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北方種植的藥材品種

  藥材是中國傳統的藥材,即可供製藥的原材料,哪些中藥材品種適合在北方地區種植?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黃芪

  黃芪別稱棉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等,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人蔘

  人蔘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之一,為五加科人蔘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別稱圓參、鬼蓋、神草、土精、地精等,生長於北緯33~48度之間的海拔數百米的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產於中國東北、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東部。

  穿山龍

  穿山龍別稱穿龍薯蕷、野山藥、串地龍、地龍骨等,為薯蕷科薯蕷屬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生於山坡林邊、灌木林下及溝邊,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作藥物為其根莖,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之功效。

  五味子

  五味子是最早列於神農本草經上品中藥,別稱玄及、會及、五梅子、山花椒等,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前者習稱“北五味子”,後者習稱“南五味子”,能滋補強壯之力,藥用價值極高,有強身健體之效,與瓊珍靈芝合用治療失眠。

  柴胡

  柴胡別稱地薰、山菜、菇草、柴草等,為《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部位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及泥沙,乾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藥,有和解表裡、疏肝昇陽之功效,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湖北、四川等地。

  枸杞

  枸杞為人們對商品枸杞子、植物寧夏枸杞、中華枸杞等枸杞屬下物種的統稱,人們日常食用和藥用的枸杞子多為寧夏枸杞的果實“枸杞子”,而且寧夏枸杞是唯一載入《2010年版中國藥典》的品種,與瓊珍靈芝、長白山人蔘,東阿阿膠並稱為中藥四寶。

  刺五加

  刺五加別稱刺柺棒、坎柺棒子、一百針、老虎潦等,為五加科五加屬小灌木,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和山西等地,生於山坡林中及路旁灌叢中,藥圃常有栽培,具有“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的作用,久服“輕身耐老”,與它藥配伍亦可“進飲食、健氣力、不忘事”。

  北方種植黃芪的方法

  選地整地

  黃芪喜涼爽,耐旱、寒怕熱、怕水澇、忌高溫。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長,宜選擇排水良好,向陽,土質深厚的壤土為佳。播前結合整地畝施農肥3000—4000kg,磷肥25—30kg,耙耱平整後起壟,壟寬40—45cm,壟高15—20 cm,行距40—45 cm。

  種子處理

  黃芪種皮堅硬,播後不易發芽,播前應進行種子處理。將種子浸於50℃溫水中攪動,待水溫下降後浸泡24小時,澇出洗淨攤在溼毛巾上,再蓋一塊溼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後播種。也可以種子中播入2倍的河沙搓揉,擦傷種皮,也能迅速發芽。用70—80%硫酸浸泡種子3—5min後,迅速置流水中沖洗,洗淨種子後稍幹即播種,發芽率達90%以上。

  播種

  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4—15℃,春播於3—4月份,秋播於10月上中旬。條播,在壟面上開1.5—2 cm淺溝2條,將種子均勻撒入溝裡,覆土將種子蓋嚴。隨即在兩壟溝的溝田灌水,保持土壤溼潤。15天即出苗。平畦種植也可以,但發病較多,根形不如壟栽的好。   生產上常用育苗移栽,將直播苗在春季,按20×40 cm的株行距邊起邊栽,溝深10—15 cm,將苗順放於溝內,播後覆土,畝用苗1.5萬株左右。

  栽培管理

  間苗定苗。直播的苗高5—7 cm應及時間苗定苗,株距10—15 cm。   中耕除草。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並注意向土壟培土,使土壟保持原來的寬度,一般除草2—3次。   追肥。間苗定苗後即進行追肥,畝施人畜糞水1500kg或尿素5kg,施後澆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後施堆肥1000kg,磷肥30kg,硫酸銨5kg,混合於壟上開淺溝施於其中,覆土澆水。

  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為白粉病,用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噴防。紫紋羽病,為害根部,造成爛根,植株自上而下黃萎最後整株死亡。應拔除病株燒燬,病窩用石灰粉消毒。同時應加強其它蟲害防治。

  採收加工

  播後一般2—3年收穫。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採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細深挖,避免挖斷主根或碰傷外皮。收後去淨泥土,趁鮮切下蘆頭,晒至半乾將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乾即成生黃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