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手抄報的字

  近些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凸顯。食品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頭等大事之一。食品安全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欣賞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一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二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三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四

  食品安全手抄報圖五

  1:偽劣食品的辨別

  一防“豔”。對顏色過分豔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新增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儘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

  2:食品安全知識

  哪些原因可導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

  1.冷藏方法不正確,如將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於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於冰櫃中,或冷藏溫度不夠。

  2.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3.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確,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於70℃。

  4.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汙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汙染。

  7.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

  8.廚房裝置、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確。

  9.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製備後的食物受汙染。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