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洪澇的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洪澇災害是與全球變化有關的重要災害型別,其對農業生產、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嚴重影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洪澇災害是與全球變化有關的重要災害型別,其對農業生產、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嚴重影響,歡迎閱讀。

  防治洪澇的措施

  一: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洪澇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生活以及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據記載,1949年前的2000多年中,我國發生過1600多次一瀉千里的大水災。幾乎年年有災,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巨大。由於我國是一個洪澇災難頻發國家這一現實,胡錦濤多次強調,為了保護國家的財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切實加強對全體國民進行災難知識教育,提高對防災減災抗災重要性的熟悉,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抗災工作,時刻樹立防災減災抗災意識,積極投入到防災減災抗災具體工作實踐中。我國洪澇災害發生頻繁,因此,我們必須強化防災減災抗災意識,做好防災減災抗災工作。

  二: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組織體系,落實防汛責任

  在抵禦各種自然災難過程中,也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做好動員和組織工作,保證防災減災抗災工作的有序開展。“面對嚴重的防汛防洪形勢,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一定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精心部署,科學排程,密切配合,真正把各項防汛抗洪措施落到實處。”“面對各種突發事件和自然災難,有關地區和部門全力以赴,組織群眾抗災救災,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不斷調整充實指揮部成員單位,增強防抗災害的協作部門,並將防汛責任落實到地方、到單位、到個人,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各級防汛指揮部依照法律法規賦予的指揮責任,統一組織領導轄區內的防汛抗旱防颱風工作,把應急管理工作常態化,為應急管理在緊要時刻發揮作用奠定堅實基礎。當災害到來時,各級政府按照預案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按照責任逐級下派專家組或工作組,深入到鄉鎮、村莊,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防禦工作。防汛指揮部對防災抗災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對有關部門和下一級防汛指揮部下達指令,監督指令執行情況,使災前防禦、災時避險、災後救助等階段性重點工作真正落實到位。

  在指揮決策過程中,應科學指揮決策,優先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落實應急措施,確保有序有效。

  三:搞好水利基本建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近幾十年來,由於各種原因,中國更多地在規劃洪水使其馴服上下功夫,江河防洪以加高加固堤防為主,在加固加高堤圍工程上還要繼續加強,必須把江、河道清淤疏浚也同樣重視起來。大江大河堤圍近年來年年加高,但許多江河基本上被泥沙淤積抬高河床抵消了。只有兩條措施一起搞,河道行洪能力才能增大。因此,在防洪澇害工作中應當採取蓄洩統籌,標本兼治相結合,治水與治山相結合,工程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合理規劃,綜合治理,將下降的水量進行合理再分配,減少洪澇災害損失。要把綠化造林,大搞農田水利建設,建設旱澇保收的高產穩產農田作為防禦洪澇災害的根本措施來抓。首先要重視生態環境,加強江河上游水土保持,減少泥沙入江河量。對此,應在江河流域封山育林、限制採伐、涵養水源、治洪先要堵住水土流失這個洪災之源。在山區做好水土保持,這是根治河流水患的重要環節,主要措施是植樹造林、種牧草、修梯田、挖蓄水坑和蓄水塘等。這樣,山區做好水土保持,上游建庫、中下游築堤,窪地開溝,就能調節蓄水,有蓄有排,既收到防洪,又能防旱的效果。第二,扭轉重庫輕堤,重建輕管的傾向。增加防洪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標準,儘快扭轉江河防洪能力普遍偏低的的被動局面。修築江海堤圍,做好防治屏障,並建立排灌兩用抽水機站。第三,疏通河道,還地於水,提高防洪行洪能力。消除堤壩內人為障礙物,嚴禁和限制圍湖造田、圍海造田,堅持退耕還湖,加快江河的水電工程建設進度,儘快發揮工程防洪調蓄的作用。第四,增強水患意識,提高大江大河防洪除澇能力。在江河的上游和各河流匯集的地方興修水庫,攔蓄洪水,調節河流夏澇冬枯的變化。

  四:利用科學技術,加強國際合作

  及時準確的監測、預報和警報是防災減災工作的關鍵。在防禦災害過程中,氣象、水文等部門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監測手段,及時對洪澇災害等進行監測預報,適時發出預警資訊。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聯動,在全面預報暴雨、颱風,洪澇趨勢的基礎上,利用覆蓋全省的多普勒雷達系統,對低空雲團進行實時監測,進一步開展小範圍的災害性天氣精確預報,並逐步延伸到對鄉一級的監測預報。

