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與疾病的治療有什麼原則

  人的身體各個部位和健康與否可以用五行來代表解釋,在用五行治療疾病的時候我們要明白其中的原則,這樣更能做到事半功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與疾病的治療原則,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行與疾病的治療原則

  補母:主要適用於母子關係失調的虛證。如肺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影響及脾之健運,而致脾虛。脾土為母,肺金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補脾益肺方法進行治療,此即虛則補其母之含義。

  瀉子:主要適用於母子關係失調的實證。如肝火熾盛,有升無降,出現肝實證時,可採用清心瀉火法進行治療。肝木為母,心火為子,故瀉心火則有助於瀉肝火,此即實則瀉其子之含義。

  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藥物治療脾虛肝氣亢逆病證的一種方法,又稱健脾疏肝法。主要適用於脾虛肝鬱病證。

  培土製水法:是指用溫運脾陽或健脾益氣藥物,以治療水溼停聚病證的一種方法,又稱健脾利水法。主要運用於脾虛不運,或脾陽虛損,水溼氾濫而致的水腫等病證。

  佐金平木法:指通過清肅肺氣,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證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清肺瀉肝法。主要適用於肝火亢逆,灼傷肺金,影響肺氣清肅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證。

  瀉南補北法:指通過瀉心火,補腎水以交通心腎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瀉火補腎法、滋陰降火法。主要適用於腎陰不足,心陽偏亢,水火失濟,心腎不交病證

  中醫的五行與人體的健康

  注意事項:喜傷心:喜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益於恢復身體疲勞。但歡喜太過,則損傷心氣。如《淮南子·原道訓》曰:“大喜墜慢”。陽損使心氣動,心氣動則精神散而邪氣極,從而出現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寫范進老年中舉,由於悲喜交集,忽發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傷心病例。

  怒傷肝:怒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情緒,怒則氣上,傷及肝而出現悶悶不樂、煩躁易怒、頭昏目眩等,亦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的重要原因。

  憂傷肺: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乾咳、氣短、咯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憂鬱傷身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憂傷肺:憂是與肺有密切牽連的情志,人在極度憂傷時,可傷及肺,出現乾咳、氣短、咯血、音啞及呼吸頻率改變。《紅樓夢》中多愁善感、憂鬱傷身的林黛玉,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恐傷腎:驚恐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甚至可致人於死地。老百姓常說的“嚇死人”就是這個道理。

  五行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肝屬“木”: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而得知;

  心屬“火”: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而得知;

  脾屬“土”: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而得知;

  肺屬“金”: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而得知;

  腎屬“水”: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而得知。

  五臟相互制約與五行相生相剋,說明了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係。好的名字,可以對五行進行生克彌補,繼而可以優化人體臟腑組織。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