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講話稿

  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是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全域性的戰略任務,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今天,省教育廳召開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資訊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回顧總結近年來我省教育資訊化工作取得的成績,研究分析教育資訊化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全面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教育資訊化的重點工作。剛才,教育部教育信電化推進辦公事副主任,中央電教館副館長蔡耘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對江蘇教育資訊化工作提出了明確指導意見。省政府高度重視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曹衛星副省長百忙之中親自出偉今天的會議.接下來將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近年來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

  20xx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關於加怏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大力提高教育資訊化水平”的要求。20xx年,省委省政府頒佈的《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2020年全省教育發展主要指標中,國家教育資訊化標準選標率達90%以上。近年來,全省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宴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舉教育現代化旗幟,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數字資源建設為中心,以資訊科技能力培訓為保證,以成用促建設促提高,取得顯著成績。

  一教育資訊化建設統籌力度逐步加大。省教育廳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相關處室和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爭取各方支援,形成工作臺力。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部署重點任務,研究解決教育資訊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注重頂層設計,研究制訂了全省教育資訊化五年發展規劃,近期將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一些市縣市,區也出臺了教育資訊化發展規劃。各級財政加大經費投入,教育資訊化經費保障機制冊步建立。省財政從20xx年超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全省教育資訊化重大專案建設。全省堅持普及和提升相結合、規模和效益相結合,深化教育資訊化內涵建設,啟動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教育資訊化整體發展能力逐步增強。各類教育的資訊化建設呈現出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教育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師生計算機配備和學校多媒體教室等通用教室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計算機網路設施日趨完備。目前,全省中小學的生機比達8:1,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校均計算機擁有量每年咀11%的速度遞增。全省所有高校、97.41%的普通高中、89.78%的初中,73.37%的小學建成校園網,所有中小學實現較高水準的“校校通”,蘇南地區許多學校實現“班班通”,蘇州所有公辦幼兒園實現“園園通”。無線寬頻在高校得到廣泛應用,77.10%以上的高校建成覆蓋部分校園的無線網路。全省所有市、縣市、區建成覆蓋本地區的教育都會網路。江蘇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覆蓋13個省轄市、102個縣市、區和所有高校.每年為全省3萬多個標準化考點和省考務指揮中心提供網路服務和技術支撐,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共配置了65536個教育網專用IP地址。省教育廳與備市、縣市、區及高校的視訊會議系統,省教育廳與各地教育局及省屬高校的協同辦論系統已經建成。

  三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不斷豐富。全省以“豐富資源內容、提高資源質量、促進資源統建共享”為目標,以優勢學科為抓手,以名師為依託,以名校為基地,打造了一批具青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化優質資源。通過“引進國家資源、整合系統資源、購買社會資源”。不斷豐富省級數字化教育賚源庫內容。基礎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內客豐富。全省初步形成能夠體現江蘇教育特色和水平的省級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各地各校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通過江蘇省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上傳.釋出的教育類資源達80萬個,年訪問量超過607萬人次。通過“書香江蘇”網上讀書平臺為廣大中小學提供的電子圖書達l 89萬多冊,建立了240萬個網上個人書房。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巳覆蓋基礎教育所有階段和全部主幹學科。高校資源統建共享取得明顯進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國家、省、校三級精品課程建設體系,所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和6000餘門省級精品課程,均可以通過江蘇省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下載。50%以上的高校建有教育教學資源庫,全省高等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統建共享平臺訪司及下載量達50多萬人次。職業教育資源建設水平較高,研發和製作的江蘇職教大賽資源等多媒體資源受到各界好評。及時開通長三角優質教育資源聯盟網站,積極開展長三角中小學校網路結對活動,在探索長三角教育資源和數宇化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四師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和素養明顯提升。先後組織實施三輪全省性的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建立省市縣培訓基地,培訓了一批校園網網路管理人員。以江蘇教師教育網為主要平臺,大力開展教師網路培訓,為全省教師開設網路培訓課程30多門,組織網路培訓班近千個,20多萬教師參加了培訓。網路授課、網路教研已經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王要形式,目前全省中小學99%以上的教師會運用網路檢索教學資源、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仝省響71%以上的高校教師呆用PPT、課件、網路課程進行授課,多媒體教學成為當前各高校日常教學的主要方式,80.40%的高校使用統一的網路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江蘇教師在全國多媒體大賽、資訊科技創新大賽等各類全國性競賽中表現優異,比賽成績位居全國前茅。全省大中小學全面普及資訊技課程。全省高校開設了81個計算機大類本科專業,在校生15. 38萬人;84所高校開設計算機大類專科專業,在校生近10萬人。20xx年組織開展了全省職業學校資訊化教學大賽。20xx年組隊參加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資訊化教學大賽,獲得10個一等獎,居全國第一。

