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五大安全教育知識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並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複雜性、差異性明顯增強,但各種新的不平衡、不和諧的因素以及各類影響安全的問題也不斷出現。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供大家參閱。

  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一、防盜竊

  盜竊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竊取國家、集體或他人財產的行為。在南京高校發生的各類案件中,盜竊案件最多,佔案件總數的90%以上。盜竊型別主要有外盜、內盜和內外勾結三種。案發場所主要在學生宿舍、教室、圖書館、食堂、運動場等處;被盜物品主要是學生的現金、銀行卡、手機、膝上型電腦等。

  案例:

  1、某高校大二學生王某和其老鄉李某同住一舍。放假歸來,同鄉李某將準備買電腦的錢用生日作密碼存入銀行。王某竊取李某銀行卡後,用李某的生日試出密碼,分四次將卡內的錢取盡。保衛處接到報案後,立即進行調查,協助公安部門破獲此案。王某犯盜竊罪,被判管制一年。

  2、2004年寒假開學報到日,某高校學生宿舍樓內,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家鄉的奇聞異事,暢敘寒假分別之情,直到深夜才入睡。凌晨3時左右,兩個黑影竄至樓內,盜竊了八個宿舍因門未鎖學生的手機、電腦、現金等財物,共計2萬多元。案件被公安機關破獲後查明,兩名犯罪嫌疑人原是某大學學生,分別被判有期徒刑兩年。

  常見手段:①、順手牽羊。犯罪嫌疑人在宿舍和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尋找機會,趁學生不備盜竊得手,迅速離開。②、溜門入室。犯罪嫌疑人以找人、推銷為名,趁宿舍無人入室行竊。③、窗外“釣魚”。犯罪嫌疑人站在窗外用竹竿、鐵鉤等工具將室內物品鉤走。④、翻窗入室。犯罪嫌疑人攀越門窗入室行竊。⑤、撬門扭鎖。犯罪分子乘學生上課之際,用各種工具撬開門鎖或撞門入室行竊。

  防範對策:①、平時要養成隨手鎖門關窗的習慣,貴重物品要放置帶鎖的抽屜、櫥櫃等安全保險的地方妥善保管。晚上睡覺不要把貴重物品和衣物放於窗前、寫字檯上。②、存摺、銀行卡密碼不宜選用出生日期、學號等容易被破譯的數字,不要與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共放,丟失後要立即掛失,隨身不宜攜帶太多的現金。③、遵守宿舍管理規定,不留宿外來人員。④、保管好自己的鑰匙,不要輕易借給他人。⑤、在食堂、圖書館、運動場等公共場所,保管好隨身攜帶的物品。⑥、發現可疑人員時要提高警惕,加以詢問;發現有人盜竊時,應見機行事,及時報警。

  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二、防詐騙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等手段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產的行為。由於他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利用人們的善良心理和趨利心理,巧言令色,往往容易使受害者上當。

  案例:

  1、某高校大四學生張某,因畢業找工作,在網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機和家庭電話號碼。一日,張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稱是重慶市公安局的,請張某配合調查一個案件,要求他關閉手機二小時。張某也沒多想就關機了。與此同時張某家長也接到電話,自稱是張某的輔導員,說張某在學校出車禍,正在醫院搶救,急需5萬元,學校已墊付了3萬元,還缺2萬元,需要家長急籌2萬元打到他提供的帳號上。由於張某關機,家長與他聯絡不上,相信該生已出事。家長救子心切,緊急籌款匯出,隨後趕到學校,方知上當受騙。

  2、2007年5月某日,某高校學生宿舍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自稱是某洗髮液廠的業務員,因該產品剛上市,想在高校發展促銷員,以每瓶低於市場50%的價格讓利給學生。該宿舍同學認為有利可圖,湊足3600元錢買了兩箱。把貨帶進宿舍,開箱後發現產品有質量問題,隨即與對方進行聯絡,對方始終關機,方知上當受騙。

