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活中的安全防護和急救措施

  小寶寶的身體抵抗力很弱,容易受到周遭有毒物質的侵害,爸爸媽媽們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防範。那麼有哪些東西需要我們注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首先是空氣清新劑

  空氣清新劑大多含有苯酚。人體吸入後,會引發呼吸困難和頭痛,並刺激眼睛。面板接觸後,還可能導致脫皮。所以寶媽們要注意不要使用空氣清新劑。我們可以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氣,比如說養盆栽植物或擺放柚子皮。

  漂白劑我們也要注意

  大部分漂白劑都含有一種名為次氯酸鈉的化學物質。它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會釋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氣體,過度接觸可能對肺部和頭髮造成損傷。漂白劑和氨水常用於家庭清潔劑,同時使用特別危險,因為兩者會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氯氣。我們給出的替代方案是:對於寶寶衣物上難以洗淨的汙點,可以用檸檬反覆擦拭。

  電器也是父母可能會忽略的一點

  許多電器,如電視、計算機和電熱毯,通常含有溴耐燃劑。溴耐燃劑釋放到空氣裡,有可能被寶寶吸入,造成對身體的傷害。目前,溴耐燃劑在瑞典等歐洲國家已被禁用。所以我們儘量不要給寶寶用電熱毯,而且臥室也儘量不要放電器。

  珠寶首飾

  隨著現在物質生活的變好,很多親戚朋友或者寶爸寶媽會給寶寶買珠寶首飾。但是隻要不是純金的珠寶首飾都含鎳,含鎳的珠寶可能會造成接觸性皮炎。爸爸媽媽儘量不要給小寶寶佩戴珠寶飾品,它們不僅會引起寶寶面板炎症,小件物品還容易刮傷寶寶或被寶寶誤食。

  生活中存在的危險氣味也是家長們要注意的~

  很多人在被動吸入某些環境氣味後會產生頭痛、頭暈、流淚和嗓子疼痛等過敏症狀。寶寶對這些環境氣味的反應更加靈敏,所以家長們需警惕生活中危害寶寶健康的五種氣味。

  首先是二手菸味

  成人撥出的煙氣和點燃香菸時散發的煙霧,會“嗆”著寶寶,直接威脅著他們稚嫩的呼吸道、口腔、交感神經和成長中的大腦,引起孩子哮喘、齲齒、耳鳴或聽力下降,延緩智力發育和身高的增長。所以家長不要在寶寶面前吸菸,也儘量不要帶寶寶去不禁菸區的公共環境。

  香水味也是我們要注意的

  香水對孩子的威脅不亞於“二手菸”。因為香水實際上是化學制劑,其中的一些成分對寶寶來說可能是有毒的,會刺激他的大腦。所以我們要儘量避免寶寶跟香水味接觸。

  濃郁的花香味對寶寶發育也不好

  比如說蘭花、月季、百合、杜鵑、康乃馨等花卉容易導致人體不適。聞久了濃郁的月季花、夜來香的香氣,寶寶會覺得憋悶、頭暈、呼吸困難。而百合花香能使寶寶的中樞神經異常興奮,影響睡眠。所以家長們如果想養殖花卉要注意一下是否適合寶寶。

  樟腦丸可能大多數家庭都有

  有些媽媽喜歡在寶寶的衣櫃裡放衛生球或樟腦丸,實際上這對寶寶來說非常危險。樟腦丸的主要成分是樟腦,衛生球則是從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煉出來的有機物質再經過加工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萘和樟腦,有強烈的揮發性和毒性。成人有將這些毒性排出體外的能力,而寶寶卻不具備。所以寶媽們不要把樟腦丸放到寶寶的衣櫃。

  常見的車內汙染和尾氣味對寶寶影響很大

  新車會釋放出有害氣體,使人聞了不舒服。而長期接觸汽車尾氣,孩子除了容易鉛中毒,還有可能一氧化碳慢性中毒。尾氣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又能導致寶寶中樞神經的癱瘓、痙攣和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下降。如果你的私家車是新買的,最好半年之內別讓寶寶坐。

