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陷阱有哪些

  每年的畢業前後,都是一個求職高峰,在這段時間裡,各類求職陷阱也紛紛湧出。對於那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該如何學會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那麼?

  求職陷阱:強收保證金培訓費

  職場顧問指出,正規企業是不會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如培訓費、保證金等,也不會以便於管理的名義扣壓求職者的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等。

  調查顯示,職場最大的騙局就是收取保證金、押金,有些企業利用求職者求職心切,要其交保證金,還有就是培訓費、服裝費、檔案管理費等,沒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職位已滿,錢也不會退還。

  據瞭解,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嚮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押金或保證金,那些任職初期需要先繳各種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規模很小、態度惡劣卻敢開口收取服務費的中介機構,肯定是想騙取金錢。

  求職陷阱:試用變成無償勞動

  有些公司轉正時間長達一年,美其名曰見習期,薪金只有合同約定的一半,更有甚者,一些單位在試用期即將結束時,便以各種理由辭退求職者,對於這種現象,很多求職者感覺不合理,可又說不出其違法之處。

  據介紹,新員工到職後一般都要經歷或長或短的試用期,大約3-6個月,只有少數熟手的試用期縮短到1個月之內,薪酬在試用期內總是很少的,轉正後才會有大幅度提高,可是有的用人單位便通過無休止的“試用”來獲得廉價的勞動力。

  關於試用期,勞動保障部早已做了規定,《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提到,勞動合同期限少於6個月的,試用期不得超過15天;勞動合同長於6個月短於1年的,試用期不超過30天;勞動合同長於1年短於2年的,試用期不超過60天。

  求職陷阱:優厚待遇可能縮水

  面見企業之前,要先對同類職位的薪資情況有所瞭解,一方面是為了對自身“價碼”有清醒認識,另一方面避免在看到莫名其妙的高薪時興奮過頭,上當受騙。

  現在有些企業招聘時開出優厚的待遇,等到員工正式上班時,之前的承諾卻以種種理由不予實現,或是針對薪水中的一些不確定收入,進行虛假或模糊的承諾,最終不能兌現,或者“縮水”。

  求職陷阱:漂亮女性更要小心

  女大學生要注意在求職過程中保護自己,對於那些對所學專業、學歷沒有任何要求,但性別卻一定是女的工作要敬而遠之,而漂亮女生特別容易受傷,如有企業主管在面試過程中試圖“動手動腳”,則應立刻離開,以免造成身心上的雙重傷害,千萬不要因為感覺“工作不好找”就委曲求全。

  求職陷阱:串通醫院“分贓 專坑求職者體檢費

  黑中介”經常利用求職者急於找工作又不清楚體檢程式等空子,假裝按照正常的招聘程式,依次進行面試、筆試、體檢等專案,向求職者收取近百元的體檢費,通知求職者到其指定的醫院體驗。3天以後,當求職者與“黑中介”串通的醫院拿到結果時,會被“黑中介”以“不合格”等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絕或辭退了,或者增加一些條件讓求職者自己知難而退例如要求再交費用、改變工作承諾、甚至說工作內容就是當打手來嚇唬求職者等,體檢費則被“黑中介”和醫院瓜分,求職者只得有苦難言,就算“幸運”通過了體檢,“黑中介”也是能拖就拖,應聘者根本沒有工作的機會。

  求職陷阱:賺廉價勞動力

  一些用人單位看準了求職者特別是畢業生就業心切的心理,以試用期為名賺廉價勞動力。北京工業大學就業中心於淑芬老師告訴記者,據一些學生反映,用人單位在試用期結束後,以各種理由辭退了畢業生,因為試用期的工資低,這些用人單位實際上是在賺廉價勞動力。在不少地方,一些從事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的銷售公司借設辦事處之名,以高年薪招聘“市場部經理”或“業務經理”,引來眾多的應聘者,有的人好不容易熬夠試用期,公司卻藉口考核不過關,一紙通知讓其走人,應聘者也是當了一回廉價勞動力。有關人士提醒,諸如“本廣告長期有效,長年招聘,且報名不受限制”的招聘廣告,求職者一定要小心。

  求職陷阱:剽竊求職者作品

  這是求職者遭遇的智力陷阱,智力陷阱則是指以考試為名無償佔有程式設計、廣告設計、策劃方案、文章翻譯等勞動成果。現在招聘過程中的騙取“智力”很常見。這種堂而皇之地佔有他人的勞動成果,性質更為惡劣。而廣大求職者要具備慧眼,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