  五教育資訊化應用效益繼續提高。通過“領航杯”資訊科技應用能手大賽、“書香江蘇”網上讀書活動等,推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融臺。“書香江蘇”網上讀書平臺的訪問數達1. 53億人次,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20xx-20l1年度全國十佳數字出版“新銳品牌”稱號,是教育系統唯一的獲獎單位。啟動以網路學習、自主學習、變互學習為主要模式的百校數字化學習試點,全省有124所學校參加首批試點。全省教育管理資訊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取得實質性進展,學籍管理系統、教育評估系統、考場監控系統等一大批平臺和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電子化辦公已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中普遍應用。區域性教育資訊化應用扎宴推進,揚州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南京的“先鋒網上作文”、無錫的感知教育、蘇州的教育部落格社群、常州的教師成長共同體、南通、徐州的優質教育資訊資源等,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

  我省教育資訊化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資訊化發展水平相比,與率先實現擻育現代化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崩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教育資訊化仍然是我省教育改革發展中相對薄弱的環節,教育資訊化建設還存在統籌協調能力有待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區域性發展、各類教育及學校使用水平不夠平衡,可持續發展機制不夠健全,信,《技術州教育的影響力和變革作用不夠顯著等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研究.採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全面落實全省教育資訊化各項重點工作

  資訊科技是當今世界創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廣、滲透力最強的高技術之一,對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學習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的影響最為深刻、最為長遠,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加快推進教育資訊化,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大局,是建設教育強省、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突出工作重點,報抓關鍵環節,著力加以推進,務求取得實效。

  一全面落實“江蘇省教育信資訊化五年發展規劃》。本次會議將《規劃"討論稿印發給大家,進一步徵求慮見。制定這個規劃,我們的主要考慮是一要突出應用用導向,更多地關注基礎資料庫的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關注資訊化教育新模式的構建;二要突出頂層設計,從省級層面釐清思路,明確措施,建立標準,統籌建設,三要體現前瞻性,把網路教研、數字化學習、物聯網技術教育應用、學習型社群,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等列入規劃;四要注重操作性,既明確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應用能力建設、機制體制建設等方面的主要目標,也明確各類教育資訊化的主要任務。《規劃》正式印發後.各地各桉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具體的路線圖和進度表,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工作,要認真考慮謀劃教育資訊化發展的路徑和策略受教育者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司題放在首位,改變以專案驅動的模式,堅持應用驅動,以江蘇省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主要目標,以“建網、建庫建隊伍、建機制,’為基本內容,以“江蘇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為主要載體,以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力式、提升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為基本路徑,以十大工程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確保“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落到實處。

