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父親的精美散文

  父親的愛其實很簡單。它像白酒,辛辣而熱烈,讓人醉在其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我的父親

  這兩天拿到一個主題叫“感動”,於是就在腦海中醞釀著想試著去寫父親,其實這個念頭存在我的腦海中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甚至不是一年兩年了。不知該用什麼語言才能讓我所寫出的父親是我心中所想的樣子,害怕自己有限的文筆連自己都不能打動,更害怕這些文字不能將我愛的父親描寫的飽滿。父親的一生豈是一篇文章就能折射的啊。

  小時候一直覺得父親是個脾氣很怪的人,不僅僅是我害怕他,更是我家周圍的小朋友都怕他,其實父親並不是很多話,他說話很少,幾乎不多說一句廢話,就連偶爾的一次奶奶都和我說,小時候的父親一個人在她身邊玩上一天都有可能一句話都不和她說。但是那一次,我真的把父親惹惱了,那一年我兩歲多點,就在我媽媽生我弟弟的那一年,媽媽在坐月子,奶奶每天都會給媽媽做些營養餐,也不記得那天奶奶給媽媽做了什麼,我跌跌撞撞的跑過去也要吃,一不小心打翻了媽媽手裡的吃了一半的碗,媽媽也吃不了了,奶奶急著抱起我檢查我身體有沒有燙到,看我哭得稀里嘩啦的要吃,奶奶就哄我說寶寶不哭不哭奶奶再去做,就知道自己是家裡唯一的孩子,爺爺奶奶每天都寵著我,什麼樣的願望都能實現,揉揉哭紅的眼睛立馬笑了。這時父親正好進屋,發現我打了碗還哭著要吃,就對奶奶說不要理她,不能像你們這樣寵著她下去,何況馬上就要吃飯了,等等一起吃飯吧,我大概聽懂了爸爸凶我的意思,就把爸爸往外推,嘴裡唸叨著爸爸真討厭,看到一向少語的父親這樣,奶奶也不敢再堅持給我和媽媽再去做,放下我就去廚房做飯了。

  我那時還真的像個小公主一樣的生氣,一個人坐在那玩,誰都不理我,吃飯時,爸爸說吃飯了,你吃嗎?我撅著小嘴說不吃不吃,你去吃吧。其實我心裡竊喜每次這招絕食很管用的,只要我不吃飯,他們就會哄我先吃飯,特別是爺爺奶奶飯後還會答應給我買零食,可是這一次失算了,父親不讓他們出來哄我,讓我知道自己選擇不吃飯就得承受肚子捱餓的痛苦,我自己坐在外面等啊等啊就想他們出來再哄我一次我就吃飯,可是他們遲遲沒有出來,後來我氣鼓鼓的進屋,一把沙子灑向了他們的飯桌,嘴裡嘟噥著,你們不哄寶寶吃飯,寶寶也不給你們吃。。。。。。頓時,父親的臉都氣綠了,火冒山丈直接把我揪起來提到外面開始打我,我就像快要被殺了似的大哭嗷叫,爺爺奶奶都跟著出來勸說父親,希望父親原諒幼小的我,父親卻執意說,這次必須的懲罰我,不能讓我這樣目無尊長的放肆下去,說著就用他那45碼的鞋打我的屁股,聽到我的哭喊,媽媽也出來勸我爸爸,可是一切都是無濟於事,媽媽流著淚看著父親一下接一下的打我屁股,父親打完我之後還讓我給爺爺奶奶道歉,並且讓我保證以後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那一次捱了父親的第一次打,也是這麼寫年中的唯一一次,依稀記得父親打完我之後蹲在那不停地抽菸。

  晚上奶奶幫我洗澡看到我屁股上的鞋印也流淚了,在那個小小的年紀,我討厭了父親,好長一段時間不再叫他爸爸,不再和他說話,即便走路都繞著避開他。後來聽媽媽說他也為此難過了好久,而且在打完我的那天晚上,趁我睡著了還偷偷我屁股上的鞋印,心裡也是心疼的厲害,只是父親不願意表現出來,漸漸地我也明白了那次父親打我是出自於教育。父親的形象總是那樣亙古不變——偉岸、剛毅。

