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美術作品鑑賞論文

  現代美術創作的形態攝入是指現代美術家進行美術創作時,為了超越自己原有的創作格調或進行新的探索,對自己不曾使用過的形態或美術作品中不常出現的形態的攝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文化情境中的美術作品鑑賞

  摘 要:每一件成功的美術作品都不是單純的一件東西那麼簡單,他們都有自己所處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獨特歷史含義,而且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情境中去體會美術所特有的那種感覺,使學生能夠將美術作品和其所處的文化歷史聯絡在一起,進而能夠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並且激發學生對自己祖國的優秀歷史文化的熱愛,促進學生對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以期他們在人類文化的繼承以及發展程序中做出貢獻。

  關鍵詞:文化情境;美術鑑賞

  社會在進步,新課程的要求也在不斷改革,而對美術作品的鑑賞應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情景當中,對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對提高他們在美術鑑賞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文化情境中進行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作品的作者當時所在的具體環境,在這一基礎上進行美術作品的鑑賞,是最好的鑑賞方法。因此,老師在平時美術鑑賞課程教學的時候,在向學生教授美術鑑賞方法、技巧的同時,還應該要注意對文化情境的創設,達到不斷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以及他們的人文素養。

  1 美術鑑賞與人文精神

  美術鑑賞作為當代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更高層次認識人性的真、善、美。如果說其他課程鍛鍊的是學生的理性思維,那麼美術鑑賞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進行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人們發現和感受到所處社會和大自然的美,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美,教會學生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老師進行美術鑑賞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帶領學生,讓他們學習到如何去欣賞那些古今中外的非常優秀的作品,通過接觸那些不同的藝術手法,再清楚地瞭解到各個藝術流派特色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之下所產生的不同的美術作品所特有的美感,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使之建立起良好的審美觀。

  2 在美術鑑賞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美術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歷史文化的整合和發展的方式,他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之外,還能夠起到對學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在歷史文化的傳承以及人類的情感和思想的傳遞的過程當中,美術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說不斷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美術鑑賞課程的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機械地鑑賞一件美術作品,簡單地知道美術作品的好壞之處,並不是美術鑑賞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這一方面,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到美術作品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在辨別作品優劣的同時,深刻地體會到作品當中所蘊含的美,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

  3 為美術作品建立真實的環境背景

  眾所周知,任何藝術都離不開實際生活,而藝術對人們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一件美術作品,它代表的並不僅僅是一件孤立的東西,一件好的美術作品是離不開社會日常生活的,所以,學生學習美術鑑賞的同時,還應該學習美術作品所帶來的特有的歷史文化。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不斷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美術作品的時代性,體會到作者深刻的創作情感等。另外,在鑑賞美術作品的同時,還應該能夠對其美術作品和自身、大自然以及所處社會的微妙的關係,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

  我國存在好多的民間資源,比如說具有獨特當地風情的建築、工藝等,這些都是美術作品鑑賞教學最好的課堂。所以說,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這些本土的資源,使得學生的美術鑑賞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老師的引領近距離地體會我國民間藝術的獨特之處,對美術作品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要達到以上的效果,還需要學生自己的配合,在課餘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老師之前佈置的問題,進行分組調查,比如說民間的木偶戲。在木偶戲的場地、造型、服飾以及表演人員的唱腔等方面,寫生都可以帶著老師的問題去親身體驗。一張大桌子就是木偶戲的舞臺,在很遠的地方人們就能夠聽到木偶戲表演的鼓樂和演唱,一個表演人員可以同時做到唱、做、念、打以及奏樂。通過對木偶戲表演的一系列的過程,學生更能夠體會到木偶戲的歷史背景,並且對那一階段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地瞭解。

  學生在平時的仔細走訪與觀察中就會發現,木偶戲作為我國民間的極具價值的藝術瑰寶,但是它的觀眾一般都是那些中老年人,對年輕人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在它的表演方式、形式沒有任何變換,十分單一,幾千年流傳下來木偶戲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面貌,沒有經過任何的改革與創新,這些與當今社會的多樣化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木偶戲的傳承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通過這些經歷,學生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出他們的愛國、愛祖國曆史文化的熱情,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自身的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

