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德育工作會議講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本,在於育人。教育是一項充滿著希望和理想的事業,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一個座談會,一起討論一下如何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大家首先實地觀摩了大辛店中學的課堂教學和德育環境。部分校長做了發言,市德育室的張志強主任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報告。其他幾個學校提交會議的材料也非常好,時間關係不能一一交流,請大家認真的學習。下面,我就構建學校德育體系談幾點看法:

  一、建設好教育環境

  我來蓬萊教育局正好四年的時間,現在,需要把我們的工作梳理一下。

  一開始,我們蓬萊的教育重點是抓教育環境:20xx年、20xx年、20xx年,讓同志們到上海、江浙一帶去參觀學習,我們那個時期的相對側重點還是教學質量。因為我們的高考連年下滑,生源流失嚴重,老百姓意見很大,這就需要儘快把教學抓起來,迅速提升教學質量,給老百姓一個交代。但是,我們的教育要想能夠可持續發展,必須找到主線,必須找到魂。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魂是什麼?就是德育。

  我們通常說教育有兩個功能:教書和育人,一個是傳授知識,二個是德育。從20xx年我們就提出了“均衡教育發展,建設精美學校,提升教學質量,幸福全體師生”的辦學目標。大家想一想:我們這段時間是不是也一直按著這個目標做的?我們的均衡教育發展,佈局調整——從四年前的127所學校調整到現在的47所。當然了,這種調整也帶來了一些的負面反應,但我們把教育資源有效的整合了,總的效果還是很好的。建設精美校園,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有一天,不知道是誰給我發了個資訊:宋局長,我們的校園像花園。當時我看了很高興,說明教育環境變好了,我們的教師、學生還是很滿意的。

  緊接著做了校園文化。一開始,我們的校園文化就是硬性的模仿,當然了,我們剛開始提校園文化,有人說是些顯性文化,內涵的東西少,有些異議。當時我想,校園文化先模仿也行,先把名言警句弄上,反正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引導,見賢思齊嘛。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的校園文化確實有了一個檔次的提高。今年春節後,一個幫我們做校園工程的人說:“春節過後,你們的校長想法怎麼都不一樣了!”這就是思想的跨越,品位的提升。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這幾年,我們學校建設投進去了幾個億。去年整個投入是七千多萬,今年還要投進七、八千萬。為什麼一開始我們沒太多的提出德育,我原來擔心如果過早提出“德育統領”,我怕大家感覺空了。實際上我們原來做的都是德育的基礎性工程。過去有句話說:生活就是語文。也可以說生活就是德育,學校的整個活動都貫穿了德育的內容。我們說開齊開足課程,可是基本設施沒有,你怎麼開?我前年去村裡集中學,看到老師上音樂課用的還是腳踏風琴,當時我對校長說:三十年前我上中學用的東西,你們現在還用?這個我收藏了,將來建個博物館放到裡面去。今年,我們下決心投入300萬,把音體美器材配齊。我們的班班通,所有義務段包括高中我們給全部配齊了,今年還要投入400萬,把教師用機也全部配齊了。應該說,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建設的還是比較好的,為我們更好地實施德育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我來教體局以後,這個人說應該怎麼幹,那個人說應該怎麼幹,我不管,我基本上是憑著直覺走,幹一段時間拿出專家說的看一看:一樣麼!再往前幹!剛才張主任說的和煙臺教科院王璇院長說的是什麼?就是“德育統領”啊,我們一不小心又和領導想到一塊去了!

  二、培育什麼樣的人

  十幾年以前,我還在經貿局做局長時,有一次在市人大開會,聽莊德堂主任講養成教育。當時也沒有聽的太明白,怎麼個養成教育?我上學的時候趕上,沒人給我講,後來做經濟工作了,也不太注意這方面的事情。後來到教育局才知道了一些。原來基礎教育就是養成教育。