  還有一件小事是我高三畢業那一年,為了選專業和學校,沒少和父親鬧彆扭,我就是想離家遠些,覺得這樣會有自己的大空間,可以自己自由自在的玩,但是最後父親擱下一句話“離家近些,這樣我和你媽媽方便去看你,也方便你自己回家”。後來我妥協了,選擇了離家很近的一所學校。

  報到那天是父親送我去學校的,那天,學校好不熱鬧,來來往往好多的人,而且大門口放了好多花圈,我還鬱悶的對父親說,沒想到徐州離連雲港這麼近,可是歡迎儀式卻是這麼大的區別,歡迎新生的到來用花圈,真是匪夷所思,父親想要說些什麼的可是卻又欲言又止。到宿舍時,我無辜的站在一邊吃著蘋果,是父親幫我鋪好的蚊帳和席子,依稀記得那時父親在我的床前笨拙的忙來忙去的畫面,其實在家父親很少做這些事的,現在想起來真的有些心酸。臨走時還囑咐我在校要照顧好自己,有事沒事記得常打電話回家,他說的話總是那麼言簡意賅。後來有次打電話回家聽媽媽說,父親那天送我去學校時,發現學校出事了,學生家長在鬧事,父親擔心我會因此而壞了心情,正想引開我的注意力,沒想到我這個傻丫頭竟然把花圈理解成歡迎新生的儀式,因此就讓我順著我自己的想法理解了。

  直至參加工作了,每天打電話回家,打的都是媽媽號碼,也只能記得媽媽的號碼,父親的號碼總是記不住,也無數次想要背下來,可是就是記不住,每次和媽媽聊天都能夠說上好久。可是父親的電話總是很少被撥出,也是偶爾的一次和媽媽的通話中,聽到媽媽說離我遠點,我都聽不見了,我問媽媽怎麼了,媽媽說:“你爸爸也把耳朵湊在電話邊上聽你講話呢,每次都是這樣的,還和我說女兒總是和自己不親,每次打電話都和媽聊好久,卻很少打電話給他。”,頓時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原來每次打電話回家,父親也都在聽著我的聲音,只是知道我一切安好時不出聲的笑笑卻什麼也不說。這就是父親,沉默、不語卻一直關注我的生活。

  後來我漸漸也試著在和媽媽通完話再撥通父親的電話,他總會說不是剛和你媽通完話嗎?怎麼還撥我的電話,我就會撒嬌的說,老爸,我也想你啊,也想和你談談我的理想我的未來啊,我也會在週末回家的時候,故意多陪他一會,逗他開心,有時還故意揚言說要陪他喝兩杯酒呢,可是每次都受不了酒的辛辣,而可憐巴巴的求他把自己的也喝了,但是儘管這樣他依舊很開心。

  漸漸地發現父親不再是脾氣怪戾,做事雷厲風行果斷剛毅的人……他有他固有的父愛慈祥,只是父愛的表達方式不像母愛那樣直接易懂,不知何時發現父親的兩鬢也白了,額上青筋暴起,而步履已開始蹣跚,也不再是那個健步如飛的男人了,終究還是躲不過歲月的摧殘,父親真的變老了,在我還沒有來得及長大,他已經悄無聲息的老了。隨著年紀大了,他會凡事徵求我的建議,有時也會俏皮的問我什麼時候能把自己嫁出去啊,我會故作依賴的說,我不要嫁人,我要一輩子跟你和媽媽一起住,吃你們的喝你們的。他會故作嚴厲的說那怎麼行啊?可是當我第一次把男朋友帶回家時,我看出了父親的侷促,他和媽媽一樣捨不得我離開這個家,他只是怕以後會沒有人會像他們一樣照顧我,關心我。所以我也一直擔心自己出嫁那天看到他們二老依依不捨的那一幕……