  常見手段:①、以調查、報名等形式收集學生、學生家庭的資訊資料,然後採取各種手段對學生和學生家長行騙。②、以打騷擾電話或假稱配合公安民警破案等手段中斷學生通訊,同時向家長謊稱該生出車禍、病重住院,以急需用錢為由行騙。③、在車站、碼頭以求助為名主動與學生攀談,騙取學生信任後伺機行騙。④、以借信用卡轉賬為名,伺機套取密碼,後偷樑換柱用空卡替換,將錢取出。⑤、假冒大學生,以借錢為名,用假身份證、假姓名寫借條行騙。⑥、冒充學生會幹部或高年級學生到宿舍推銷各類產品,許以各種優惠來騙取學生的錢財。

  防範對策:①、不要將個人資訊資料及信用卡密碼等輕易告訴他人或借給他人使用,防止被人利用。②、在提倡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同時,要加強自我防範意識,提高警惕性,特別不要輕易將錢物借給陌生人。③、慎對求職、應聘、培訓等廣告,謹防上當受騙。④、交友要謹慎,任何時候都要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⑤、發現可疑情形採取關閉手機等避險措施前,應及時告知父母、老師、保衛處或派出所。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⑦、上當受騙後要及時報案、大膽揭發,使犯罪嫌疑人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三、防搶劫、搶奪

  搶劫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將公、私財產據為己有的一種犯罪行為。搶奪則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乘人不備公然奪取他人財物的一種犯罪行為。這兩類犯罪行為都會侵害他人的人身權利,且容易轉化為凶殺、傷害、強姦等案件。

  案例:

  1、某高校9名同學,在某街道市民廣場路邊被四名犯罪嫌疑人以“我們一位兄弟被砍傷,懷疑是你們乾的,去給傷者辨認”為由,帶至某飯店二樓一包間內,用刀對學生進行威脅,將九人隨身攜帶的現金、手機和銀行卡搶走,並以出去接傷者為由而溜走。經統計,嫌疑人從現場帶走現金5000餘元,9部手機,並用銀行卡取走6.8萬元。此案被公安機關偵破。

  2、2007年3月某日21時許,某高校兩位學生在公園遊玩時被六、七名青年圍住,搶走現金600元,蘇果超市購物券50元,手機一部,總價值近2000元。後經公安機關全力偵查,將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

  常見手段:①、夜間作案多。②、校內或周邊偏僻地點作案多。③、對單個行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實施侵害。

  防範對策:①、夜間不要單獨到昏暗偏僻的地方行走。②、當人身受到威脅的時候,可採取預設方式交出財物,使作案人放鬆警惕,看準時機向有人或有亮光的地方跑,並大聲呼救。③、與犯罪嫌疑人說笑鬥口,巧妙麻痺作案人,看準時機進行反抗或逃脫其控制。④、理直氣壯地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說服教育,曉以利害,造成其心理恐慌,迫其自動放棄。⑤、在能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有利地形和身邊的磚頭、木棒等與犯罪嫌疑人對峙,使犯罪嫌疑人無法近身。⑥、大聲呼救,或故意高聲說話,引起周圍人注意。⑦、注意觀察,準確記住作案人的身高、體態、髮型、衣著等特徵,並儘可能留下記號及物證,記住逃跑方向後及時報警。

  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四、防性騷擾、性侵害

  性騷擾主要是指一方通過語言或形體的有關性內容的侵犯或暗示,給另一方造成心理上的反感、壓抑和恐慌。性侵害主要是指在性方面造成的對受害人的傷害。由於兩性的社會地位和角色不同,相對而言,性騷擾和性侵害的物件常以女性為多。

  案例:

  1、2006年10月某日19時許,某高校一女生,在學校操場鍛鍊後回宿舍的途中,被一個手持摺疊式水果刀的男子強行將其拖至路邊偏僻樹林,威逼脫掉身上衣服並對其進行毆打,先後兩次將其強姦。後經公安機關偵破,犯罪嫌疑人被繩之以法。