  我上學時是德、智、體。現在是“德、智、體、美”。大的概念都差不多。德育,就是養成一個文明習慣,智育就是養成一個學習習慣,體育養成一個鍛鍊習慣,美育養成一個審美能力。我們現在這個文明習慣缺失了,還有好多不文明的現象、不文明的市民、不文明的家長、不文明的學生。剛才在來這裡的路上,咱們辦公室主任張子奇還說,現在社會這麼一個現狀,學校德育很受影響,很難做。我說你不能埋怨這個社會啊,努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過去在經貿系統經常出國,在國外的飛機場等飛機的時候,我注意到,拿本書在看的都是黃頭髮白面板,在那溜溜達達到處看的都是亞洲人,中國人,就是我們沒有養成這個學習的習慣。孩子高考完了第一件事就是把課本燒掉,賣掉。你說教育幹到這個份上,不是一種悲哀嗎!所以溫說: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我們的體育設施配備還是比較齊全的,在開齊體育課程同時,還要教會健身的方法,別長著智慧的大腦,豆芽菜的身體。我們的美育呢?包括在座的,我們接受過美學教育嗎?從前年開始,我們給大家推薦點音樂、美術欣賞視訊,看的周海巨集的講座,中央音樂學院的副院長,我在清華大學培訓的時候聽過他的講座,講得挺好,淺顯易懂。李嵐清同志的《音樂、藝術、人生》,講的也很生動。週末的政治學習,學那麼多的政治檔案、講話,有多大的效果?我不是反對政治學習,我們是不是有更需要學習的東西。我們在座的是不是缺這個啊!我們的市委張書記是個很有情調的人,中糧君頂酒莊開業,人家請了一個德國的樂團來。張書記就藉機會請人家在蓬萊劇院搞了個演出。我們的觀眾都不知道怎麼鼓掌:該鼓掌的時候不鼓掌,不該鼓掌的時候鼓掌。秩序也不太好,聽不懂嘛。把一幫德國人弄得莫名其妙。就是我們沒有這種欣賞美的水平和能力。整天喊著和國際接軌,你說這樣能接上嗎?我們也缺乏這種薰陶,我到維也納考察,晚上自費聽音樂會,我踴躍報名。有人說:一場音樂會50美元,你去聽什麼,也聽不懂。我說:不管聽不聽得懂,咱去感受氛圍總可以吧。只要別亂動,人家鼓掌你跟著拍手就行了,別人又不知道你聽不懂。

  德、智、體、美這四種能力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

  三、學校德育的主體

  今天,我們這個會議是研究學校德育,就怎麼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做文章。我看,我們學校德育無非三大塊:一是學生德育,二是教師德育,三是家長德育。大家都知道三角形最穩定,我們的學校德育不就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一條邊是學生德育,另外兩個邊分別是教師德育和家長德育。你說哪個重要?都重要嘛,缺了哪條邊都不穩定了。

  學生德育。 我們國家的《教育中長期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對德育的描述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培養有個性、有特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師德育。 大家都是師範畢業的,學高為師,身正是範。這並不是說那個“學高”最重要放在前面,真正重要的是“身正”,是“範”。一個師德不好的老師,他可能培養出一批品德非常好的學生嗎?不可能!如果教師不具備人格魅力,要教好學生,很難!我們一定要以德立教,德識相長。一個教學非常好的老師,一定是品德非常好的人,心地善良、平和的人,他沒有那麼多功利,沒有那麼多浮躁。為什麼說給我們講:“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

  家長德育。 我們經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一定是一個學習上的老師,但一定是孩子第一個德育老師。家長不孝敬父母,我們給學生講孝道沒有用,他不會去看爺爺奶奶,因為他爸爸媽媽都不去看,他將來對他爸爸媽媽也不會好。過去,我們經常講家教、家風。我在企業幹廠長的時候,廠裡有個老師傅,他兒子找物件的時候,他告訴我不能讓他成。我說:“孩子也願意,女孩子長的也可以,你管他幹什麼。”他說:“那不行,我問了,那個女孩的孃家媽媽不行,我的孩子找媳婦——抓豬看圈!”這個話糙理不糙——就是看家風。那麼,我們對家長怎麼教育?有一次我和組織部曲部長到大辛店中學來調研,正好是週五下午五點半放學。曲部長一看放學了,就說看看學校放學什麼樣。結果發現,一放學,不到20分鐘,兩千二三百學生,全部走出了校園。幾十部接學生的車,全部停在校門口大路兩旁,頭朝裡擺成一條線,大門口拉著警界線,所有的家長沒有一個到警戒線裡接學生的。我就問校長劉巨集業是怎麼管的?劉巨集業說:“簡單!讓學生去告訴他爸爸媽媽這個車應該怎麼放就可以了。”這是不是對家庭的德育?大辛店中學開家長會的時候兩千多家長參加,地面上找不到一個菸頭和廢紙,大家信不信?它就是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我老家是大辛店鎮的,我瞭解,這個地方是山區,很落後,農民的生活習慣也不大講究。為什麼到學校這個環境,他就不亂丟垃圾不亂扔菸頭呢?是不是受校園文化、校園德育的感染!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些工作,前年我們和婦聯搞了和諧文明家庭建設,母子共讀一本書,這也就是我們家庭德育的一種形式,大家不要說搞個啟動儀式就完了,不是這個概念,我們是實實在在搞活動,建設學習型家庭,母子共讀一本書,這就是德育的一種內容。