  二紮實做好教育信包化試點和數字化學習試點。教育部於年初在全國啟動了教育資訊化試點工作。我省共申報了38個試點,其中省級專項試點1個,區域綜合試點4個,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試點26個,高職院校試點3個,本科院稜試點4個。各試點單位和學校耍始終堅持廟用驅動的原則,從應用切入,在應用中體現教育資訊化的核心理念.不同型別教育的信電化應有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基礎教育突出普惠,強調教育公平和優質均衡發展,職業教育要支援創新,強調職業技能的培訓和創新人才的培養,重點共往數字化技能教室、模擬實訓窒的建設;高等教育要注重內涵提升,重點關注精品課程資源建沒和優勢學科建設,探索學分互認、打造數字化立交橋。各試點單位和學校要認真研究總結試點成果,推廣試點經驗,不斷提升江蘇教甫佶息化發展的整體水平以及在全國的影響力和貢獻度。前不久,我省正式啟動了基礎教育百校數字化學習試點,全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1,電教部門和裝備部門要充分把握資訊科技給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積極探索、勇於安踐,以基礎教育百校數字化學習試點專案為抓手,圍繞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和滿足教學需求,從注重硬體建設轉向注重教育過程,從追求高標準配置轉向追求高效益應用,從部門各司其職轉向部門深度融合.各試點學校要勢力做好數字化學習試點的設計與規劃工作,加強數字化學習的環境建設,抓好數字化學習試點培訓,建立家校互動合作機制,進一步規範數字化試點,努力早出成績、早出經驗。 三大力提升教育資訊化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教育資訊化建|殳對基礎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要不斷加大對教育資訊化基礎_殳施的投入力度,在經費安排上向農村中小學傾斜,保證農村中小學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各地、各校要嚴格執行標準,多管齊下,加大協調力度,將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與薄弱學校改造、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數字圖書館建設等重_^工程和專案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同時,要加強與電信部門、網路絡運營商及其他社會機構的溝通,探索建立可持續的運營螗護機制,研究制定學校使用公用經費購買資訊化服務的相關政策與標準,採取服務外包,成本分攤、利益共享等市場化辦法,充分發揮其他行業、部門及社會機構的力量,爭取以更經濟的價格實現教育部提出的“寬頻網路校校通”。相對於全國,我省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的時間要提前,水平要更高。20xx年前全省實現所有學校都擁有網路教學環境的基礎政施建設目標,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水準要領先全國。

  四切實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統建共享水平。我省一經開發,整合了相當數量的教育教學資源.今後要進一步加強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研究,不斷擴大優質教育教學資洱的覆蓋面,提高現有教育資源的應用效益。義務教育階段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要免費向全省開放共享,一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可以呆取有償使用的辦法面向全社會開放。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進一步整臺製作力量.開發一拙新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資源內容。充分發揮名師的帶頭作用,利用智慧學習系統診斷、導學等方式,幫助農村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培養農村學生的自王學習能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設名校網路課堂,通過開設網路學校、網路選修課或網路教研、網路結對等多種方式,推動優質債源在全省的快速共享.幫助農村學枝提高教育質量。各地、各高校要積極配合省電教館做好省緞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幫助農村教學點開展資訊化基本條件建設,實現每個教學點配備基本視訊接八裝置和相應的優質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目標。今明兩年,全省要實現所有學枝數字化教育資源全覆蓋,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實現教學點與中心學校同步上課,讓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都能有平等的機套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班班通”。

  五著力增強師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廣泛應用,對師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山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通過組織資訊科技培訓和資訊科技活動,不斷提升師生的資訊科技應用水平,引導師生應用資訊科技探討新型教學模式、學習模式.要採取切實措施,利用網路學習空間開展網上教研活動,鼓勵教師率先使用網路學習空間進行學習和研修。要充分利用網路學習宅問,為學生髮展個性創造開放性、個性化的空問,同時根據教育目標為學生建立靈活可控的空間。職業學校要率先部黯網路學習空司。兩午內,全省20%以上的中小學教師要利用網路空間開展教研活動,20%以上的職業學校要開展網路空間建設與直用。高等學校要加大網路學習空問建設力度,提高逅用資訊科技為經濟社會服務的能力。鼓勵發達地區、有條件的學校先行先試,努力實現“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確保江蘇的網路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水平領先全國。

