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禮儀知識

  過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及家庭、社會生活中進行禮儀教育的嘗試,探討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禮儀教育方法、原則和途徑,以豐富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實踐經驗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怎樣讓孩子在不同場所懂禮貌呢?

  1、最基本的禮貌用語的運用。

  說起禮貌用語,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數“請”和“謝謝”了。所以我們在教孩子學會懂禮貌之前,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讓孩子理解“請”和“謝謝”這兩個詞的意義,所謂“磨刀不誤砍材工”就是這個意思。

  一般在孩子週歲之後,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想孩子運用“請”和“謝謝”這兩個詞了,或者是與孩子的直接交流,或者是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您與他人的交流都可以有意識地多說“請”和“謝謝”,讓這兩個詞潛移默化地停留在孩子的記憶中。也許某一天,您就會驚奇地發現,孩子自己就能清晰熟練地運用“請”和 “謝謝”這兩個禮貌用語了。

  2、在家裡。

  除了強化孩子對禮貌用語的印象外,我們更需要做的就是讓我們的家成為一個禮貌有加的場所,讓孩子無時無刻地接收到禮貌的資訊。比如當您的丈夫為您倒了一杯水,您一定要微笑著禮貌地對他說“謝謝”,或者當孩子在吃完晚餐之後主動地幫您收拾碗筷時,您也一定別忘了讚賞地對他說一句“謝謝”哦。

  讓我們的家成為一個禮貌的場所,不僅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薰陶孩子懂得禮貌,更可以讓我們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因為我們都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家庭成員為我們做的任何一件小事啊。

  3、去做客。

  上文的案例中,就提到一個孩子不肯跟長輩打招呼,讓大人感到很尷尬。打招呼最頻繁的時候應該就是去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朋好友家做客了。如果孩子去做客時能主動地向長輩甜甜說一句“叔叔阿姨好”“爺爺奶奶好”之類的,相信您的孩子一定非常討人喜歡。

  但是反過來,如果孩子見到長輩一言不發,甚至連個笑臉都沒有,長輩這邊肯定不會計較什麼,但是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受到別人的冷落,不能融合到別人的歡聲笑語中,長期下去對孩子的性格發展也有影響。

  所以我們在帶孩子出去做客時,一定要提前教會孩子見到長輩要打招呼,比如說:“到爺爺家後,我們要說爺爺奶奶好!回家的時候要記得跟爺爺奶奶說再見。好嗎?”等等,這樣孩子就能提前做好準備,長期以往,孩子就能明白這一套打招呼的模式,成為別人眼中懂禮貌的好孩子了。

  4、小夥伴之間。

  除了父母之外,孩子接觸的最多的就屬他們的小夥伴了。但是越親密的關係就越容易產生矛盾。比如您的孩子在玩一個很新穎的玩具車,跟他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很眼紅。這時您就可以讓孩子把玩具車讓給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兒,告訴他學會分享,這樣才能讓他跟小夥伴之間更加親密。

  或者是您的孩子邀請其他小夥伴來做客時,也要教導他跟小夥伴們分享他心愛的玩具,而不是自己霸佔著所有的玩具不讓小夥伴們碰。更可以讓孩子之間制定一些簡單的遊戲規則,比如大家都喜歡的一個玩具,可以每人輪流玩10分鐘,誰也不能搶著玩等等。讓孩子學會分享,有一個廣闊的心胸,對孩子的未來肯定有利無弊。

  除了身教,我們還可以運用繪本或書籍來教會孩子懂禮貌。因為繪本里有許多孩子喜歡的小故事,加上豐富的插圖和簡單的文字,孩子自己就能從書本中獲得一些人際交往的道理,成為一個具有同情心、憐憫心的好孩子,這比我們家長單純講道理更容易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

  幼兒禮儀教育知識

  一、實施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必要性

  國內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個體的發展中,某些行為的習得有一個關鍵期,期間,個體處在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如果給予必要的刺激和幫助,某種行為能力就會迅速發展起來,併產生長久的影響。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資訊,因而也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教育,有助於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程序,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在否定傳統弊端的同時,也丟掉了一些傳統的美德。通過調查、問卷、設計情景、讓幼兒回答問題中我們發現,幼兒對禮儀知識知之甚少,禮儀認知與禮儀行為相脫節。幼兒禮儀水平好的佔總調查數的9.9%;中等水平的佔80.5%;差的為9.6%。在設計的情景中,隨機測查了35 名幼兒,“進屋先敲門”的為“0”,“主動問好”的佔42.8%,“徵得同意後再玩玩具”的為“0”。另外,在回答“為什麼上課時不能亂插嘴”時,大部分幼兒回答“老師要批評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會大環境中不文明行為對幼兒的禮儀行為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家長和教師對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視不夠和教育方法的不當。

  針對禮儀教育中的存在問題,我們進行了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實踐與探索,試圖通過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及家庭、社會生活中進行禮儀教育的嘗試,探討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禮儀教育方法、原則和途徑,以豐富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實踐經驗。

  二、幼兒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幼兒禮儀分為生活禮儀、學習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大部分。

  1.生活禮儀:1用餐禮儀:學會正確的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的乾淨與整潔;初步學會與人共餐時的禮節。2儀容儀表:能養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衛生的習慣;學會用正確的姿勢坐、站、走。3交往禮儀:在與人交往中,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初步學會作客的禮節;能尊重父母、長輩,會根據具體情況與他們打招呼。

  2.公共場所禮儀:初步瞭解“七不規範”的要求,能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能謙讓,會尊重和原諒別人。

  3.學習禮儀:在活動中做到會舉手、會聽,服從活動的規則;在活動室內做到三輕:走路、說話、搬桌椅輕輕;學會商量,能尊重別人的意見;觀看同伴的演出時,能保持安靜、守秩序,結束後,會鼓掌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