  學校德育的這三個主體,一定要盯牢,抓實。

  四、學校德育環境

  德育大環境,也就是我們面對的教育群體和麵臨的社會現實。現在,我們一定要有個基本分析判斷:

  “獨子”時代。 我們面對的群體是獨生子女的學生、獨生子女的教師、獨生子女的父母。好多不好的習慣會疊加的,怎麼來解決?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

  資訊時代。 現在還講過去那種口口相傳,老奶奶講給奶奶,奶奶講給媽媽,媽媽再講給咱聽那種形式能行嗎?所以你教給學生知道的,學生比你知道的還多——他一點滑鼠上網全出來了。你跟他講雷鋒做好事,他不信;董存瑞炸碉堡,為新中國前進,他認為不可能。這是現實,我們又沒法改變。你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去做好事,助人為樂,他說扶個老太太被人訛上了,他整個受到的教育被顛覆了!怎麼辦呢?我們教育的時候就得告訴他,不光要做好事,還得有些防範的意識,你不能光講做好事。

  社會急劇變革。 專家說,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到底是大變革還是大復興?我說這是混搭在一起的,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的GDP是3600個億,去年7.5萬億,外匯儲備不到2個億,現在呢?3萬個億。趙本山都知道美國不好過了,都上咱這借錢了。我們已經比較富有了,經濟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財富的巨大提升,但是“富”不一定“貴”。暴發戶挖個金包一夜暴富也是“富”了,但是他“貴”不了!社會變革給大家思想觀念衝擊也很大,我的小侄子在二小上學,有一天回家不高興了,我問他怎麼了,他說:“我鬱悶!”三年級的小學生都鬱悶,這就是社會急劇變化的表現。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見老婆在看電視:一箇中年婦女抻著脖子在那兒嗷,我問:“幹什麼?”“唱歌。”“什麼歌?”“《忐忑》。”“什麼詞?”“人都忐忑了,哪還有詞!”……忐忑、鬱悶、糾結以前很少用的詞啊,現在的社會很焦慮。

  公民意識空前覺醒。 過去我們說隱私,你爹一巴掌就招呼上去了——沒有隱私,沒有隱私的抽屜,也沒有隱私的筆記本。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說你侵犯了我的隱私權,這就是公民意識的覺醒。

  德育隨著環境的變化也得變,不能全用過去的東西教育孩子了,當然一些好的傳統美德還得教育。教育,是教人學做真人。德育該怎麼辦?是不是沒辦法抓了?我想,德育應該堅持八個字:返璞歸真,與時俱進。

  五、突出學校德育重點

  剛才同志們也作了發言,我也看了大家的材料。當然,發言的時間有長有短,大家回去可以看看這些材料,寫的都非常好,說明我們前一段時間有德育的實踐,同志們也有德育的思考。我覺得,學校德育有這麼幾個重點:

  一是打造德育環境。 就是學校內部環境,也可以理解為校園文化。就像我剛才講的,我們前幾年所做的工作都是德育基礎條件的打造——環境育人。所以同志們,在今後一段時間裡德育環境我們不能放,儘管他是些顯性的東西,但是我們一定不能放,要賦予更豐富的內容,像張主任剛才講的:校園文化,一個是定格,一個是靈動!專家就是專家,講的非常好!“定格”就是不動的東西,還有“靈動”,這個詞好,我看不光學生靈動,教師也要靈動。徐家集小學把學生繡的十字繡掛到牆上,不是美化環境了嘛。所以德育環境的打造,還要繼續加大力度,不能放鬆。讓我們的環境對我們的教師、學生,更有親和力!