  迅速釋出預警資訊和擴大資訊覆蓋面是應急工作的重要環節。預警資訊的釋出和傳播渠道主要有:一是通過電視臺、廣播電臺、政府網站等傳媒,釋出預警訊號,插播洪水訊息,向社會公眾傳播預警資訊;二是政府組織電信營運商向手機使用者釋出防災公益簡訊息,提醒群眾注意防範;三是在緊急時刻,城鎮拉響警報器,偏遠鄉村採取敲鑼、鳴炮等事先約定的辦法,傳播預警資訊和轉移訊號。 當今社會是全球化的社會,世界各國聯絡更加緊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往來日益頻繁,任何國家的發展都不可能離開這個國際背景,而且很多問題是世界性的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單獨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必須加強合作,採取聯合行動。經濟關係、貿易交流、減災救災等諸多方面,都是全球性問題,是相互依存的,無一不需要開展合作,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規範。2005年7月5日,胡錦濤在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開展和深化在文化、救災、教育、旅遊、新聞等領域的合作。”2006年4月19日,在美國友好團舉行的晚宴上的講話中再次指出:“中方也願同美方加強在環境保護、公共衛生、賑災減災等領域的磋商和協調。”同時,對一些發達國家防災減災抗災工作中的經驗應學習和借鑑,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抗災工作的能力。

  洪澇災害雖說是人類自然災害之一,對人類危害極大,但是,只要我們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加強預防與治理,我們在洪澇災害面前還是不用懼怕的,是肯定能夠戰勝的。

  洪澇災害的預防措施

  1、洪水的型別有哪些?

  大範圍降水引發的江河洪水;區域性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潰堤、潰壩引發的洪水;融雪性洪水。

  2、洪災來臨的前兆?

  強颱風的到來;上游或本地連降大雨,使山洪暴發;高山融雪及冰凌;河、湖大堤損毀。

  3、洪水將要來臨時應採取哪些安全措施?

  當接到有關洪水災害的警報時,應及時行動,認真檢查各種防範措施是否落實,發現隱患,及時整頓;提前疏浚居住地的排水溝,在村、院落及建築物的周圍修築攔洪壩、圍堰等防水設施;妥善安排,保管好家中貴重財物;離開住所時,切斷水、電、氣源,鎖緊房門。

  4、怎樣防止洪水湧入室內?

  房屋的門檻、窗戶是進水部位。用沙袋、土袋在門檻和窗戶處築起防線;用膠帶紙密封所有的門窗縫隙,可以多封幾層;老鼠洞穴、排水洞等一切可能進水的地方都要堵死。真正被密閉的建築物就不會進水了。

  5、洪水來了如何自救?

  向高處轉移。如在基礎牢固的房頂搭建臨時帳篷;身處危房時,應該迅速撤離,尋找安全堅固處所,避免落入水中;除非在洪水可能沖垮建築物或水面沒過屋頂時被迫撤離,否則呆著別動,等水停止上漲再逃離;若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儘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發現高壓線鐵塔或是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觸電;互相鼓勵、相互幫助;可利用眼鏡片、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的光亮發出求救訊號;夜晚,利用手電筒及火光發出求救訊號;當發現救援人員時,應及時揮動鮮豔的衣物、紅領巾等物品,發出救援訊號。

  6、哪些物品可以利用自制漂浮物,用做水災逃生?

  選擇密封效能良好的油桶、儲水桶;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有一定的漂浮力;足球、籃球、排球的浮力也很好;樹木、桌椅板凳、箱櫃等木質傢俱都有漂浮力;泡沫板、竹竿、木杆可採用編席的方法串聯起來,製成排筏。

  7、洪水來臨時被困“孤島”怎麼辦?

  被困高地、山坡、圍堰、壩坎或樓頂時,要觀察洪水是否仍在上漲,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有被沖垮、浸泡坍毀的危險,若有應向安全地帶轉移;在轉移時,應準備繩索,也可尋找床單、衣物等做成繩索,並固定在堅固處,以利用繩索成功轉移被困時,應由水性好的青壯年返回住所取回食物;當發現舟、船、飛機等救助人員時,應揮手鮮豔的衣物、紅領巾;晚間點燃火堆或打亮手電筒、打火機等,發出求救訊號。

  8、如何救助被溺者?

  設法在固定處救助,向被溺者拋救生圈、繩索、泡沫塑料、木板,或將樹幹、樹枝拋過去;當拖被溺者時,應蹲或趴在岸上或船上,避免被拽進水裡;用船、艇救助溺水者時,要提防撞傷溺水者。注意:必須從船、艇的頭部或尾部把溺水者拖上來,以免翻沉;溺水者被救出水後,應迅速進行現場急救:一是暢通呼吸道;二是倒水;三是心肺復甦。

  洪水的衍生災害

  ⑴災害期間有哪些常見病?

  災區衛生條件差,特別是飲用水的衛生難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如鼠媒傳染病。鉤端曼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寄生蟲病、血吸蟲病。在水災初期,蚊蠅因為沒有較為穩定的孳生環境,也暫時處於低密度狀態,洪水中期和過後,坑窪等地多處積水,造成蚊蠅等大量孳生,由蚊蠅傳播的傳染病如乙腦、瘧疾、登革熱等發病率也會上升。因此災後要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生病及時治療。

  ⑵災害期間防意外傷害有哪些?

  災後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十分重要,不要到積水處和草叢中玩耍,以防意外傷害。水災後,溺水、觸電、中暑、外傷、毒蟲咬螫傷、毒蛇咬傷、食物中毒、農藥中毒等較易發生,要多注意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