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平交道口的安全與防護

  鐵路與公路在同一平面交叉,形成了平交道口。兩種運輸方式在這裡就可能發生衝突,在運量不大時,這種矛盾並不突出,隨著鐵路和公路運量的增加,衝突機會增多,潛在的危險便日益加重。成為我國鐵路運輸的薄弱環節,必須予以重視。

  道口現狀

  據統計,在我國5萬多公里的鐵路線上,有平交道口32873處。我國道口與國外相比,無論從道口安全狀況還是裝置狀況,都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道口事故隨公路機動車輛的增加而相應增加

  隨著公路運輸的高速發展及機動車輛的不斷增加,平交道口也相應增多,使道口過往車輛不斷上升,事故遞增。從1975年到1985年的統計分析,道口事故年年上升。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內建設水平逐漸提高,公路和鐵路採用新建立交和改建立交等方式,有效的控制平交道口的增加,減少部分複雜平交道口,道口事故有所減少。

  道口管理與綜合治理相結合

  加強對鐵路道口的管理,維護道口交通秩序,防止道口事故,必須把道口管理納入安全生產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三化”:一是設施規範化;二是管理制度化;三是工作經常化。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工作:

  加強道口的管理

  道口安全保障牽扯到社會多方面的利益,因此,道口安全防護的責任不是單獨交給鐵路一家,而應是整個社會,包括地方政府、公路部門、汽車運輸行業等。在國外,鐵路安全由政府負責,成立交通安全對策本部,並要求公路運輸部門密切配合,共同維護道口安全。因此,道口事故有所下降。我國1986年頒發《鐵路道口通行管理暫行規定》161號文明確規定了各省、市政府與鐵路、公路交通部門協作,落實防止事故的措施,幫助鐵路排憂解難,從而使道口事故明顯減少。事實證明:道口安全管理在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鐵路部門分工明確,嚴格管理以及公路部門、汽車運輸行業的密切合作、共同管理下,道口安全就能搞好。

  落實法律、法規、加強宣傳教育

  我國道口事故分析表明,80%的事故是由於通過道口的車輛、行人不注意瞭望或搶道引起的。這說明我們的宣傳教育不夠。再者由於人們缺乏遵章守紀的習慣,因此,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重要工作。要在各級政府、公安部門及交通部門的支援和合作下,定期開展大規模宣傳活動,特別是對鐵路沿線居民進行宣傳,提高全民遵章守紀的自覺性。同時,我們也要利用事故的人和事,採取“安全圖片巡迴展”的宣傳方式,深入到沿線工礦企業、機關學校以及附近鄉村居民點進行實地宣傳,重點是對機動車輛司機和學生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加強對道口看守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責任心和技術素質,共同達到確保道口安全的目的。

  減少道口數量,逐步改建立交

  我國部分地區地形複雜,管理難度大,加上某些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隨意增設道口致使有的地區道口過密,嚴重的一公里竟然有五六處道口,這是極不安全的,也是違法的。因而在沿線道口首先必須合併和拆除一部分不合規定的道口,特別是站內道口,儘量改為立交,儘量減少鐵路、公路運輸的相互影響,這樣,才能促進道口安全,有效提高兩種運輸的效率。

  引進運用新的技術,加強道口技術改造

  在減少平交道口數量的同時,還必須加強道口的技術改造,安裝各種裝置。針對我國道口事故多,過道口行人和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多,無人看守的道口多的特點,我國現階段加強對平交道口的技術改造,在繁忙道口設定了道口自動報警訊號,自動欄杆和自動廣播裝置等。在無人看守的平交道口增設警示牌,道口標誌和護柱等。在繁忙道口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在無人看守的道口設定了安全警示和護樁相結合的醒目標誌。從而提高了裝置的可靠性和自動化水平,有效的改進了道口安全狀況。

  道口管理制度化 道口裝備科技化

  規定“機動車輛通過鐵路道口最高時速不準超過20公里,大、中型拖拉機不準超過15公里,小型拖拉機不準超過10公里,並不得在道口內超車或停車;要求機動車司機在列車開來時,停在道口“停車止步”護樁及道口訊號機前;要求公路車輛在道口前注意瞭望,保證鐵路暢通。此外、一旦道口阻塞,應向列車發出訊號,設定遮斷訊號,響墩、火炬等。

  目前我國使用的防護裝置主要是安裝道口欄杆和道口訊號機,以及道口標誌和警示裝置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先進裝置的引進和運用,道口防護裝置應借鑑國外的先進技術,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向著集自動訊號、自動欄杆和計算機運用於一體的自動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