  二是豐富德育活動。 大辛店中學已經把一些德育活動模組化,我們的德育活動可不可以模組化?我知道,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但是工業這種模組概念可不可以移植到德育上?我看是可以的。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MBA課程,他沒有太深奧的東西,就是案例,就是模組,包括歐美的司法體系,審判案例,不講什麼大道理,什麼案怎麼判的,那麼以後你照著判下來就行了。我們的德育可不可以做模組?為什麼要做模組?去年我跟基教科趙科長講,你琢磨琢磨,把這些德育活動分分類,穿起來,搞成幾個模組,形成一個大冊子,等你不在教育乾的時候,十年二十年回來一看,大家還是作為一個樣本來參照來執行,你這個基教科科長就牛了。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做一些模組或者德育活動,比如說入學典禮、畢業典禮、主題班會、家長會、實踐活動等等有十幾個,這些做的都非常不錯。我們的入學儀式,以前搞得就不是太正規。大家注意一下,從2008年教育部和央視開始搞開學第一課。美國從奧巴馬擔任總統,每年的新學年開學都要向全國的學生髮表一次電視講話,同志們有興趣可以看看奧巴馬的講話。事實上,美國的學生面臨的問題,我們中國學生都面臨了。奧巴馬有個講話就是說:“你們中有些人在新學年會有些緊張,或許你們剛從小學升到初中,從初中升到高中,會擔心新的學年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也許你進入一所新學校想怎麼來融入這所學校…… ” 過去我跟一些校長講過,面對新的學生,應該研究分析:這個學生,從小孩到上幼兒園,他不願意去,從幼兒園到小學他也不願意去,從小學到初中他也不願意去。為什麼?新的環境他陌生,人一改變生活環境就恐懼。不僅是中國學生恐懼,美國學生也恐懼,要不奧巴馬他不會這麼講啊!去年八月份,市裡召開青少年和平頌藝術節,我陪著陶西平先生到大辛店中學看看。當時還沒開學,我發現教室裡有學生,一看全是初一的學生。當時劉校長還有點緊張,上級是不允許提前開學的。後來,我問是怎麼一回事?劉校長說,這幾天他們保證沒給學生上課,就是教一些學生的行為規範,教學生怎麼走路,怎麼吃飯,怎麼睡覺,怎麼課堂發表意見,怎麼搞分組學習,怎麼鼓掌。他先把新生培訓幾天,一開學就能很快適應了,能很快融入學校生活中去。這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再比如說我們設計的畢業典禮指令碼:背景音樂是什麼,多媒體放什麼,家長應該怎麼樣,老師怎麼樣,校長怎麼講話……作成基本框架。我從小學到大學畢業一直沒參加過畢業典禮,是不是遺憾?確實遺憾!在座的有很多同志可能也沒參加過畢業典禮,不是個遺憾嗎?不要把這種遺憾傳承給我們的學生啊。去年,我們全市中小學全都搞了畢業典禮,有的學校還搞出了一點名堂。像淳于小學,也就200多人的小學校,有一個煙臺住房資金管理處的領導來幫扶淳于村,開畢業典禮的時候,校長把他給請去了,典禮開著開著,那位副主任激動了,走上前臺,說他一輩子沒參加過畢業典禮,原來參加畢業典禮這麼幸福,太讓人感動了!當場表示給學校資助十萬元!家長、學生、老師能不感動嗎?我們易三小學的畢業典禮作的非常不錯,章校長剛才也介紹了,但是好多好東西沒講出來,都寫在材料上了。章校長在典禮上發表了《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熱情洋溢的講話,學生恭敬地向含辛茹苦傳道授業的教師,送上感謝和感激的鮮花,並將伴隨自己成長的優秀圖書贈送給學校,在場的所有老師、學生、家長都感動得淚流滿面。北溝一中搞的畢業典禮,杜校長說挺受感動的,跟我描述,說著說著自己動感情了,說是畢業的女生說:杜校長,今天你真帥!老杜真那麼帥嗎?畢業典禮組織好了,你這個校長一下變成帥哥了,成為偶像了!當時衛華忠副局長對我說,棲霞有個學校為了解決圖書問題,畢業班的學生給母校留本書,我感覺這個創意不錯,可以移植到畢業典禮上。我們現在的學校缺少傳承,不是學生把學校忘了,是學校把學生忘了。我對咱的校長說:假如將來我們學校出了個共和國的部長、將軍,三十年後回母校來了,你能找著他的什麼?人家溫家寶和胡錦濤上小學母校去,還找出一張作業卷,你可能就能找個花名冊什麼的,有意義嗎?我當時對衛局長說,能不能讓初四的學生,選一本在這四年當中受影響比較深的書,把它留給學弟學妹,在扉頁上寫上你的感想和勉勵的話,寫上你的名,在畢業典禮上贈送給學校,學校收藏到圖書館登記造冊,專櫃永久儲存。十年、二十年,當你耄耋之年回到母校的時候,還能找到你的影子,你的東西,這是不是一種傳承?這是不是德育?我們初中的校長,我們的老師,含辛茹苦的教了學生四年,中考一結束,就比一比你這個班優生班考幾個,重點班考幾個,不錯啊,表揚一通!你這個班優生一個沒有,不好,批一頓!哪個值啊?!畢業典禮不光是對學生的德育,也是對教師的德育。再延伸一下,可不可以上午開個主題班會,下午開個主題校會,師生友情,師恩難忘。最終落實的就是張主任說的情感教育,專家說的都是有出處的。比如說小門家一中搞的拉練,挺好的事,學生一生都能想著這個事,這不是德育活動嗎?前年新學年開學,我請我們的校級領導最好著正裝到大門口迎迎學生。有做的,有沒做的。新的學期家長、爺爺奶奶送學生來的時候,如果看見校長在門口迎接他們的孩子,他們會對我們的教育怎麼認識。這不是一種情感嗎?這不是一種互動嗎?包括我們的家長會,現在都不錯了,校長知道培訓掌控了,以前家長會家長不願意來,不好的學生家長來了老師硬批,最後說人家孩子道德品質不行,這不是一種傷害嗎!家長會,我們一定要告訴教師什麼能講什麼不能講。因為我們的農村學校比較多,我們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我們不可能像北京四中、清華附中那樣。我們是農村教育,我們就要搞一些模組:校長應該講什麼,這個應該怎麼做等等。德育活動最能影響人感染人,可能影響人的一生,有時他學的知識沒記住,他可能記住這一次德育活動。