  2、2002年4月某日中午,某高校女生張某,在去學生會辦公室途中,遭遇社會青年齊某尾隨,當齊某確認辦公室沒有其他人後,馬上用隨身帶的手絹蒙面,手持啤酒瓶闖入室內,將正在學習的張某按住,威脅她“把錢拿出來,別出聲,出聲整死你!”,張某慌忙將書包中僅有的十幾元現金交給齊某,齊某遂生歹意,將張某摁倒在地,並解下張某的鞋帶欲捆住張某,張某見狀乘其不備,奪下啤酒瓶砸在齊某頭部,並大聲呼救。齊某受傷後慌忙逃跑。案發後,張某及時到學校保衛部門報案,併為公安機關提供線索和證據,數日後,齊某被抓獲歸案。

  常見手段:①、暴力型性侵害。犯罪分子使用暴力的手段,如攜帶凶器威脅、劫持女學生,或以暴力威脅和言語恐嚇,從而達到對女學生實施強姦、輪姦或調戲、猥褻等目的。②、脅迫型性侵害。利用自己的權勢、地位、職務之便,對有求於自己的受害人加以利誘或威脅,從而迫使受害人與其發生非暴力型的性行為。③、社會型性侵害。指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發生的性侵害,與受害人約會的大多是熟人、同學、同鄉,甚至是男朋友。受害人身心受到傷害以後,往往出於各種考慮而不敢加以揭發。④、誘惑型性侵害。利用受害人追求享樂、貪圖錢財的心理,誘惑受害人而使其受到的性侵害。⑤、滋擾型性侵害。一是在公共汽車、商店等公共場所故意觸控女性的胸部,摸捏其軀體和擠碰女性等;二是暴露生殖器等變態式性滋擾;三是向女性尋釁滋事,無理糾纏,用汙言穢語進行挑逗,或者做出下流舉動對女性進行調戲、侮辱。

  防範對策:①、消除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對一般異性的饋贈和邀請應婉言拒絕。②、對於不相識的異性,不要隨便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③、發現有人對自己不懷好意、動手動腳或有越軌行為時,要嚴厲拒絕,大膽揭發其陰謀或罪行,及時報警。④、參加社交活動與男性單獨交往時,要理智地有節制地把握好自己,尤其不能過量飲酒。⑤、把握時機,快、準、狠地打擊犯罪嫌疑人要害部位,並乘機逃離險境。⑥、注意設法在犯罪嫌疑人身上留下印記或痕跡,以備追查、辨認案犯時作為證據。

  大學生安全教育知識五、防校園流氓滋擾

  流氓滋擾主要是指對校園秩序的破壞擾亂,對大學生無端挑釁、侵犯乃至傷害的行為。

  案例:

  1、2008年5月某日22時許,某高校學生張某等四人在離學校大門不遠處被二名嫌疑人以無錢吃飯、抽菸,不給錢不準走為由,敲詐人民幣200餘元,二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抓獲,處以行政拘留。

  2、2008年3月中旬,一男子事先躲藏在某高校圖書館女衛生間裡,用鏡子折射的辦法偷窺女生隱私,被當場抓獲,處以行政拘留。經審訊得知,該男子經常瀏覽色情網站,中毒較深。

  常見手段:①、校外的不法青年通過多種途徑與少數大學生進行交往,發生矛盾或糾葛後,便入校尋釁滋事、伺機報復。②、在游泳池、電影院、舞廳等場所有意與大學生挑起矛盾,進而釀成衝突。③、有目的地到學生宿舍、教室等處尋找機會侮辱、騷擾、調戲女生。④、到校園內鬥毆滋事,莫名其妙的恐嚇和威脅,甚至敲詐勒索,傷害學生。

  防範對策:①、講究策略和方法,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堅持以說理為主,不要輕易動手,避免糾纏,防止事態擴大,遭到傷害。②、注意留心觀察、蒐集、掌握證據如手機拍照、錄影、MP3錄音等。③、對公開侮辱、毆打自己同學的惡性事件,要敢於見義勇為,挺身而出,積極地加以揭露和制止,並及時報警。④、在無法化解矛盾時及時告知學校、老師、同學或家長,請求幫助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