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方的禮儀

  我國地域遼闊,東南西北,所以各地禮儀自然就不同,北方的朋友們,你們知道南方人的禮儀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過年時南方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四川

  客家人對農曆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

  燈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每逢過年過節時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籠、辦燈會的傳統。而對愛熱鬧、尚祥和的四川人來說,過年不可無“燈”,燈會成了川人過年不可少的“年貨”。因此,四川燈會歷史悠久,水平高,被譽為“天下第一燈”、“中國燈會之首”。尤其是成都燈會和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構思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郁,成了中國地方燈會之翹楚。

  福建

  福建閩南農村的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中“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紮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

  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

  廣東

  在廣東潮汕地區,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要清洗,謂之“採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除夕會逛花市,行花街,百合、橘樹、菊花、桃花等都必不可少。農曆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至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年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送壓歲錢是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

  浙江

  在紹興,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

  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乾乾淨淨。“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裡。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莊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

  舊時,浙江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民間有一種“抲年鬼”的風俗。“抲年鬼”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束。因為,這時候舊歲將要辭去,新年就要到來,為了千家萬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間之鬼抲除乾淨,以免禍患滋生。

  海南

  在海南人看來,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願望,人為地做出來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為前面均加上一個“做”字,如做清明、做親家即結婚,而北方人“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說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

  海南俗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過中秋,鄉下就籌備著“做年”。除夕晚上,室室點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淨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於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餘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乾寓意招財進寶……

  江蘇

  江蘇各地過年習俗都有一些獨特之處。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隻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也隨之逝去