不缺少真善美。每個熟悉的世界,只缺少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善美無處不在,有的人認為,只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體現出美得精神,做小事是體現不出真善美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錯了,要想讓真善美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那就應該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昨天吃過早餐,我開啟電腦,上網瀏覽一些最新的新聞報道,網上的這樣一則訊息深深吸引了我:某某市昨日發生一起搶劫案,某單位出納到銀行取錢,在回來路上遭歹徒搶劫,路上的行人見義勇為,紛紛加入到追捕歹徒的行列中。歹徒見無路可逃,就將搶來的錢撒得滿天飛,妄想以此吸引追捕人群,可是追捕人群中沒有一個人見錢眼開,個個緊追不捨。歹徒終於被抓住了。接著大家齊心協力把被歹徒撒飛的錢檢回,一清點,居然一分不少,錢又回到了受害者手裡。

  那些見義勇為的人們,讓我深受感動。他們與受害人素昧平生,但在這緊要關頭,沒有一個人退卻,更沒有一個人見利忘義。他們義無反顧地伸出援助之手,使正義得到伸張,使弱者得到保護。

  以前,常常聽到人們在議論:現在的社會風氣不好,人與人之間關係淡漠。但是,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了社會上雖然存在某些醜惡現象,但是絕大多數人是有正義感的。那些見義勇為的人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弘揚了真善美。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讓正義得到發揚光大,讓那些假醜惡沒有生存的餘地。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溫馨、更加美麗!

  社會是一個美好,溫暖,和-諧的大家庭,處處皆有愛,處處皆有美。羅丹告訴我們,世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同學們,當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有一個弱者在你面前,你的心裡一定會有一種私慾和一種理智在做鬥爭。兩種想法,必有一種會勝,也有一種會敗。因為大家都是人,強者是人,弱者也是人。人與人之間不應該爭強好勝,而是要互相幫助,這樣才有我們生活的價值。如果兩種想法,理智勝了,就如同黑暗中有亮了一盞明燈,如果這樣的燈光多了,我們身邊的黑暗也就少了。如果私慾勝了,那就是黑暗中又少了一盞明亮的燈,那樣就給黑暗給了一次機會,讓他傳染全世界,你想想,那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新主人,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自覺弘揚真善美,擯棄假醜惡,使我們在幻想和現實兩個世界裡永遠不會迷失自我,使我們的生命之水永不幹凅!

  謝謝大家!

  篇2

  一生追求自我完善無非就是為了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可是大多數人卻說不清所追求的真善美到底是什麼。我想每個人對這三個字都有不同的理解,當然我也有我的獨到見解。屬於我自己的淺薄看法:

  真就是真誠待人。

  “真善美”中的“真”是指要真誠待人,做真實的自己,不吹噓、不浮誇。其實也就是真心和真行,大家都聽說過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劉備和張飛、關羽到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不在,劉備只好失望的回去了,不久,劉備再一次去請諸葛亮,可是諸葛亮外出雲遊去了,過了一些日子,劉備第三次去請諸葛亮,到達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見此情景不敢驚動,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劉備待人真誠,心中有志,便答應劉備輔助他建立蜀漢皇朝。劉備的三顧茅廬,使他完成了大業,讓後人看到了他真誠待人的一面。

  如果我們用真心來對待你身邊的人,我相信他們也會用真心來待你,這樣一來,人世間就不會互相猜疑,互相欺騙。

  善就是善良。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說的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善良就是讓我們要有善心,做利於他人及社會的事,不計報酬、名利,我認為善良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美德。

  善良是對他人無私的關愛和祝福,是來自心靈深處真誠的憐惜與同情。坐看庭前花開花落,黛玉葬花,是善心讓她憐花;所以這是她的善心所在。李叢飛用愛心感動了中國,這是他的善心所在;每一份善良都會使人為之感動。

  美就是心靈美。

  我認為“美”,它不是外在條件的美,不是外表的華麗美豔,而在於內心,心靈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伊麗莎白曾經說過:“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一張潔白的紙,什麼也沒有,畫家卻能畫出美麗的少女,一個簡單的樂器,聰明的音樂家也會把它演繹成不朽的篇章。

  美麗是可以創造的,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只要你有一顆真善美的心,不拘小節、無私奉獻,便可以創造美麗。

  知識慾望追求真,道德慾望追求善,美的慾望追求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真善美是需要我們去追求、去執行。真善美伴我行,我心中的真善美。

  篇3

  我國自古以來就號稱文明古國,重禮教、講文明行為不僅是一個人心靈文明程度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文明行為在以儒家為主統的中國傳文化中就佔有中心位置,行為是為人的標誌、律己的規範、交往的準則。文明行為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

  我們學習應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人,清潔環境,文明校園。但是我們的校園中,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總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現象出現,剛打掃完的衛生區,就有同學拿著毛筆在瓷瓦牆上亂畫;在教室裡,看看我們的地面,總有同學想丟就丟;打過學校上課預備鈴後,有的同學還在嘰嘰喳喳,甚至高聲喧譁;在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卻在左顧右盼,竊竊私語;還有一些同學受—些不良習慣的影響,講粗話、髒話、爭吵、追逐、鬨鬧。以上的種種現象,不僅嚴重的違反了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而且破壞了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優美和諧的環境。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後,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髒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行為。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當我們看到乾淨,整潔的校園時,你是否看到清潔工付出的汗水,當我們在教室裡嘰嘰喳喳的時候,你是否知到老師上課的辛苦,當我們在升旗儀式的時候,竊竊私語,你是否想到,這面五星紅旗是多少革命先輩的鮮血染紅的。這時,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你尊重別人嗎?那麼,你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

  千百年來行為之風傳承至今,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行為的光輝。

  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學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我們不斷探索,求知。因此,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還我們一個文明、美麗的校園,從現在起,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應該堅決擯棄我們身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學生,做一個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學生。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讓真善美永伴我行。

  看完“”的人

1.800字3篇

2.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成長演講稿

3.做真善美好少年演講稿3篇

4.關於真善美的演講稿10篇

5.真善美伴我行小學生演講稿

6.關於真善美的演講稿5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