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教學反思

  《中國龍》本課是小學三年級人教版教材中的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教育中,主要起著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同時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的作用,讓幼兒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鼓勵幼兒自由大膽地以各種藝術形式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力,並由此提高他們自由表現、表達的技巧和能力。幼兒園美術活動中,以幼兒為領導者,幼兒自由欣賞在先,教師引導在後、運用多種感官、巧妙清晰的提問方式,是增強幼兒趣味美術欣賞活動中有效引導策略。

  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設計了中班美術活動《中國龍》。龍是中國勞動人民想象、創造出的獨特藝術形象,象徵著幸福、吉祥、威武。現在,它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有關龍的文化、知識有很多,我選擇了用彩紙重疊剪圓,裝飾製作龍這個活動形式,以點帶面,體會中華人民的創造智慧與表達的美好願望,走進中國的龍文化,感悟中國龍的昂揚精神,並以最後參與創造表現中加深體會並增強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篇2

  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根據製作的需要去主動的觀察龍的特徵,對用彩紙剪圓裝飾的龍的形象充滿了好奇。在簡單有效做法的引導、鼓勵下,孩子們很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通過與孩子們解決這些問題,教學的重難點得以更好的突破。同時,在活動前,我為幼兒準備好了龍頭、龍身、龍尾、龍腳。讓幼兒在鮮豔的色彩中,激發對製作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我通過觀看舞龍表演引入活動,讓孩子在舞龍的特定意境中,感受舞龍的熱鬧氛圍,為製作龍產生慾望。美術教學活動是在教師設計的特定情景和一定的生活空間裡發生的。教師精心設計和創設適宜的情境,讓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幼兒的投入感和參與感引發學生對鮮明形象的感知和探求本知的激情,對整個學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篇3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人教版教材中的內容,美術表現是本課的主要任務。龍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創造出來的獨特藝術形象。它曾經是原始人崇拜的圖騰,象徵著幸福、吉祥、威武,現在它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教材中收取部分龍的圖案,通過學生認龍、畫龍、做龍、玩龍,讓學生去了解龍的造型和特點,體會龍的精神和文化。

  龍是我們非常喜愛的一種形象,但它複雜的外形特徵讓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用繪畫形式表現有一定難度的。本課應定位在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認識和感知龍的形象,瞭解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從關於龍的起源故事,到有與龍相關的一些表現方式,逐步提高孩子們對龍的感性認識。並採用問答的方式來增強一定的理性認識,感知龍的一些形態,儘量保持孩子們的興奮點,維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後動手錶現出自己對龍的綜合感知。使學生逐步感受到龍的文化和龍對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所具有的深遠意義,並使孩子們的對祖國更加的熱愛。

  龍是中國民俗傳統的吉祥動物,賦予神氣的力量,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在教學中,利用龍的特別形象教會學生用誇張的手法表現龍的形象,如:“頭大、爪大、尾大、鱗片”花紋眾多等。在製作中,利用不同的廢舊材料和彩紙,採取剪、貼等方式做一隻有趣的小紙龍。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合作探究的能力,為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拓展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