  三是優化德育課程。 一定要注意實效性和針對性。小學叫《品德與生活》、初中叫《品德與社會》,上高中了叫《政治》,都是教如何做人的。我們的品德課一定不要安排那些上不了主課的老師來做,品德課如果教的不好,這個課還不如不上。當然我們有些領導可以把精力往這放一放,我們鼓勵領導進課堂,如果讓你再去教數學教英語,有些事務的衝突,很難保持它的連續性。這個品德課你們可不可以研究研究,一定要學會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我發現,我們有些同志們不善於把身邊發生的事演繹成一些精彩的小故事。我們幹校長的要具備這個能力,就是在身邊發生的習以為常的小事,你把它演繹成很精彩的小故事呈現在課堂上。

  四是啟用學科德育。 今天教研員也來了,你們一定要注意:你這個教研員可能在蓬萊是最優秀的,在煙臺也是不錯的,但到省裡、到國家,你的專業能力就不一定行了。你們可不可以在啟用學科德育上做做文章?我們很多學校有了一些探索,到大辛店中學進入課堂的時侯,可以看到數學和英語學案上,都有一些勵志的話,越來越平和越得體了,這是一種複合型研究,既有德育內容又有專業內容,就這個問題的研究寫個文章相對還容易發表一點。專家搞得是德育理論,我們搞的是德育實踐,不一樣的。專家搞的研究是袁隆平:給他實驗田一百畝地,培育出畝產兩千斤的優良種子,最優秀的農民把袁隆平一畝地兩千斤變成一萬畝、一百萬畝,我們就是這些優秀的農民,就要立足好我們這個平臺,多做一些實踐性的研究。不要動不動就搞一堆大理論。

  六、靜心教書,潛心育人

  我剛才講的德育活動這幾塊內容,是我的理解,專家給我們一些東西能不能吻合?我想大部分是相吻合的,不吻合的東西我們要做一些適度的調整和完善。我們蓬萊的教育,這幾年之所以發展的整個比較平穩,得益於對校園文化、校園建設、校園課堂一些深層次的思考。