  4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媒體

  藝術與藝術之間是有密切聯絡的,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是可以相互借鑑,彼此滲透的。黑格爾曾經說過,音樂和繪畫之間是存在親切家族關係的,因為他們在人們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上都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當代的藝術教學活動,在對材料的處理上面,繪畫就可以打破界限進入音樂的範圍之內。所以在進行美術鑑賞的時候,老師可以藉助於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很有用的。例如,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羅中立的著名作品《父親》的時候,在畫面上呈現的父親的臉是古銅色的,老父親臉上的溝壑以及汗珠,老父親裂開的雙脣和微微露出來的牙齒等,這些描繪統統都是作者對老父親敬愛之情的體現。同時,繪畫的背景是在一片金黃色,金黃色代表著太陽,也是希望和豐收的象徵。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藉助於音樂歌曲《老父親》,優美細膩的畫面,再加上演唱者飽含情感的演唱,就把父親的偉大表達得淋漓盡致。老師還可以再加上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影視片段,適當地對當時的氣氛加以渲染,這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大幫助。

  在鑑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有了音樂和動人畫面的渲染,對學生而言,都是最直接的聽覺以及視覺的衝擊,這就會讓學生覺得更直觀,並且由畫面中的老父親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在學生觀看、聆聽、聯想的一系列情感的變化過程當中,學生就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幅作品命名的真正含義,並意識到具體生動的多媒體裝置對美術作品的表現作用。

  5 結束語

  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的精神世界卻越來越匱乏,美術作品的鑑賞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的選擇,在美術作品鑑賞的過程中,人們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還能填補自己越來越匱乏的精神世界。另外,要學好美術鑑賞,一定要有歷史文化情景的保證,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文化情景中加深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悟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 申丹楓.在美術鑑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實踐與探索[D].河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張永芳.高中美術鑑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D].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範文二:淺談美術作品人物鑑賞中背景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人物畫為例,通過高中美術鑑賞課中學生們不易理解或者忽視的部分——背景的處理,談背景在美術作品中的作用,使學生懂得欣賞作品時要全面觀察,提高審美水平。

  關鍵詞:美術欣賞背景審美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美術欣賞是一種審美認識活動,它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產生感受,引發想象,理解美術作品中的深層意思,進而與美術創作者產生共鳴。但是,欣賞者和美術創作者在認識水平上往往有差距或是隔行隔山。很多人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會出現偏差。往往以像不像,顏色漂不漂亮為標準。以這個標準欣賞美術作品,很難理解表現性作品。儘管人們的欣賞水平普遍提高,但是,在欣賞作品的時候,仍聽到很多人說外行話。那麼,如何欣賞美術作品呢?本文將在人物畫為例討論。

  繪畫作品中,以人物為主的作品浩如煙海,這些作品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單純的人物肖像,其背景是單色;另一種是有背景的人物畫。我們在欣賞一幅人物畫作品時,在感嘆作品主體的完美塑造時,是否觀察到作為陪襯的背景了?我們是否想過,如果背景換成別的內容,會不會取得相似的效果?為什麼畫家單單以這個為背景呢?我在平時的創作中,也反覆琢磨人物背景的問題,使它們和自己表達的主題更加貼切。那麼,背景和人物之間存在什麼關係,在繪製人物畫時,如何使背景和人物更加匹配,相得益彰呢?

  一、單色背景的人物畫

  單色背景的人物畫一般多見於人物肖像。我們在欣賞這種作品時,往往注意人物像不像模特本人,但我們又不知道模特是誰,因此,我們容易考慮這個人物像不像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或是漂不漂亮,符合不符合自己的審美習慣,如果符合的話,就是好畫,不符合就不好,這樣,在欣賞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時,肯定理解不了畢加索為什麼把一個女人表現成這樣。如果我們瞭解肖像作品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形似,更要求神似的話,在欣賞這幅畫的時候,就能被這位女人的哭泣感染。因此,在欣賞肖像作品時,首先要注意畫中傳達出的情緒。這種情緒的表達一般通過對人的眼睛、手、姿勢的描繪完成的。顧愷之曾論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可見眼睛在肖像中的作用。我們可以試著欣賞一些肖像作品,如列賓的《穆索爾斯基》肖像,對其眼睛的描述,相當傳神。即使穆仍在病中,但眼神傳達出不屈於命運的精神。韋拉斯貴之的《教皇英諾森十世》,教皇的眼神凶狠銳利,讓人不寒而慄,反映出他內心的冷酷和剛愎自用。因此,眼睛是心靈的一扇窗戶,在肖像創作中尤為重要。

  手作為人的第二個表情在肖像作品中相當重要。手可以反映出男女差別,手的姿態和色彩能反映人的性格,蒙娜麗莎的手溫柔、豐滿、細膩,展示了她的身份和階級地位。羅中立的《父親》中,畫面下方露出的兩個手指,高高的骨節,粗糙的面板和粘著的膠布,傾訴出老人把自己的一生和心血全部交付給了土地,非常具有震撼力。