  我曾靜下心來算過一筆帳,就算我每月回家四天,這樣一年回家48天,加上國慶7天,年假7天,都不出去玩,只回家陪父母,這樣一年陪在父母身邊也就只有62天,所以更加堅信我要經常回家陪陪日漸老去父母,特別要多花些時間陪陪不善言語的父親。我還想呼籲所有在外的孩子們,即便不能經常回家陪父母,也要經常打電話回家,更不能遺忘了咱的老父親,要經常和他聊聊天,讓他感覺到你在乎她,哪怕只是和他說說你的工作……

  :父親與酒

  早就想為父親寫點什麼,但拿起筆來又不知從何寫起。人們常說父愛如山,但對於這座山的形貌、結構、內質與品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即使大筆如椽的文壇鉅子,也只能寫出《背影》,而無法描寫出全貌,何況我的筆是那樣的單薄和渺小。

  作為基層的農村黨員幹部,父親的一生,早在1994年村支部的悼詞中就蓋棺定論了。但作為一家之長,父親在我的印象中是和酒連在一起的。他活了83歲,當了20多年的村幹部,交了40多年的黨費和公糧,做了50多年的犁耙工夫,養育了7個子女。一生沒有其他愛好,也沒有多大的慾望,最大嗜好就是喝點小酒。酒是他勞累之餘最好的慰藉;是他抵擋病痛的良藥;是他的情感居所和精神寄託;更是他人性品行的量杯。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與他終身相伴。

  父親酒齡有多長,我不知道。聽母親介紹,父親生於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祖父早逝,早早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闖蕩了近40年。躲兵災、做苦力、當挑夫、打短工、逃荒討飯……什麼苦活都幹過,落下一身傷病。聽一位老中醫說,酒能舒筋活血、健脾開胃、還能提神解乏,便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把父親與酒連在一起,是因為父親的酒道,顛覆了世俗和傳統的酒文化,達到時了我們後輩無法企及的境界。

  在傳統酒文化中,“好酒”與“貪杯”是連在一起的,併為此找出了很多理由:如“酒醉英雄漢”“今朝有酒今朝醉”“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悶”等等。總之喝酒圖醉,要麼自己喝醉,要麼把別人灌醉。但是父親好酒,卻從不貪杯;他喝酒,但不酗酒。早年也許是家裡貧窮,他喝的是幾毛錢一斤的散裝紅薯酒,一餐不過一茶杯,不到二兩酒。後來條件好了,喝的是農村自醞的糧食酒,每餐也不超過兩杯。不管什麼場合,也不管怎樣的好酒,酒不過三,這是他堅守的鐵律。在酒桌上,他既不扯皮耍賴,也不弄虛作假;他不當“英雄”,也不硬要別人當“英雄”。不管人家多麼轟轟烈烈,他淺酌慢飲,人家扒在桌上了,他三杯酒也喝完了。因此,父親酒量有多大,我不知道,其他人也很少知道,因為他從來沒喝醉過。

  “酒能亂性,佛家戒之”,這是佛家的信條。而父親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喝酒不但不亂性,而是用來養性的。在父親心中,酒是感情濃縮的液體,是開啟心靈居所的鑰匙。父親沒有多少文化,但很會說話。他的知識不從書本上看來的,而是從人際交往中聽來的,酒就是他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我讀小學的時候,父親擔任村支部副書記兼任治安調解工作,很多鄰里糾紛、家庭糾紛的當事人都找到家裡來,父親總是和顏悅色地接待,從不煩躁或動怒。遇到特別難纏的角色,父親便將當事人請上桌,拿出自己的酒壺,各倒上一杯酒,再叫母親炒上一碟花生米或豌豆,挖出一碗罈子菜,兩人邊喝邊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錦言妙語脫口而出。往往酒一喝完,心結也就化解了。來找父親的人,大都是怒氣衝衝或哭天抹淚而來,面帶笑容而去。所以在眾人心目中,父親是個好人。時期“炮打九級司令部”,父親也是批判物件之一。但不管造反派怎麼動員,就是沒有人起來揭發父親,造反派“挖洞尋蛇打”,最後找到父親唯一的“罪過”是:在老屋改建時,父親把老屋旁邊一棵枯死多年的樟樹挖掉了。1994年父親逝世後,前來悼念的鄉親們大都淚眼婆娑,見到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父親生前所做的一兩件好事,很多事情,是我們平時所不知道的。