  課堂有兩種形式展現,一種是講堂,第二種是學堂。講堂,就像教研員往上推的那個優質課教師,講的很過癮,很精彩,學生學不學得會那是另一個概念。但學堂肯定不一樣,學堂,教師可以不講——學生講,教師可以少講。到底是哪種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看你這個校長,你這個教師,對課堂的把握能力。大辛店中學把“課堂”變成“學堂”,這個法是不是推到每個學校都適應呢?法是好法,但是未必每個學校都行得通。這個我們不作硬性的規定,大家因地制宜,做一些有意義的探索吧。

  大家到大辛店中學來的次數也比較多,你們到大廳看正面就是胡錦濤的“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努力做學生愛戴、群眾滿意的教師”,東面的牆上就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我覺得這兩個內容非常貼合我們教育實際,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很複雜,我們不可能把我們的學生、教師遊離於社會之外,都浮躁怎麼辦?一定要按著講的“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教育這塊陣地一定是乾淨的地方,是一片淨土。既然是一片淨土,第一要求乾淨,第二要求安靜。所以這幾年在工作指導上,基層不會感覺我們反反覆覆亂折騰。

  我們發展的形勢這麼好,我們要及時梳理,光幹不行,要回頭總結。就這幾年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那麼今天開這個會議,我們也是要找到這個魂,找到這條線。這幾年,我們已經做得不錯了,我們做了很多珍珠,但是我們缺乏穿珍珠的線,這條線就是學校德育體系的建設。黃巨集有個小品說:德不敢說,關鍵是道,要想守好你的攤,先要守住你的道。我們學校的這個“道”,就是學校道德體系的建設。

  今天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準備,主要是平時一些所思所想吧。我也希望同志們通過前一段工作和這次會議把我們學校的德育體系建設的更加豐滿和完善,也希望煙臺市教科院張主任把蓬萊當成實驗田,我們一起共同探索出一條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光明大道。

  篇2

  同志們:

  德育工作專題會很久沒有開了,過去都在其他的各類會議上一併研究、安排、部署中小學德育工作,但是就教育的發展,就當前的形勢來講,德育工作越來越凸顯它的重要性,非常有必要認真總結多年來的經驗甚至教訓,深入地探討德育工作的規律性,強力推動德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因此黨組決定開這次會,並作了充分準備,大家可以從幾個單位發言,從交流材料上看出來,我們想把這次會開成樂山德育教育工作一個新的起點的一個會,上層次上平臺的會。

  一、當前德育工作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德育工作我認為有兩個難點。第一、整個社會存在道德失範的現象和趨勢,導致了學校德育工作受到極大的限制和衝擊。第二、作為學校來講,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來講,不能夠把德育全部予以量化、標準化來進行管理和評估。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就造成了學校德育工作普遍跟不上社會發展,導致四個方面比較薄弱:第一、目標定位比較低。就是我們把德育工件目標定位在學生不出問題,不出大問題。什麼大問題,就是這個學生毀了,這個學生完了。只要不出這些事情,認為德育工作還是過得去,大家是不是心頭是這本帳?我覺得普遍來講,很多地方和學校可能是按這個標準來定位德育目標的。第二、工作力度還比較小。我們反覆強調教學質量是核心,提高教學質量是永恆的主題,我們一直這樣強調,因此校長們老師們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考試成績上面,在素質教育、德育教育方面,精力就肯定達不夠,肯定就有弱化,如果我們局長、校長都這樣認為,那麼下面的工作執行肯定就是這樣子。第三、言傳身教比較差。就是我們在材料上在很多講話上都講到這個問題,我們這支隊伍整體上來講是合格的是稱職的是好的,但這個標準也是很低的。每個老師就是一個榜樣,所有的言行都會給學生以巨大的影響。而我們的很多老師在這方面不太注重,部分老師甚至存在很大的這方面的問題,不要說星期六、星期天回到社會,回到家裡,負能量超過正能量,我們在課堂上講的東西和平時表現給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東西都是相反的。第四、德育工作科學性、實效性比較弱。為啥剛才我講到這次會議是要深入地探討德育工作的規律性,並不是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那這項工作就沒有規律性,也有規律性,不能量化並不代表沒有規律性,而我們對規律性的研究探討是比較少的。我們有一部分科研成果,但是不是每個學校的校長們都在象研究教學質量提升一樣來研究德育工作,不是全部都做到了。實效性,德育工作過去在講,也在開展,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園文化,都有自己的德育副校長,但是眾多的德育教育形式是不是取得了實效,是不是符合學校學生每個個體的實際呢?