  再次,人物姿態反映其精神風貌。是英姿颯爽,還是萎靡不振,是精神煥發,還是消極頹廢都能和某種姿態匹配,正如《哭泣的女人》那種哭泣時經典動作,即使畫的很抽象,但很能打動人。讀懂此類作品,不能以像不像為評價的標準。因為此類作品拓展了藝術的邊界,開拓了藝術新的創造轉換表達可能性,開啟了人們新的藝術欣賞視野,豐富了觀賞者的視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才算真正懂得藝術。

  二、有背景的人物畫

  大多數人物畫都有背景,縱觀這種人物畫,本身包含著很多內容,和文學作品類似,一幅畫講述了一個故事,能夠使人產生聯想。在欣賞這類作品時,背景對主題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交代時間地點

  米勒的《晚鐘》,背景中的暖調子,遠方的教堂,田野。配合主題人物的動作,使人聯想到黃昏,土地,農民。以及他們的虔誠,彷彿聽到了陣陣鐘聲。把巴比鬆農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反映出來。試想如果沒有背景的話,單純的兩個人在那祈禱,雖然也能體現出一種虔誠,但是,並不能表現出農民的辛苦,由背景交代出時間之後,我們就能體會出農民的辛苦和精神。

  2、營造氛圍

  有的作品通過背景來營造出一種氛圍,如維米爾的作品被稱為“家務勞動詩意化”之所以稱之為“詩意化”主要是作品中體現出的氣質。在他為數不多的人物畫中,基本都是取材於普通人,在放置到普通的環境中,用特殊的光線和色彩使人物、環境、光融合到一起,平實貼切,耐人尋味。

  3、突出人物

  有的作品看起來和人物沒有很大聯絡,如蒙娜麗莎,背景配以山崖、小徑、石橋、樹叢、流水。但達芬奇在處理上運用了“空氣透視法”把這些景物推到遠方,從而加強了人物形象。

  4、象徵意味

  在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畫派的作品時,往往會有這種疑問:為什麼將女人體放置在外面的景物之中?以自然風光配以裸女,好像有些說不過去,事實上,這種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圓潤飽滿的人體和諧融合到一起,相互映襯,象徵著人和自然的和諧。這些作品表現畫家熱愛自然,關愛人生,珍惜生活的人文主義寫照。是對神話故事的重新理解。

  在一些表現領袖的作品中,背景中很容易出現高山,湖海,仙鶴等,這主要是一種象徵意味,以壯麗山河,滂沱氣勢襯托領袖的雄才偉略。

  5、色彩表現

  謝洛夫的《少女與桃》取材普通人物,配以普通場景,但在表現技法上技藝高超,主要展現了靈活自由的筆觸,色彩和光的流動感,十分微妙和諧,人和環境和諧的融到一起,平時貼切。雷諾阿喜歡把模特安排在戶外林下進行寫生,藉以研究人物身上斑斑點點的色彩效果,散落在人物身上的光影被巧妙的筆觸和色彩表現的淋漓盡致,生趣盎然。

  6、對比

  韋拉斯貴之的《紡織女》描繪的是馬德里宮廷中為貴族服務的平凡女織工,其中人物佔畫面大部分,作者在背景出流出一小塊位置用非常亮的色彩描繪貴族婦女在欣賞產品的內容,與主題進行比較,一個平實渾厚,一個輕浮飄渺。既反映了勞動人民與貴族之間的不同,又融入了自己的愛憎,,其思想性充分得到體現。

  三、小結

  在欣賞作品時,如果我們不瞭解藝術家所處社會時代背景資訊的話,我們可以根據以上分析欣賞,會有一些幫助。但是,欣賞美術作品不單單隻瞭解一幅畫,還要考慮到作品的整個背景因素。比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威尼斯畫派中的作品,很多出現裸體畫,這是為什麼?這必須瞭解當時的社會狀況和畫家們的追求。有的作品會是很多觀念的綜合,比如在欣賞克里姆特的作品時,既有絢爛的色彩,平面化處理,裝飾性構圖,象徵性意義等,在欣賞這種與傳統風格迥異的作品時,首先了解19世紀末的奧地利藝術,正是由於欣賞者能夠進一步瞭解有關時代背景的知識,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 ,從而獲得了大量的知識資訊,提高了自己的審美水平。

  參考書籍:

  美國 F.大衛.馬丁 李.A.雅各布斯著 包慧怡

  黃少婷譯 《藝術和人文》藝術導論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丁寧著《美術鑑賞》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劉坤媛著《藝術:詩意的棲息地》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