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我們如何避震

  一次次的大地震,我們不光是緬懷離去的人,更要總結經驗,讓地震再一次來臨的時候~儘量將損失減到最少。下面是小編帶來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地震小常識

  小於3級的地震,人們一般很難察覺;

  大於3級小於4.5級的地震,人們能感覺到,家中有懸掛著的燈飾會晃動;

  大於4.5至6級的地震,這時候放在桌邊的杯子可能會掉落;

  大於6級小於7級的地震,可能造成房屋破裂;

  大於7級小於8級的地震,可能造成房屋破損倒塌;

  8級或大於8級的地震,這類屬於特大地震,嚴重的導致地面龜裂,房屋倒塌。

  不管是哪種等級的地震,我們都要學會保護自己。

  應急避震要點

  地震發生時,就近躲避

  震後迅速尋找安全地方躲避。

  如在室內,樓內中,應選擇小開間,堅固傢俱帝,就地躲藏,尋找及躲避到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如炕沿下、堅固的傢俱下、內牆牆根、牆角、三角空間在物理結構上更為安全,廚房‘廁所等地方相對安全,適合躲避,在平房時,也可跑至室外空曠地帶。

  地震時保持鎮定,並迅速關閉電源、燃氣,隨手抓個枕頭或靠墊護住頭部,在安全形落躲避,躲避時不要靠近窗邊或是到陽臺上去,更不要選擇從樓上跳下。

  如在室外,尋找開闊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的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

  避開高大的建築物;開高聳危險物或是懸掛物,比卡不危險場所,如狹窄的街道等;

  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或是立交橋的上面或下方,避開有玻璃牆的建築。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儘量保護自己:

  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慌,不要推擠,不要隨便點燈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大地震中自救原則

  儘量用溼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頭部;

  儘量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圍可以挪動的物品支撐身體上方的重物;

  擴大活動空間,保持足夠的空氣;

  幾個人同時被壓埋時,要互相鼓勵,共同計劃,團結配合,必要時採取脫險行動;

  尋找和開避通道,設法逃離險境,朝著有光亮更安全寬敞的地方移動;

  一時無法脫險,要儘量節省體力;

  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計劃著節約使用,不要口渴就喝完。

  儲存體力,不要盲目的大聲呼救,可用磚或鐵管等物敲打牆壁,向外界傳遞訊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