  這四個方面,導致小學到高中很多學生普遍的從心理上、人格上、言行上、品德上存在四個問題:第一、自私。可能有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被培養成了極端自私者,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父母都不行,更不要說其他人;第二、脆弱。經不起挫折,任何一點小的困難都跨不過去,適應社會適應群體的能力比較差;第三、任性。獨生子女任性是一個共同特點,更不要說留守兒童,父母親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帶。包括我們在座各位都是教育工作者,可能好些同志都感覺自己的子女都不好管,所謂不好管就是任性;第四、享樂。不願意吃苦,但是享起樂來可以一個晚上不睡覺,打遊戲、上網、瞎混,父母親所有的財富都是他的財富。這四種表現的學生、少年兒童,如果我們不在德育工作上下功夫,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我們大家非常驚訝地看到很多 8 0 後、甚至 9 0 後挺身而出,到災區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都感覺到很驚訝,我想這些年輕人,應該是我們社會德育工作的成果,而讓我們感到驚訝,則是德育工作還很不夠,還有很多人沒有站出來。

  二、中小學德育工作目標

  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就是德育目標,我總結了四句話。第一、心理健康。現在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少年兒童太多,還不要說他心理畸變、抑鬱等等。心理健康是我們德育教育工作培養人的第一目標。我們說人的抱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還有四個字,叫靜心養性,靜心就是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養性就是要養成很好的心理素質。第二、人格健全。人格缺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大問題,不是完整的缺失,而是某個方面的缺失,不會做人。第三、言行文明。言行文明是一個健康的人的正常表現,這個要求事實上是不高的,但是很多是沒有做到的。文明是很高的要求,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不是文明社會,還不完全算是文明社會,所以要做一個文明人很不容易,要去除很多心理上人格上的雜質才能做得到。第四、品德高尚。展開來講我概括成幾句話:一是知廉恥,是非廉恥都不清楚了,我們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底線就突破了,可以說是非廉恥都不懂的學生就是教育工件的失敗,但現在不懂是非不知廉恥這種現象還比較普遍,因為我們很多家長甚至很多老師的是非觀都有問題。二是擔責任,社會賦予未成人的責任是有限的但畢竟還是有責任的,做事說話就要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但是我們很多學生是沒有責任感的,要學會擔責任。三是有愛心。有愛心是一個比較高的境界,愛父母、愛家庭、愛同學、愛老師愛社會,乃至於愛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是很高的境界,我們不要求他們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愛國家愛民族,但是起碼要有愛心,你不能與社會為敵與同學為敵,你不能見到同學和社會上一些困難的時候,一點愛心都沒有甚至是幸災樂禍。四是懂感恩。在我們這代人來講 60 後來講都不是問題,但現在是個問題,居然不懂得感恩,以為什麼都是應該的,很多現象不列舉了,這個現象是很危險,不懂感恩的個體組成的社會是個什麼樣的社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五是講公德,也許在家裡很講父父子子,但是到外面去,公德缺失,我們現在看社會上很多現象,實際上不是道德低下,而是缺乏公德,在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關係的時候,是極端個人主義的。六是善待人,善於待人接物,善於在社會中生存,善於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是他的能力。要明確德育工作目標,培養什麼樣的人,然後再來說怎麼培養,通過什麼渠道培養。

  工作,是一個與我們教學質量提高同等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德育為首。成績好並不代表就是一個優秀的人,凡是德育工作搞得好的,你學校的教學水平絕對是高的,沒有說德育工作搞得好而教學水平只是中下的,因此我認為,我們的德育工作必須要實現全覆蓋,要把全覆蓋作為德育工作明確的要求提出來。不是說你想怎麼搞,不是說你想搞到哪一步,不是說行不行都無所謂。我們的老師人人都是德育老師,我們的學校處處都是育人環境,要把這條作為市教育局對區縣對學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