  瞭解安全防範的寶媽們可能會注意用品消毒

  很多媽媽認為,把房子消毒成無菌室,才能為孩子們創造出一個更健康的環境。可事實上,寶寶長期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接觸的微生物太少,會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與外界“親密”接觸就會生病。目前免疫力低下的寶寶越來越多,容易因免疫力低下而引發過敏等。

  所以對於用品消毒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儘量不使用消毒水。不知從何時起,各種消毒水、嬰兒專用殺菌劑已經走進了家庭生活的各個角落。洗衣服要加殺菌劑,拖完地板也要用消毒水再拖一遍,就連漱口水都要有殺菌功效。但寶寶真的需要那麼“乾淨”的環境嗎?其實殺菌劑、消毒劑使用不當反而會有害健康。如果家裡太乾淨,消毒水使用過於頻繁,就會使寶寶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導致自身免疫力低下。

  那麼哪些用品無需消毒呢?

  相信很多媽媽們都認為,寶寶每天都在接觸玩具或者有啃咬玩具的習慣,有細菌的玩具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所以應該經常給玩具消毒。其實,過於注重消毒除菌,不僅會降低寶寶自身的抵抗力,還會令寶寶吸入消毒水中的化學成分危害健康。例如使用消毒用品清潔玩具,如果沒有充分清洗,總是會有部分消毒劑殘留在玩具表面上。當寶寶接觸或啃咬玩具時,殘留的消毒劑便會被少量食入,這樣,反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那麼玩具該如何處理呢。

  不同的玩具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塑料等玩具,建議用清水擦洗的方法;

  毛絨玩具,要常暴晒,並拍打去除毛絨中的灰塵等;

  布藝玩具可定期清洗。

  生活中的安全防範就講完了,下面跟大家分享生活中小意外的急救措施。

  每個寶寶都有可能遇到流鼻血的情況,這個時候寶媽不要慌張

  讓寶寶坐下,頭向前傾,使鼻血順利流出來。然後用手捏住鼻子,用嘴呼吸。10分鐘後,如果血還沒有止住,就再壓兩次,每次10分鐘。止血後,把鼻子擦乾淨,告訴寶寶不要說話,不要咳嗽,也不要擤鼻涕,以避免將剛剛凝固的血塊弄碎。但如果鼻血流了30分鐘還沒有止住,就必須送醫院了。

  當寶寶遇到拉傷或扭傷的時候

  首先要用小毛巾包幾塊冰敷10分鐘,然後幫他綁上繃帶,將傷處抬高,讓血流減緩,這樣可以減輕青腫和淤血的程度。

  生活中寶寶吃飯喝水遇到嗆噎時

  爸爸媽媽應立即看看寶寶嘴裡是否有東西。如果不必把手深到喉嚨就能夠到噎住的東西,就趕緊掏出來;要是不行,就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腿上,用手掌拍他的背部。不到1歲的寶寶要讓他趴在前臂上,扶好頭頸。

  寶寶頭部撞傷後的處理技巧

  在寶寶搖搖晃晃長大的過程中,少不了跌傷、碰傷的體驗。在眾多意外傷害中,頭外傷的傷情和後果最嚴重。因此,孩子發生任何頭部外傷,媽媽都應十分重視,並能夠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處理,以防影響孩子的恢復。

  處理方法:寶寶頭被撞到,腫起大包時,可以用冰袋敷在瘀傷的部位,大約20分鐘,這能減輕腫脹,緩解寶寶的疼痛。然後保留24~48小時的觀察期,如果寶寶受傷後立即大哭,說明意識很清醒,一兩天後沒有其他異常反應,說明只是輕微的小傷,就不用擔心,頭上的腫塊會慢慢消失。如果寶寶在受傷後幾小時內出現一兩次嘔吐,但意識很清醒,也不用過於擔心,通常8小時內寶寶會恢復正常。如果寶寶意識模糊、貪睡,而且不容易醒,頭很痛或有嚴重的嘔吐,就要馬上到醫院檢查。另外,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即使他沒有異常表現,受傷後也應該馬上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