  “冷酒傷肝、熱酒傷肺、不喝又傷心。”這條世俗的酒道,用在父親身上也成了悖論。父親喝酒不但不傷身,而且還能健身、養身。我小的時候,父親便患有嚴重的胃病,一到冬天發作猶其厲害。每次在做完田地工夫回家,或晚上在大隊部開會回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燃起一爐大火,把胸前的衣服撩開,靠近火爐烤火。然後把“蘇打片”或“陳香露白露”一把把倒在口裡,嚼細後就著熱水嚥下去,但效果並不明顯。開始我們以為這是父親長期喝酒所致,便力勸父親戒酒。但父親不聽,只是在喝酒的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良,冬天不再喝冷酒,把酒倒在一把帶嘴的酒壺裡,放進一匙紅糖和幾片姜,放在火爐灰中煨熱,也不要酒杯,嘴對著壺嘴,就著火爐上掛鍋裡的熱菜,咂巴著喝。後來,他的胃病竟奇蹟般的好了。聽村裡的赤腳醫生說,父親的胃病屬於寒胃,父親這樣喝酒方式恰好能驅寒健胃。從此,我們再也不勸父親戒酒了,每次回家,都要給父親帶幾瓶好一點的瓶裝酒,但等我們一走,父親便到村裡的代銷店把瓶裝酒換成了散裝的糧食酒,說是喝糧食酒習慣、順口。

  “酒逢知己飲”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多大數人的酒道。家裡來了客人,或好友來訪,搞上一桌子的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酩酊大醉。

  家裡沒在客人,大都是不喝酒的。但父親喝酒,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獨斟自飲,早年時候三五好友喝酒,通常是一碟花生米、一盤豆腐乾、一碗罈子菜就行了,如果再加上一盤豬肝,便是上等佳餚。天南地北喝個微醺就到時頂了。晚年牙齒不行了,酒還是照喝不誤,喝酒的方式也一成不變,只是下酒菜換成了豬肺煮豆腐這樣的軟食。直到83歲高齡,父親仍然耳不聾、眼不花、頭腦清醒,每天都要走五里路。

  1993年陰曆正月初8,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回家給父親過生日,陪父親喝完酒後,父親突然提出要和我們一起去看看母親,來到母親的墓地,父親指著旁邊的空地說,我的把時間不多了,我死之後,你們把我和你母親葬在一處。當時我們以為父親就是隨口一說,並沒在意,沒想到真的是一語成讖。1994年陰曆臘月初一的傍晚,父親和曾孫子玩完用手指下酒吃的遊戲,回到他一直堅守的老屋,便順著門框溜下地,再也沒有起來。

  父親走後,我們把他安葬在他自擇的墓地,每次回家掃墓,看到墓地上不知名的小草隨風搖曳,我好像看到父親品酒時那愜意的神態,在嫋嫋的香燭煙霧中我似乎聞到了一種異樣的酒香,這是父親常喝的糧食酒,雖不濃烈卻很地道,清純、厚重、持久,讓人回味無窮。

  是啊,酒道即人道,需慢慢品味,才能悟出真諦,人生亦然。

  :我的父親

  對於他的最初記憶,不是他的擁抱與愛撫,而是那兩本大相簿,相簿裡都是他的照片,穿著一身軍裝,或站在長城之巔、或躺在雪松之下、或趴在雪地叢中、或立在天安門前、……唯一不變的就是他那穿著軍裝帥帥的模樣。小時候的我總是在相簿中尋找他的影子,以致於在現實中我一看見身穿軍裝的人就親切地叫“爸爸”。

  十足的兵味

  生活中的他雖退伍多年,但在部隊裡養成的性格與習慣一直陪伴著他,走起路來腰桿挺拔、步伐有力,一眼就能看出他那十足的兵味。至今他的身上仍有著當兵人身上那獨特的氣質,是歲月抹不掉的。

