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春季安全教育知識

  春季,天氣漸漸變暖,是春困的多發季節,學生要如何注意安全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學生春季安全教育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春季常見病的預防

  春季天氣乾燥,氣候變化是導致個別體質弱的學生患病,如反覆上呼吸道感染,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流行性或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

  1、流行性感冒:臨床表現:畏寒、高熱、頭痛、眼球后痛,咽部幹痛,鼻塞流涕、乾咳、全身痠痛。查體:面色潮紅。咽部充血,點狀紅斑,扁桃體腫大,肺部可聞及幹羅音。以上症狀多於1—2天內達高峰,3—5天內降溫下降,但乏力及咳嗽可持續1—2周,治療:立即隔離,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抗病毒對症治療。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引起的,比較輕的呼吸道、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發燒、咽痛、乏力,約數小時或1-2天后,軀幹出現皮疹,先顯紅斑疹,起初皮膚髮癢,直至皰疹,此病護理很重要,注意面板,減少抓破而發生感染。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患兒唾液、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其臨床症狀,發燒咽痛數小時,至兩天後出現腮腺腫大,先一側腫大,對側繼而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發展,邊緣不清,區域性面板灼熱,觸痛,腮腺周圍組織可有明顯水腫,治療、休息、隔離至腮腺腫脹消退,飲食以軟、易消化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飲水,腫脹部位用青黛散外敷,可減少疼痛,幫助消腫。

  4、急性結膜炎:又稱紅眼病,表現為眼結合膜充血,水腫,有濃性分泌物,傳染性極強,造成群體和家庭互相傳染,急性發作應先冷敷、以減輕症狀,並對症點眼水。

  以上疾病均屬傳染性較強,應及時隔離,細心護理,對症治療,氣候溫暖時,多在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照射陽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可減少呼吸道感染。

  二、春季學生用電、用火安全

  春季,是火災高發期,為避免用火、用電造成的不良後果,請同學們注意:

  1、不亂丟菸頭、火柴根;2、不躺在床上吸菸;3、不點蠟燭;4、不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煙花爆竹;5、不使用大功率電器;6、不亂拉亂接電線。

  三、春季學生心理安全

  春季,青年學生容易焦躁。如果貪玩休息不好,加上遇到不順的容易引起煩躁進而引發心理問題。要休息好,飲食好,活動好,心情好。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教師多與同學們談心,做好疏導工作。

  四、春季學生外出安全

  學生不得在雙休日擅自外出春遊,如外出必須有家長陪同,不要在野外生火防止發生森林火災。春暖花開的季節,水面上的冰已經開化,不隨意到冰上亂走,以免發生危險。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