  六努力建好教育資源公共平臺和教育管理資訊平臺。這兩個平臺是實施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教育管理資訊化的重要支撐。在兩大平臺建設方面,我省已經有了很好的摹礎,江蘇省嫩育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了兩火平臺,並於20xx年上線執行,今後,要進一步加大教育資源建設力度,在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江蘇省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內容,提高蘇派優質教學資源的比例,採取資源開發與徵集評選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吸引各類學校參與優質教學資源製作。積極探索企業競爭,政府出資、學校自王選擇的資源建設與共享新機制,不斷完善和更新資源平臺的內容,拓展資源平臺的應用 強化教育基礎資料的採集、處理和管理,注意資料的完整性和專案的持續性,長期性。逐步完善各類教育管理資訊系統,促進各類教育管理系統的應用,實行電子化辦公。採取必要的網路安全保障措施,為教育決革和教育管理提供高效、安全、科學的資料支援和技術支撐。省教育廳是省級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主體,各市、縣市,區和學校要按照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總體要求,積極配合做好教育教學資源建設和教育管理資訊資料的採集工作要充分運用汀蘇省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平臺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管理資訊,做到公共服務平臺“家家用”。

  三、努力為推進教育資訊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全省教育資訊化的主要目標、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已經明確,關鍵是強化保障,抓好落實。各地備校要把加陝教育資訊化作為事關教育改革發展全域性的重大任務來抓,健全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創新工作方法,落實各項措施,確保教育資訊化紮實有效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是教育資訊化建設的實施主體,要成立由 “一把手”擔任組長的教育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教育資訊化的牽頭部門,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教育資訊化工作。要明確工作職責,採取切實措施,做到有行政部門抓決策、有責任部門抓推進.有專門人員抓落實。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確保教育資訊化水平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教育發展水平和社會資訊化發展水平大抵相當。各高校要成立由“一把手”校長任組長的教育資訊化工作領導小組,指定專門機構、安排專門人具負責教育資訊化工作,避免多共管理、無人負責。

  二健全管理機制。要完善教育資訊化管理機制,加強對教育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建設和應用能力等建設專案的執行管理。加強教育資訊化標準研究.建證牽省教育資訊化標準體系,對網路建設,資源建設及培訓和應用等提出科學的量化指標。網路建設既要考慮教育系統內部的資遊整合和系統整合,也要考慮與其他各個系統的對接問題,避免形成新的資訊孤島。制定數字化教學資源準八標準,攆常教育資_胛共建共享機制,對資源內容實行動志管理,確保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質量。建醜教育資訊化工作檢查評估機制,把教育資訊化作為各級各類教育和學校目標營理、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提高教育資訊化在教育現代化評估中的分值杈重。加強建設專案管理,促進規範建設和資源共享,建立網路安全監管制度,確保網路安全。

  三完善經費保障機制。要完善政府為主的投入保障機制,將資訊化基礎設施和重點專案的建設列入當地財政預算,並在生均公用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資訊化設施裝置、資源更新的日常執行維護。鼓勵學校增加教育信電化投入,吸引企業參與教育資訊化建設,大力發展教育資訊化產業,確保教育資訊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強化資全監管,定期對教育資訊化資全投入的效益進行評估,確保有效投資,避免資全浪費,各級教育資訊化建設部門要進步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努力爭取政府支援,從財力物力和制度上保障教育資訊化建設。

  四創新工作方法。教育資訊化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也沒有既定模式可以照搬。各地各校要勇於探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握室建立專家諮詢蟣制:根據教育發展趨勢確立更加具體、更加細化的教育資訊化建設指標,把教育資訊化向縱深推進。改變工程化的組織方沽,力爭在頂層設計上有所突破,既總攬全域性、統籌兼顧,又抓住牽動全域性的主要工作和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力爭在資源共享共享上有所突破,努力窶現教育資訊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教育資訊資源的使用效益。力爭在宣傳推廣上有所突破,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宣傳陣地,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注,人人關心、人人支援人人蔘與”教育資訊化工作的良好氛圍。力爭在公共服務上有所突破,努力提高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水平,以服務贏效益,以貢獻求發展。

  同志們,以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大任務。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全省教育資訊化工作斯局面,為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