  他喜歡看歷史紀錄片,只要跟他那個年代有關係的一切,他都會關注。他總是給我講些影響他們那一代的歷史,尤其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那些事。從小就培養起了我對歷史的興趣,這對我今後的文學及歷史學習提供有了很大的幫助。

  他對軍旅片、打仗片特別痴迷,像《鐵道游擊隊》這部電視劇,他百看不厭,甚至哪一集最精彩他都能記下。有次我假期回家,他特興奮得直接跳到那一集播放給我們看。也就是在他的薰陶下,我也成為一個小軍迷。記得《士兵突擊》第一天放映時,我和他一起窩在沙發裡看到午夜12點多才去睡。

  上了大學後,我回家機會更少了,但是我和爸爸之間的聯絡紐帶一直沒有斷。像前陣子《麻辣女兵》正在熱播時,我還在上大學,每天我都會在電腦上三集跟看這部電視劇。回到家聽媽媽說,爸爸每天下班回來看這部電視劇直到很晚才去睡,有時甚至痴迷到一整夜,第二天上班還跟沒事兒人似的。我當下說道:“我也是每天都跟著看的”。媽媽笑道:“你看你們這兩個十足的軍迷,不在一塊兒步伐還這麼一致,不愧是父女啊”!我和爸爸在一旁嘿嘿直樂。

  定格的青春

  都說部隊是個大熔爐,鍛造人的性格,培養人的精神,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瞭解到,部隊對他而言不僅僅是個大熔爐,更是被定格的青春。

  那是2010年的夏天,我們一起回到了他奉獻青春的地方。那年我考上了大學,也就藉著送我上大學的機會,我們路過北京,來到了叔叔家,他才能再次來到這個闊別20年的地方——北京軍區政治部大院,這時我才知道,原來那兩本相簿裡的多數照片背景就是在這個地方。不僅爸爸與過去的自己有了次親密的接觸,我也像走進了自己的童年。

  當時是下午,晚飯還沒開,叔叔先讓我們去大院裡轉轉。下了樓,爸爸就成了我的導遊,帶領我走過那影響他一生歲月的地方。他步伐緩慢,驚喜的神情中又流露著歲月的滄桑。他指著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坡對我說,那個地方他曾經帶領著全班人一起開荒、種蔬菜,他說那時他是全班種的最好的。我們慢慢地往前走,他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變了,全都變了”。那宿舍樓變了,操場變了,道路也變了……我跟在他身後,看著那背影,使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裡的父親。同樣地,面對著現實版的他,我深刻得感受到,這裡就是他的靈魂所在。

  我也理解了,為什麼爸爸堅持要來送我去上學,一是擔心我一個女孩子第一次出遠門不放心;二是因為這裡有他久久難以割捨的情懷。我很慶幸,我沒有讓爸爸錯過這次也許是生命中最後一次回到這裡的機會。

  永遠的榜樣

  是的,他是我永遠的榜樣。退伍後,他在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20年來,他沒有被生活所打倒,憑著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社會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他對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靠自己,要自己長本事。他常說,“颳風不如下雨,靠人不如靠己”。他總是告誡我,膽子要大一些,要敢闖。

  記得高考後,他騎三輪摩托車載著我和弟弟去縣城,回家路上,走到了這條路的終點卻發現道路整修,前面十字路口處堵住了。我說咱還是按原路返回吧。可是他返回了不到50米,就又掉頭回來了,之後就直接鑽進了道路旁邊的小樹林裡,載著我和弟弟在樹林裡“橫衝直撞”。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我和弟弟都說,咱還是回去吧,費點時間就費點時間。可是爸爸卻越走越來勁兒,直愣愣的往前開。沒辦法,我和弟弟只好祈求能夠早點找到出口,還現場當起了指揮,真有種野外冒險的感覺。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摩托車左拐右拐的竟然開出小樹林,來到了大道上。那一刻,我們齊聲歡呼。

  爸爸即興說道:“做人吶就要敢闖,你爸爸我這數十年不也闖出來了嗎?你們還年輕以後自己要面對的事還有很多,不要害怕,沒有路走就闖出一條路”。是啊,沒有路走就闖出一條路,正是這句話,一直激勵我奮力前行,伴我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